【引子】
香港教育需要重新定义和建构
“女性不仅是天生的,更是变成的。”
关注女性解放的作品《悠悠岁月》荣获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毕生都在为维护女性权益而奋斗的安妮·埃尔诺在获奖演说中表示:“我没有把授予我诺贝尔文学奖看成是我个人的胜利,我认为它在某种意义上是集体的胜利。”
记得当代教育名家、人大附中原校长刘彭芝女士演讲时,很喜欢把人类文明进化的三个重要阶段作为其演讲的逻辑起点。
这三个阶段分为:
第一阶段是发现了人,将人从神的笼罩下解放出来;
第二阶段是发现了女性,将女性从男性的统治下解放出来;
第三阶段是发现了儿童,将儿童从对成人的依附中独立出来。
2020年以来,中国香港地区的教育既努力发现儿童、确立儿童的中心定位和主体地位,也注重发挥女性在教育领导和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女性的伟大,在于她有天生的慈母之爱,如果把这种母爱转换为爱所有的孩子,就显得更加高大、温暖和神圣。”
不仅在中国香港地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主要城市——广州和深圳,也同样开始注重发挥女性在教育领导和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可以说,在这里,每时每刻都有无数女性教育人的精彩故事在上演。
笔者对中国香港、广州和深圳三地的教育领导人做了一次比较:
不难发现,她们有着“美丽与智慧并存,学力、能力和魅力同在,阅历丰富、人岗相宜并且大有可为”的共同特点。
“黑夜给了她一双黑色的眼睛,她注定要用它来点亮教育。”
蔡若莲履新香港教育局局长不久,就接受了《大公报》记者的采访,详细介绍了她的施政纲领。
蔡若莲说:“香港教育要在‘装备’年轻人方面做得更好,努力培养有‘向心力’的新一代。”
什么是“向心力”?
蔡若莲解释说:“‘向’,即希望学生志向里有国家,有远大的梦想;‘心’,即希望学生做事用心、有爱心,爱国爱家、爱己爱人;‘力’,即有能力,包括发挥‘一国两制’的优势、把握国家发展以及大湾区发展机遇的能力。”
蔡若莲还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回答:
一是要破除DSE“一试定终身”的迷思,实现人才多元发展。DSE是中国香港政府于2012年为和中国内地高考及内地大学录取接轨而推出的公开考试,相当于香港的高考。香港地区的学生参加DSE,录取香港高校的比例本来就不低(DSE考生约5万个,而香港八大高校的学位就有近2.3万个),但DSE这种高考录取机制仍需要打破,以让更多的学生可以通过自身的专长升入到大学学习。
二是要推动赴内地交流计划,让年轻人胸怀祖国。由教育局向学校全额资助,从中四(高一)年级起,所有学生学习“公民与社会发展科”时,都要回中国内地考察一次。
三是要将人工智能列入教学课程,培养未来全面创科人才。在“STEM”教育中加入艺术和人文元素成为“STREAM教育”,让所有同学都有机会持续接触STREAM元素。
【探索】
用“务实性”呈现“道德性”是香港教育的价值取向。
“树的方向,是由风决定的;而人的方向,则是自己决定的。”
在培养方向上,香港教育致力于让每个人在德、智、体、群、美等方面都有全面而个性的发展,能够一生不断自学、思考、探索、创新和应变,具有充分的自信和合群的精神,愿意为社会繁荣、进步、自由和民主不断努力,为国家和世界的前途作出贡献。
“男性的第六感是方向,女性的第六感才是感觉。”
2017年,香港回归20年之际,蔡若莲履新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教育局副局长。当时,因其“爱国”的立场还备受一些不明人士的争议。
面对这种情况,她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她认为正确的事情上。她坚持以“一国之本”为前提,同时从受众的角度,对“多元价值观”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参与制定了香港地区中小学学生的学习宗旨:
(一)小学阶段
1.懂得分辨是非善恶,能适切地履行自己在家庭、社会和国家所担当的责任,对多元的价值观,展现接纳和宽容;
2.认识自己的国民身份,并懂得关心社会、国家和世界,成为负责任的公民;
3.养成广泛阅读的兴趣和主动阅读的习惯;
4.积极主动以两文三语与人沟通;
5.发展独立学习的能力,特别是自我管理和协作能力;
6.通过8个学习领域的课程,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为升读中学做好准备;
7.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对体艺活动的兴趣和基本的鉴赏能力。
(二)中学阶段
1.成为有主见、负责任的公民,认同国民身份,并具备国际视野。恪守正面价值观和态度,珍视中华文化和尊重社会上的多元性;
2.获取和建构广泛的知识基础,能够理解当今影响学生个人、社会、国家及全球日常生活问题;
3.掌握两文三语,有利于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4.综合发展和应用共通能力,成为独立自主的学习者,以利于未来进修和工作;
5.灵活、有效和合乎道德地使用资讯和资讯科技;
6.了解自身兴趣、性向和能力,应因志向,为未来进修和就业,发展和反思个人目标;
7.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体艺活动,并懂得欣赏运动和艺术。
蔡若莲履新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教育局局长以来,进一步增加了爱国教育要求和内容,使香港教育逐步走上正轨。
“道德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温暖细致务实的行为。”
我们会发现:
香港基础教育坦然面对“为升读高一级学校做准备”,因为“哪里有考试,哪里就有应试”其实是一个朴素的道理,承认这一点,本身就是符合道德性的。而要思考的应该是如何让学生为升读高一级学校做准备?以及如何通过高考录取机制创新,让学生更好、更多元地升入高一级学校。
香港基础教育期望学校成为不断学习的专业组织,而学校的决策要求由经常接触学生的人士负责并且因此更有系统性的筹划和自我评估,确保学校不断改进。
【再探索】
用“人文化”支撑“多元化”是香港教育的基本要求。
“多元化教育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发现自己并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中国香港,多元化教育的特征比较明显。
如:要求利用多元化的学与教方法和策略,让每个学生有机会以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
香港教育同仁认为,不同类型的学与教策略和活动有不同的目的,并可在个别环境中发挥其优点。因此,只标榜某一种教学模式,例如认为以生为本的小组教学法优胜于以教师为中心的全班教学法,这种想法是不恰当的。
因为不同的学与教策略上的需求,教师的角色也应该是多元的:一位真理和知识的传授者、一位资讯的提供者、一位学习的推动者、一位顾问、一位导学者、一位评估者……
“每个人的记忆都是属于自己的私人文学,没有人文化的支撑,多元化教育就会变成空中楼阁。”
中国香港政府办学的特点是不仅要给出各种规例,还需要给出执行这些规例的理由。即:既要说明是什么,也要解释为什么?体现了很强的人文化。
如关于学生留级的规例是:不论是原校生,还是转校生,学校应尽量避免让学生留级。
其理由是:
1.他们可能会成为超龄生;
2.他们可能会占据学位,而影响其他学童的入学机会;
3.如无适切的辅导措施和跟进工作,留级只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也不是一刀切地不允许留级,但规定留级由学校和教育局共同决定,留级比例不能超过学校学生总数的3%,小学阶段只可以留级1次,小学6年级不留级等。
“人文关怀是确立人的主体性后,赋予人生以意义和价值的关怀。”
在对学习环境和学习的要求上,香港教育要求学习环境不仅安全,而且要让学生感到倍受关怀,给予学生正面回馈和鼓励,使他们免受威胁、羞辱和尴尬,让学生获得有用、真实和有意义的学习。学习不单看重学生的学习成果,也应该重视他们的性格取向。
在促进学习的评估上,香港教育强调用发展性评估等各种模式,给学生有效地评估,并且要求让教师和学生有机会一起检讨和反思评估的结果。反对只注重数量而非质量、基于行政理由而作出的毫无效应的详细的资料记录;给于过低的分数或评级而打击部分学生的自尊心;用负面的评语令学生的学习意志受到打击等行为。
在对学生书包的关注上,香港教育要求学校采取可行而有效地措施,保障学童不应长时间背负重量超过该学童体重的10%的书包。如:学校选择课本时,除考虑其教育价值外,应优先考虑分册订装并且分量比较轻的课本。
【后记】
“大湾区国际教育的春天已经到来!”
“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和十分之七的美。”
书法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的一大业余爱好,在其局长办公室,有幅米芾体“爱莲说”的书法作品,就出自于蔡若莲本人之手。
“一切事情都会以一种闻所未闻的速度被遗忘。”
新冠肺炎似乎已经过去。
2023年2月6日起,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全面恢复人员往来。
2023年2月8日起,中国香港将有序恢复跨境学生回港上课。
…….
伴随着这一切放开,大湾区国际教育又将迎来属于它自己的春天!
作者郭其俊: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副理事长,广东省教育督导学会特聘专家,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院长、教科院及附属学校党委书记,著名特级教师,首批正高级教师,曾任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副局长、南京市宁海中学校长等职,是全国中小学百名优秀明星校长,深圳市首位“百万年薪”公立高中校长和公立教科院院长,也是《人民教育》2014年向全国重点推介的高中校长,被誉为“中国当代校长评传第一人”。
【参考文献】
1.《学校行政手册》(2018/19学年),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教育局
2.新班子访谈 | 蔡若莲:培养有“向心力”新一代,2022-07-15, 《大公报》 作者:汤嘉平、张凯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