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擦亮“学在庐江”品牌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朱灿铭 张后玉 | 时间: 2023-01-18 | 责编: 曹杰

近日,庐江县举行“学在庐江”发布会,表示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建强师资队伍,扩增优质教育资源,强化教育主阵地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四方面发力推进教育现代化,擦亮“学在庐江”品牌。

以优质均衡为引领 共享教育资源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最生动的体现。办好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教育,推动区域内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是关键。”庐江县政协副主席、县教育体育局局长唐晓春谈到全县教育发展时踌躇满志。有愿景,就会有行动。庐江县先后引进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发展集团、合肥乐达教育集团等优质教育资源,托管成立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庐江三中、庐江高新实验学校,并发挥县域内优质教育资源的示范带动作用,组建庐江实验中学、庐江四中、城关小学、城北小学等多个教育集团,让优质教育资源动起来,进一步激活沉寂的教育之水。

庐江县根据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任务,列出攻坚清单,配强区域内教育资源。本年度,新建学校7所,改扩建中小学6所,实施维修校舍改造项目39个,新建幼儿园3所,改造小区配套幼儿园5所,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

庐江实验中学教育集团便是庐江教育的航标学校,是县委、县政府高标杆定位、高标准打造的一流集团化学校。但是,在2020年秋成立之时,面临着教师调配难、群众认不认可等难题。再多的难题挡不住一心要干事创业的步伐。如今,谈起当初起步之艰难,庐江实验中学校长张恩海仍然意犹未尽:“集团化办学能不能成功,在于两个校区能不能同质同向发展。为此,我们按照相对稳定、合理流动、科学均衡、适当倾斜的原则,市级、县级、校级骨干教师向北校区倾斜,并确保南校区当年毕业班教师不少于原来教师数的50%、骨干教师不少于原来教师数的50%,此举保证了两个校区教师力量均衡配置。实践证明,两个校区已初步形成质量均衡、两翼齐飞的良性发展态势。”

城区教育在高速发展,乡村教育也不甘落后。庐江县建立教育一体化发展机制,推进城乡学校合作交流,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打造发展共同体,以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发展,为乡村学校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龙桥镇初级中学是一所乡村学校,也是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受益者。近年来,坚持走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师之路,先后荣获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比优胜奖、合肥市先进集体、合肥市百姓身边的好学校等称号,并连续两年获得县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乡镇初中组一等奖。谈及学校的华丽蜕变,校长黄昕感慨良多:“办好家门口的学校,是我们龙桥镇中的永恒初心。我们积极与合肥市颐和中学、庐江四中、合肥市天鹅湖教育集团等名校(机构)结成联盟,主动引进合肥市邢海根名师工作室,以名师引领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并立足传统优势学科,发力打造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品牌,获得省级、市级、县级奖项近500项。”

以人才队伍为支撑 积蓄发展动能

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庐江县连续两年“入校招聘”,引进急需的优秀教育人才近60名;实施“凤还巢工程”,通过“绿色通道”引进教育人才45人;利用上挂、分流等形式,调配师资富余学校教师272人,教师队伍逐年壮大,结构日趋合理。以教师培训作为队伍成长的重要抓手,对校长、教师的培训时间、培训质效有硬性规定和明确要求。从全县各级骨干教师中遴选300余人,组成学科指导组,开展分学科、区域化教研活动,并依托25个名师工作室,以研促教,夯实教师专业基础,引领一大批教师成长起来、优秀起来。截至目前,当选合肥市十大教育人物一人、首届“庐州好校长”三人。

“人才兴则教育兴,人才强则教育强。建设教育强县,人才是保障。我们持续加大配套政策支持力度,着力在优秀人才‘引进来、留得住、用得好’上下功夫,着力提升人才政策吸引力、平台接纳力、环境凝聚力,让优秀人才扎根庐江教育、迸发活力。”谈到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时,县教育体育局党委书记丁茂林如是说。

庐江中学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教学质量过硬的百年名校,近两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985”院校引进了一批高层次教师人才,以此激活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为了做好尊才重才“软保障”,庐江中学党委书记、校长袁国道拿出了许多务实举措:“留住人,首先要留住心。我们严格落实福利待遇、职级评定等方面的政策,加大人才公寓改造力度,提供温馨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通过‘青蓝工程’‘名师大讲堂’‘大比武、大练兵’等为载体,带动新进教师发展,并打破常规、大胆任用、定向使用,给引进教师安居乐业吃下了‘定心丸’,让人才发展有空间、晋升有通道。”

引进人才不只是引进了“新鲜血液”,也给庐江中学这所百年名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汪雄等一批教师在市、县各类比赛中摘金夺银,教师贺稳政辅导的学生李才致在2022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安徽赛区)比赛中成功入选省集训队,参加第三十一届全国中学生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荣获铜牌,实现了庐江中学高一学生参加奥赛新突破。

以课后服务为推手 相融互补赋能

该县坚持以家长和学生的需求为中心,在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全部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136所学校6.7万余名学生参与课后服务,做到了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保障所有学生早到可进校、进校有事做、做事有指导、晚走有管护。

在服务模式方面,制订出台了《庐江县关于推进中小学生课后延时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庐江县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庐江县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实施细则》等文件,对服务模式进行升级,充分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严格落实学情会商制度,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把课后服务打造成为“素质教育第二课堂”,并在此基础上分年级、分层次提供体育板块、文艺板块、科技板块、学科板块、劳动实践板块、县域文化板块等“项目菜单式”服务,打造足球、戏曲、舞蹈、轮滑等特色课程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为缓解家长“接送难”的实际问题,满足学生托管需求,庐江县城关小学提供每周5天、每天至少2小时、3个时段开展的“5+2+3”课后服务,满足每一位有需求的学生。在课后服务中,学生们或吹拉弹唱,或翩翩起舞;或挥毫泼墨,或驰骋赛场;兴趣盎然。谈到课后服务工作,校长周纪红如数家珍:“我们在为学生提供辅导与答疑的基础上,为学有富余的学生提供个性化课程,开设诵读、书法、音乐、美术、体育、棋类等课程,以多彩的课后服务内容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切实做到落实‘双减’减量不减质、减负不减效。”

庐江县城区学校课后服务别样精彩,乡村学校在特色教育方面也闯出了另一番天地。罗河镇中心小学是一所乡村学校,2017年学校被授予“中国轮滑运动示范学校”,2020年被安徽省轮滑运动协会授予“安徽省轮滑运动推广单位”,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校园冰雪运动特色学校”。谈及取得的这些成绩,将轮滑运动引入校园的罗河镇中心小学教导处副主任霍跃峰最有发言权:“罗河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中留守儿童占了很大的比例,课余生活匮乏。2015年9月,我牵头创建轮滑社团,利用中午和课外活动时间义务开展轮滑教学与辅导,组织校轮滑队,参加各级比赛获了一些奖项,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此项运动,并在全校普及,每班每周开设一节轮滑课。同时,我们与安徽新华学院合作,引进轮滑球项目,打造特色轮滑课程体系,让一群群‘追风少年’滑出了精彩、滑出了自信、滑出了梦想。”

以创新评价为驱动 锻造强劲引擎

庐江县坚持“一校一案”,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更加注重育人能力和业绩导向,重点突出教师教学水平、师德师风、担任班主任和“全员育人”业绩等,将职称评聘与年度考核挂钩,让教师“干得好和干得差不一样”。

抓实作业评价,该县出台相应规定,提出作业“控量、提质、多元”的要求,指导各学校精确算好“时间账”,严格落实作业公示制度和作业管理办法,严控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实现作业管理从粗放走向精细、作业布置从随意走向精准,为正确有效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庐江县城西小学潜心研究学生作业设计新思路,创造性地提出了学科作业分层实施、实践作业全员参与、拓展作业多元并举的学生作业管理新模式。

城西小学校长房梦在介绍该校的经验时说:“我们鼓励教师将学科作业从簿本上拓展到实践中,先后设计了《低年级精读课文作业设计单汇编》等五类作业设计单、制作了《口语交际作业集》等五个作业案例视频、汇编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等七套校本教材,实现作业与劳动实践相结合、与塑造品格结合、与艺术修养结合、与科技创新结合、与健康体魄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获得参加省级比赛36人次、市级比赛110人次,帮助学生在多元的作业体系中体会成功、享受成长、健康发展。”(朱灿铭 张后玉)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