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1日,中组部等八部委发出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号召后,北京市积极响应,围绕重点帮扶地区社会事业发展短板,聚人聚智,选优派强。7月底,来自基础教育领域的84名干部教师,陆续抵达内蒙古自治区和青海省的11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当地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值赋能。
84名教师走上乡村振兴第一线
12月16日一大早,内蒙古扎赉特旗音德尔第三中学副校长胡小蒙就起来备课了,因为当天上午会有6节青年教师线上汇报课,这是他在新学校参加的第104次听评课。受疫情影响,学校除毕业年级线下上课之外,其他年级仍继续开展线上教学。
胡小蒙是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副校长,是北京市选派的“组团式”教育人才帮扶团队成员之一,于7月27日来到音德尔第三中学担任副校长。在负责教学管理工作之外,他还主动承担起每周为高一年级一个班上8节化学课的任务。“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好每一个孩子,是我的重要职责。”胡小蒙说。
为落实好中央组织部、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开展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今年5月初,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等部门坚持首善标准,联合组织选派了84名政治素质好、作风扎实、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丰富的教育人才,分批赴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的11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教育帮扶工作。
像胡小蒙一样,北京市此次选派的20名校长大部分来自北京四中、陈经纶中学、北京市十一学校、北京国际职业教育学校等知名学校,他们中19人具有高级或正高级职称,且全都是现任主管教学副校长或有过分管教育教学领导经历。在64位中层及专任教师中,近七成年龄在35岁至50岁之间,正值年富力强、思维活跃的业务精干阶段。
根据中组部、教育部要求,北京市按照东西部4:6的配比,向每所被帮扶学校选派1名校长、5名左右中层管理人员及专任教师。其中,校长帮扶时间为3年,中层管理人员及专任教师帮扶时间为2年。据悉,在选派干部和教师到岗之前,帮扶学校与被帮扶学校已经进行了充分沟通对接,通过了解学校管理需求、人才配备需求和整体发展需求,做到了精准对接、精准选派和人岗相适。一到岗,校长们迅速承担起了抓好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的重任。中层管理人员和专任教师主动对接受帮扶学校需求,积极将教育教学、班级管理、教研培训等方面的好经验与学校发展实际相结合,为乡村振兴工作开好篇。
以教学为抓手培养“带不走的队伍”
对于“组团式”教育帮扶来说,学校的课堂就是工作的起点,而老师则是做好通盘工作的关键。参加“组团式”教育帮扶工作的老师们把课堂当做“主战场”,努力帮助当地学校迈出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步。
11月29日,音德尔三中高一、高二年级全体教师参加了北京十二中8个学科的线上联合教研活动。这是今年9月以来,两所学校开展的第三次大型交流活动,此前学校还举行过本校专家引领课和北京十二中骨干教师听评课活动。这次线上联研,让老师们对北京师生的课堂表现赞不绝口,“大单元教学”“思维成长”“真实情境”更是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
音德尔三中刚恢复高中部未满三年,高中教师来源多样,队伍相对年轻。北京派出了包括胡小蒙在内的5位教师来校帮扶,老师们除了承担教学任务和担任着不同年级的备课组长,每个人还带了1至3名徒弟。
为了加强新教师培养,胡小蒙在学校“青蓝工程”的基础上,成立了“青年教师论学班”,促使青年教师形成学习与实践共同体。此外,他还通过推动青年教师讲示范课、跨学科听课、微课题研究等方式,引导实现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提升每一堂课的质量,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每一位北京援派老师心中时刻谨记的目标。”胡小蒙说。
在通辽市库伦旗第二中学,北京市密云区第二中学的帮扶团队同样凭借高水平教学赢得了学校师生的高度认可。
合理调整新教材授课顺序,分享教学设计及优质资源;对比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与北京卷,提出前瞻性建议;与学校密切配合,为选课走班、教学管理、组织考试等工作出谋划策……正高级教师李密龙在教学之外承担了很多工作。“李老师的大脑就像一座宝藏,凡是我们需要的它都有。”在老师们的眼中,李密龙老师是一位全才。
刘岩老师带领库伦二中地理组两次参与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组织的学科教研活动,为老师们打开了熟悉新课标、用好新教材、适应新高考的新局面。除了做好“领航杯”支教教师示范课,指导老师说课备课之外,她还利用周末时间,实地考察库伦的地形、地貌、河流等情况,完成了《阿其玛山考察日志》《塔敏查干沙漠考察日志》等,并将这些鲜活的一手资料应用在教学中。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北京市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有利于消解县域之间的教育不平衡,促进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将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实现乡村振兴进行了有效衔接。
借力“大团队”推动教育生态优化
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身处教育帮扶第一线的北京干部教师积极行动起来,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同教育帮扶工作结合起来,找准结合点、着力点,推动解决学校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在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担任巴彦呼舒第三中学校长的北京市一零一中学党委副书记李铁军,特别邀请中央党校专家“云端”讲授了内容为“青年与信仰”的主题党课,为师生们带来一场心灵的洗礼。
巴彦呼舒三中是旗内唯一一所汉语授课高中学校,近年来,受特殊招生政策影响,优质生源外流现象严重,再加之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教师长年短缺,使得原本优良的教学质量逐渐失去了竞争力。
面对学校生源、师资和经费等问题,李铁军一边帮助学校苦练教育教学内功,制定五年发展规划和“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综合改革方案,一边联系争取旗委旗政府、北京一零一中及爱心企业的支持,同时积极推动兴安盟优化高中招生政策,呼吁开辟旗内招才引智“绿色通道”。目前,这些努力已经初见成效。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已经与该校签署了结对协作协议,将从教育、教学、教科研等11个方面展开深度帮扶。
与巴彦呼舒三中一样,位于内蒙古中部乌兰察布市的商都高级中学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在此次“组团式”帮扶工作中,北京市平谷区第五中学副校长胡金城受派担任商都高级中学校长。
胡金城简单算了一笔账,以每年外流300名优质生源估算,学生的吃、穿、住、行、学再加上陪读等基本生活花销,商都百姓每年向县域外单向输出的钱款总量在千万元以上。
胡金城指出,商都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燕山—太行山”扶贫攻坚片区县。“优质生源外流,背后是本不富裕的商都县域经济的单项输出。要减轻家长的家庭经济负担,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商都的高中教育必须崛起。”
为此,他趁乌兰察布市和内蒙古自治区领导来校调研的机会,积极汇报学校实际情况,并针对优化招生政策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与此同时,他还着手制定了名为“驼铃行动方案”的学校教育教学三年发展规划,借助北京市和平谷区优质教育资源,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项目顾问委员、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校长陆云泉表示,“组团式”帮扶并不是支教干部教师个人在努力,
他们所在区、市和派出学校,也在结合受援学校需求给予点对点的支持,通过努力优化当地教育生态,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为当地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此次北京市选派的“组团式”教育人才帮扶团队中,共有8位校长被派往内蒙古自治区8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职业中学,带领援蒙团队和当地学校干部、教师一起,为当地职业教育发展增值赋能。
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副校长黎军目前任帮扶学校赤峰市巴林左旗华夏职业学校校长。今年7月到岗之后,他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主要从完善学校治理结构,加强学校课程建设和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三个方面发力,进一步提升华夏职业学校的办学品质。
在加强学校内部治理方面,黎军根据学校发展需要,设置了专业主任、教研组长等岗位,明确了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在推动学校开足开启国家课程的同时,他还根据职业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增加了专业课程和社团课程。在黎军的努力下,学校还变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
黎军告诉记者,为了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他还为学校聘请了北京市市区级教研员、正高和特级教师,成立了北京专家团队,对学校思政能力大赛及课题申报等工作进行一对一指导。同时,推动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与学校开展线上大教研活动,实现京蒙两地职业学校线上共研共享。
在库伦旗民族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组团式”帮扶的北京干部和教师更是事无巨细、不遗余力地帮助学校完善管理制度和专业建设。北京市密云区职业学校副校长孙海生在受派担任库伦旗民族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后,从内部驱动和外部推进两个方着手,一步一个脚印,稳住了学校发展的“底盘”。
密云区职业学校汽修专业骨干教师刘长清经常带领学校汽修专业教师开展听评课活动,手把手指导他们如何上好一节课、如何撰写教案等。他还以示范教学的形式,带领老师们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探索,并对标职教改革和市场需求,修订完善了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标准。在他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汽修专业在教育、教学、教科研等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北京的老师就像‘点灯人’,用智慧和热情擦亮了库伦的职业教育之光。他们又像播种者,把密云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播撒在库伦的热土上。”库伦民族中职的一位老师对北京“组团式”帮扶充满感激和期待。
2014年北京市率先成建制教育援藏,开创了“组团式”援助的先河,并逐步探索形成了前方带队伍、后方作支撑、创新抓供给的“组团式”支教模式,已成功运用于对口支援西藏拉萨、新疆和田和青海玉树。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组团式”教育人才帮扶,是“组团式”教育帮扶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长期关注教育精准帮扶工作的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认为,北京市首创并被广泛推广的这种“组团式”帮扶模式,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引领下的中西部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