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陈铁梅,一位特级教师的成长领悟

来源: 中国教师报 | 作者: 陈铁梅 | 时间: 2022-11-17 | 责编: 曾瑞鑫

一位特级教师的成长领悟:人应该仰望点什么

陈铁梅 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国际学校美术教师

我一直认为,一名教师最幸运的,莫过于是在刚刚入职的最初几年,能有一个或者几个人,在你困惑或者迷茫的时候,能伸出援手,给你释疑解惑,让你有机会、有能力拨开云雾,找准方向,踏歌而行。

而我,就是这样一位幸运的老师。

1.成长旅途中的坐标

1989年8月,我大学毕业,到江苏省南通市海门东洲中学任教。

我从小喜欢涂涂画画,但是成为一名美术老师,是我随意而安的结果。

大学期间乃至于毕业后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始终梦想做一名画家,所以我的课余时间几乎都是在办公室里的练练书法、看看书。

日子波澜不惊,惬意自由。

大约一年之后的某天,校长张炳华踱着步来到我的办公室,一眼就在我的办公桌上,找到了他订阅的但经常“失踪”的报纸——我正在上面挥毫泼墨、畅意抒怀。

张校长看着厚厚一叠散发着油墨和书画墨混合香型的报纸,没有责怪我,而是问道:“你的书法练得不错,你的目标是什么?”

我瞬间愣住了,因为我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理想、成长、方向、目标,于我而言,这是别人家的事。

“你的基本功很扎实,你可以更好。”这句话无疑是当头棒喝,让我幡然醒悟:人应该仰望点什么!

如果说决定教育基本品质的是教师,那么决定教师成长最基本朝向的那一定是校长。

“三岁定八十”,在刚步入教育岗位的头几年,是一名教师思考人生价值、规划专业成长方向、决定行动路径最重要时期。

所以,在我成为一名教师的最初几年,就有这样一位校长关注着我的成长,用信任鼓励我勇于担当,用项目鞭策我挑战自己,用目标激发我不断超越,这是何等的幸运。

这段场景和这场对话,很小、很短,但对我而言,很大、很长,时不时从我的记忆深处升腾出来,成为我成长旅途中永远的坐标。

2.创作一幅自己的人生作品

经过反复追问,我与自己有了这样的约定:我也许可以创作一幅自己的人生作品,生活在自己的作品里,成为我自己。

我可以从做好每一件事开始,会做的直接做好,不会做的学着做好。

我要用行动来证明,就像一朵花用开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一幅画用勾勒赋色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一样。

恰逢学校举办第二届“东苑杯”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教师自愿报名参赛。我也主动报了名。

参赛名单出来以后发现,除了大学科外,就我一个是小学科教师,而且教龄最短。当时就有人认为我“好出风头”,而我除了跟自己的约定,别无他想。

好在教务主任、师傅陆惠贤认为我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她说:“人生来就是面对挑战的,总想退缩的人没前途。”

是的,进,还有50%的希望;退,将一无所有。

在之后的岁月里,这句话成为我面对各种挑战时的自我告诫,也成为我激励我的名师工作室或者同行者的“铁梅箴言”。

我认真备课,认真练基本功。一下子惊喜地发现,练的书法和看的书全都有了用武之地。

那次,我获得了职业生涯第一次奖励:“三字一话”一等奖,“课堂教学”三等奖。

这证书现在看来不值一提,因为在之后所获得的任何一张证书都比它含金量高,但是这几张证书对于我而言很重要,因为我收获了人生道路上的三个重要命题。

3.人生路上三个重要命题

一是要善于突破自我。

危机是危难、危险,但还包含着机遇、机会,只要善于思考、反省,并立刻行动,便能转危为安,妙手回春。

所以,重要的不是危机,而是面对危机的态度!

二是要认真对待每一节课。

课堂,是教师所有教育理想的出发点。你可以让课堂变得很大,流动着追求真善美的气息,学生在这里会拥有无限生长的可能。

所以,每一次备课时我都会想很多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如何让美术课从传统的技法学习中脱离出来,成为生活美学课、文化体验课。

于是我开始课程整合,将课堂搬到了教室外,与学生在荷塘边赏荷、说荷,品位朱自清《荷塘月色》,分析八大山人《荷花水鸟》,比较潘天寿和莫奈笔下荷花、睡莲的笔触与色彩美,我们看色美、形美、光美、影美,看时间美、角度美、距离美,唤醒发现美的眼睛;想对比美、节奏美,满足视觉和心理最初的需求;悟历史美、地理美、人文美、意境美、和谐美,理解和认同审美文化;绘图绘景、以文写景,进行艺术化的提炼和表达,由此让自然美成为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

这种无功利、无目的的审美情感,带着浓烈的美学内涵和美的精神向度,实现致用、比德、畅神这一中华传统文化语境中的审美三境界。

出于简单的成就感,我将教学的思与行写了下来,寄给了《中国美术教育》,出人意料地,文章竟然发表了,我欣喜若狂——没想到一节课的“副产品”竟然如此芬芳宜人。

而事实上,由此课所形成的“蝴蝶效应”远出乎我的意料:

省教育厅来文点名要我参加省工艺美术高级研修班,并参与面向东南亚地区播放的电视教材的录制,参加全国中师教材《手工制作》的编写,而当时我还仅是一个26岁的年轻教师而已。

但这足以为我的人生作品注入激情和活力,并长久地影响到了我的教育追寻中。

三是要将自己的专业发挥到极致。

书籍装帧设计、园林设计、版画、书法、篆刻、陶艺、电脑设计等,大凡教学用得着的无一不出现在我的学习与生活中,并在校内外重要活动进行“实弹演习”。

我练成了一名“杂家”,也让我忙了很多,但收获了诸多实践案例,更重要的是基本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这为之后屡获全国美术评优课一等奖夯实了基础。正是在一次次的追赶与超越中,我渐渐理清、拉直了成长路线。

此时危机已经成功转化为契机,我也明白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从来不是一部浪漫史,需要每一天坚持“擦亮星星”,每一天向外追问,向内自省,每一天以一种不屈的生命姿态,努力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能走多远,用一生来践行。

我很庆幸每一天的坚持让自己收获满满,有学生的欢笑和创意迭出,有孩子们对艺术的热衷而执着地走上艺术道路,说是要追随我的脚步;有教学成功的窃喜,有教学失败的反思;有校长、师傅的不断督促和最为热切的期盼……

他们让我懂得,要坚实走在这大地上,就要以空灵之心倾听,以坚韧之足践行,以专业智慧走向澄明,以教育探索言行充实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我的教育幸福的根源。(图文 /陈铁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