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寻觅宝“桂”记忆、记录蘑菇成长......余杭多维发力让劳动教育落地开花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22-11-16 | 责编: 闫景臻

在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发挥劳动教育应有的育人功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余杭劳动教育发展最主要的载体。余杭各校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开足开齐综合实践课程,深入挖掘校内外劳动实践资源,多维发力保证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本期,一起走进小学看看,新时代下劳动教育的趣和美~

留住秋天味道,寻觅宝“桂”记忆——良渚一小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

“几度秋意浓,最是桂花香。”虽已入冬,但在良渚第一小学依旧是桂花飘香。校园大厅的梦想舞台,一系列桂花制作而成的创意拼贴画、书签、香囊等洋溢着浓浓秋韵。而这些创意佳作都出自学生之手。

此前,学校开展了“秋天的味道”系列活动,为各年级学生量身定制不同主题的秋日活动,通过采摘桂花、制作桂花相关美食、创作拼贴画、制作书签等一系列活动,鼓励学生们走进自然,感受秋天的美。

如此新颖有趣的活动,一经推出备受学生们欢迎。瞧,一、二年级的孩子们在校园里寻觅桂花树,小心翼翼地采摘桂花,纷纷讨论着要做成香囊还是带回家做成桂花美食;三、四年级的孩子们用眼睛观察秋天,用想象记录秋天,在校园里收集素材制作创意拼贴画将秋天留住;五、六年级的同学则是将采来的桂花制作成精美的桂花书签。

据了解,每个学期,学校都会举行一系列劳动实践活动,依托校园活动生成研究主题,整合校园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实现活动效益和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例如,依托校内传统农业1.0实践基地和智慧农业2.0空中农场基地,让学生了解传统农业知识的同时学习现代化农业科技;融合了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校外实践基地虎哥中转仓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互相呼应、相辅相成,学生既能在活动中获得乐趣,收获知识,又能加深实践体验和感悟,培养个人的劳动技能。

沾染墨韵的折扇,记录蘑菇的成长——闲林和睦小学创新劳动教育课程模式

一直以来,五育融合是闲林和睦小学始终秉持的育人理念。劳动教育作为其中重要一环,学校自2014年起,学校以新苗农场为新劳动教育项目化学习“试验田”,结合入学林、毕业林感恩教育,打造主题为“依托实地种植,实施全员食育”的德育精品课程。

在这里,学生能够走出教室,在劳动实践基地通过劳作、收获、烹饪等全过程劳动实践,全方位培养劳动情趣和劳动意识。同时,在新劳动教育课程的构建中,闲林和睦小学根据不同年段的学生特点,精心设计不同的劳动课程群,让学生们能够通过多样化、趣味性的课程体验,激发劳动技能学习兴趣,切实发展学生综合素养。

例如,在《墨韵传承》特色课程上,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循序渐进探索国画语言与国学经典、传统文化、人文生活等知识的相互融合。走进课堂,学生们先是熟悉了解“绣球花”,并欣赏了历代画家“绣球花”作品,最终以综合纸本、纺纱绢本、传统手工艺等形式,亲手制作出创意十足的“绣球花”主题折扇。

在《自然笔记》课堂中,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启了一场关于蘑菇的探究之旅。蘑菇是植物吗?有种子吗?是怎么长大的呢……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学生们种植蘑菇盆栽,在实践中找寻答案,并用手中的画笔记录成“蘑菇日记”。

不同于“有劳动无教育”的刻板单一,学校创新劳动教育课程模式,以培养学生劳动兴趣、强化学生劳动观念为目标,不断改进劳动教育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们综合素养。

“家校社”协同,让劳动教育落到实处——大禹小学开设校外“共享菜园”劳动基地

为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充分发挥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大禹小学再出实招,与共建单位余杭街道永安村“禹上稻乡”合作,开辟了一块专属于大禹小学的校外“共享菜园”,占地约300平方米。

社会是本“活教材”,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宝矿”。一直以来,学校积极挖掘当地校外实践资源,本学期和“禹上稻乡”形成共建单位,并陆续开展丰富活动。例如,在插秧节活动中,学生们卷起裤脚走下稻田学习插秧和体验农民田间劳作;暑假期间,学生们则在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公益劳动与志愿者服务、农业生产劳动、传统工艺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暑期实践活动,进一步扩展学生劳动空间,助力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而此次的“共享菜园”有何亮点之处?据介绍,此次“共享菜园”由二年级7个班的家委会代表进行了认领与插牌。今后,学校将联同家委会以“大手牵小手”的形式,陆续开展常态化自种、自管、自采活动,带领大禹小学的孩子们“沉浸式”体验——一起认识蔬菜品种,一起亲近大自然,一起体验劳动的乐趣。

近年来,学校充分挖掘家庭资源,一方面积极转变家长育人理念,让家长成为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者和配合者,另一方面,积极拓展丰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依据二十四节气、学科+农事、亲子家庭农事体验活动等特色劳动课程,全面构建“家校社”协同的劳动教育新路径。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