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他是“创美教育”的“一代明师”——郭其俊评珠海一中原校长韩延辉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22-10-14 | 责编: 雷后兰

基础教育著名校长 韩延辉

人物手札

韩延辉:中共珠海市委教育工委委员,珠海市教育研究院党支部书记,珠海市第一中学原党委书记、校长,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名校长,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学,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一批教育家培养项目成员,广东省第一批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副会长,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珠海市第一批特级校长。

引子

关注珠海,是因为一个女人,她的名字叫“董明珠”。

2005年,我经南京市面向全省公选,从南通来到南京,成为南京市宁海中学校长。

来南京工作不久,同事们便和我聊起了六朝古都的历史和文化,当然离不开近现代的才子佳人与轶事趣闻。当时印象比较深的是,他们说南京就出了两位商界名人,而且都是从“卖空调”起家的,其中一位就是在学校对边租房开始卖空调、后来成为苏宁集团董事长的张近东,另一位是远走他乡珠海开始卖空调、后来成为格力公司总裁的董明珠。

“我不想说,我很亲切;我不想说,我很纯洁……”彼时,一部描写南下打工女性命运的粤派名剧《外来妹》已是家喻户晓,片中由歌星杨钰莹演唱的、非常动听的主题曲“我不想说”也已经在世人的耳边响起了十多年。而每一个南京人,似乎都会因为电视剧《外来妹》而想起他们的女儿——董明珠。而我,又在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董明珠的人生故事和珠海的城市发展故事联系在一起。

一般人眼里,南京女孩给人的印象总是多愁善感而又知书达理、才貌出众而又安分守己、追求时尚而又衣着得体,但董明珠,却呈现出南京女孩少有的另一面:独立、勇敢、干练、魄力、担当、情怀、精气神、初心不改、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坚韧不拔、不患得患失……这不也成为珠海这座城市特征、气质和风度的重要方面吗?

“人的一生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一是母亲的面孔,一是城市的面貌。”2019年,珠海全新城市LOGO及形象发布,标识设计师郎立群表示:“珠海城市标识有三个核心元素:港珠澳大桥、渔女、绿水青山,这是珠海最具识别度的城市元素,也充分体现了珠海城市的历史、当下和未来。”

“珠海,就是这样一座有根、有魂、有味道的城市。”珠海城市标识左侧为港珠澳大桥的简化形式,象征珠海桥通世界、联接未来,凸显珠海在粵港澳大湾区的独特区位和历史机遇;右侧以色彩的交织变幻和延伸的线条,象征绿水青山,凸显珠海生态文明优势,展示珠海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守护好良好生态环境的积极作为;中部由港珠澳大桥与绿水青山交相辉映,勾勒出珠海地标——珠海渔女,渔女手捧的明珠以暖色调呈现,形似初升的太阳,寓示珠海新一轮发展的美好未来。

特区的生存法则是什么?聪明的人看得懂,精明的人看得准,高明的人看得远。

郭敬明说:“现代的城市里没有柔软的爱情,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

这应该是每一个走出南京并融入他乡的董明珠们的共同感受!

关注韩延辉,是因为另一个女人,她的名字叫:“熊焰”。

2012年,我经深圳市面向全国公选,又从南京来到深圳,成为深圳市福田中学校长。

来深不久,我便报名参加了深圳市教育局组织的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在校培班学习期间,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熊焰教授是我的老师。

“老师最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一杆生活的尺和一面行为的镜,好让他们能够自己去丈量世界并且处处都有学习的榜样。”

2020年下半年,我开始评论全国范围内著名的中小学校长,当我征求熊焰教授的意见时,她特别提起了时任珠海市第一中学校长的韩延辉先生。

熊焰教授的指点,让我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聚焦于自己的榜样——韩延辉校长及他的前任钟以俊校长和后任张六安校长的身上。

“如果你关注一个人,那个人会成为你眼中的星辰大海,关注本身就是美好的向往;如果你不关注一个人,那个人会变成道边的一汪浅滩,根本无法掀动你内心的波澜。”

我关注到:

1996年,32岁的韩延辉,从初入杏坛的青涩、崭露头角的锐气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成熟到中流击水的担当,因其精湛的课堂教学水平、艺术和造诣及其出色的教育改革才能、业绩和影响力,成为吉林省首批破格评定的高级教师。

在那个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年代,拿到高级教师证书,也就意味着拿到了去更大城市、更高平台教书育人的通行证。那么,是留在家乡继续建功立业、回报故土,同时还能照顾好父母呢?还是从故乡出发、自由飞翔,去换一种人生体验呢?韩延辉犹豫过。而先来珠海干事创业的同学,不断地告诉他经济特区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教育氛围和发展情景,持续地动摇着韩延辉思考问题天平的指针。

“我去的地方,要能让我感受到幸福。我选择的地方,不能让我后悔。”1999年,35岁的韩延辉,终于下定决心,怀揣梦想,选择“南漂”,来到珠海经济特区这片教育热土。而之所以选择“南漂”,和其他人一样,无外乎是基于选择一种更有尊严的生活,以及在更有尊严的生活之上希望更好地达到自我实现。

“付出才会杰出。”转眼间,20多年就过去了,韩延辉以无悔的付出,把全部的才学、智慧和能量,都献给了一所学校,成为珠海一中辉煌的推动者、建设者和见证者,也成为珠海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代名词和形象代言人。

“想想长长的路,擦擦脚下的鞋,不管明天什么季节……”当我目光久久地停留在韩延辉年轻时的照片时,《外来妹》的主题曲又在我的耳边响起,想到连同自己在内的每一个“南漂”的教育人,心里不免好一阵忧伤和酸楚,如同一曲笛声,初听时还年少,一曲终了,却发现自己已白发根根。而每一根白发,无不记录了气候的不适、生活的压力和工作的辛劳。

今天的校长领导一所(群)学校,培养着国家的栋梁,其实,像韩延辉这样的校长们本身就是国家的栋梁,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支撑起一代又一代人的脊梁!

印象

“他是一名师者”

“师者之爱,止于至善;师者之光,微以致远。”

韩延辉在珠海一中,经历过从名师到名校长之间所有层级的岗位,择一校、爱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可以说,现在的他已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珠海教育人了。

担任校长后,韩延辉用“我首先是一名教师,我始终要做一名好教师”来要求自己,心中有爱、眼中有光、手中有活、脚下有路。韩延辉还以此来定位自己,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前提下,把构建“轻负担、高质量”的学校质量发展体系、持续用学术引领和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学校现代治理本质上都是学术治理,离开了学术治理,现代治理就变成了形式主义的空中楼阁。”作为名师出生的校长,他是新课程标准和新课程实施的第一研究者。走进韩延辉的校长办公室,你会发现,无论什么时候,他的书柜里都整齐地摆放着发黄的物理老教材和最新版的教材,而且按出版时间排了满满一柜子,仿佛一道时间轴,记录着这位珠海师者二十余载研究、实践和追求的故事。

2004年,全国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韩延辉在第一时间就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以国家课程校本化为重要的价值取向,对国家课程进行拓展和延伸,创造性地开设多元化、精品化和校本化的学校课程”的基本思路并在组织形式上将以往传统课程中的“大锅饭”打破,转设为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自助餐”。刚刚实施课程改革时,韩延辉也遇到过一些困难,“那时候推行科技创新教育、航空科普教育,我们的社会资源和校内资源都比不上北上广深,有些老师就担心我们拿不了奖。”但是,韩延辉认为:“对青少年来说,经历就是嘉奖。不要先想能不能获奖,有这么一个平台,我们就参与进去,利用好平台上的每一个机会,这就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成功好比一张梯子,‘机会’是梯子两侧的长柱,‘能力’是插在两个长柱之间的横木,只有长柱没有横木,梯子没有用处。”

作为名师出生的校长,他是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发展的第一领导者。名师才能理解教师的职业需要和专业成长,名师才能爱惜名师的教育理想和独特个性。在上级部门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下,韩延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外引内培”“青蓝工程”“校本教研”“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等,“滚雪球般”地带动珠海一中教师队伍快速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有范、有趣、有料、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德艺双馨、特色鲜明、拼搏进取的教师队伍。

“特区这个地方,是个人发展的好平台,只要锐意进取、敢想敢拼,你付出多少它也会反哺你多少,我喜欢这座将梦想照进现实的城市。”这是韩延辉对当初选择的毫无怨言,也是珠海一中全体教师对选择一中的不悔心声。

“多给学生一分自主的空间,学生的成长就多一分自强与自成。”

作为名师出生的校长,他是教法改革和学法改革的第一推动者。韩延辉通过不断提升自己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强力推动教学法改革。他摸索出“基于‘小组合作’的自主学习”方法,开创学生“结伴互助式学习”的模式,由学科强的学生带动学科弱的学生,组成学习成长进步共同体。“独行可速,众行则远。”韩延辉认为,学生们只有在团队里、在集体中共同追求卓越,才能获得长期的成长和长远的进步。他还鼓励学生自主成长,促进学生“自主参与、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三自”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至2020年珠海一中办学60年校庆时,一中学生在学科、科创、文体等各级各类比赛中频频摘金夺银,学校也获得各级称号和荣誉达180多项……

“他是一名行者”


“行者无言,大道至简;行者无疆,虽远常至。”

在我的印象中,韩延辉不喜欢到处去做讲座、作报告,喜欢默默地用行动改变学校、用数据表征教育,而让别人去评价、谈论学校,相当于让别人变相地宣传学校。

2019年3月30日,由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联合会主办的第三季第一场“山长讲坛”在广州中学凤凰校区举行,作为联合会副会长的韩延辉应联合会秘书处多次之邀,实在推辞不下,才莅临现场作了“师者·行者”的报告。

韩延辉说,曾随珠海教育团去西藏慰问援藏的工作队,当汽车行驶在高原公路上,本该一望无际,可他却发现路边有一些人或背着行囊,或推着车子,执着坚定地前行,那些怀着沉甸甸使命的行者负重前行的场景让他深为震撼,让他永生难忘。

“在通往梦想的路上,每个人都是行者。”

韩延辉说,其实我们校长不也是一名行者吗?

校长就是要做一名共行者、先行者、独行者、让行者、慢行者、品行者和能行者。

“真正的行者,不在于走过多少地方,而在于成就了多少次全新的自我。”

韩延辉认为,第一,校长要做一名共行者。一是要与时代共行。拼命的加班加点,只顾成绩不顾其他,完全忽视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这种“应试主义”的教育是与时代相悖的,所以说我们不能办这种教育。二是要与教师团队共行。教师团队在一个学校当中有两方,即管理团队和教职员工团队,校长要注意与他们同行,只有同行,团队才有凝聚力,才有战斗力。团队建设一定要注意同步,把握好节奏和步法,校长一定要和学校领导班子一起与大家打成一片,同甘共苦,同舟共济,以心相对,将心比心,以诚相待,只有这样,老师才会觉得你这个校长不是当官的、不是高高在上的,这样他才会认同你,整个团队才会形成很好的一种合力。三是要与社会家长共行。鲁迅先生说过:“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校长在整个职业生涯过程当中,在学校事业发展过程当中,有无数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无数的学生家长,都跟我们有关。所以说,学校实施任何一个教育的策略、步骤、措施、方案等,都要得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否则将寸步难行。

第二,校长要做一名先行者。一是校长的办学理念要先行。所谓先行,就是要明确下来,要贴近时代的发展和学校的实际,要深入到全校师生的心中去。二是校长的意识要先行。任何一次改革前行的步伐,都要意识到它对学校发展的影响。三是校长的策划要先行。对于未来的发展,一定要策划在先,否则就会做工作上的后手。在这一方面一定要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面向未来、预测未来、创造未来、成就未来。

第三,校长要做一名独行者。通常认为,一流的学校要有一流的设施设备、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生、一流的业绩,其实还有一点就是一定要有一个有个性的、独行的校长,只有有个性的校长,才有独特的办学思想和办学风格,才能办出有质量、有特色、有品位的学校。

第四,校长要做一名让行者。让行,在交通上是最常见的。目前我国在校长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方面,尚没有一个完善的专业和体系来支撑校长的发展,所以可能会出现校长与民争名或争利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我们做校长的一定要心胸坦荡,包容他人,而且高风亮节,这些东西一定要看淡,要把学校的发展大局和稳定看成重于泰山。

第五,校长要做一名慢行者。学校的发展是不可逆的,这就要求校长在制定学校规划和推进学校计划的时候,一定要稳中求进,条件不成熟的一定要慢下来,条件成熟的有时候可以动,有时候也要慢慢地动。我们经常听说,一个新校长到一个新学校,让全体中层干部全体重新竞聘,过不了几天学校乱套了,类似这样的事情是不能做的。学校发展具有延续性,一定要慢行,应该要有慢的思维帮助校长在反思中不断总结和提升。

第六,校长要做一名品行者。做一个有品行的校长,太重要了。校长一定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做一个有品行的行者,育有品质的学生,办有品位的学校。

第七,校长要做一名能行者。在新时代下,校长一定会把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怀揣在身上、肩负在肩上,去履行好职责,完成好使命,相信我们自己一定能行。

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像韩延辉这样的行者校长,行走在路上,净化的是心灵,超度的是灵魂。

“你站在哪里,哪里就是C位。”

我注意到,尽管在发言嘉宾中,韩延辉是著名的校长之一,合影留念时,他却谦让地选择站在最边上,高高的个儿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他用无声的语言,诠释了“使人行者,身先行之”的朴素道理。

“他是一名尊者”


“尊者如山,沉稳礼让;尊者如岳,高风亮节。”  

在韩延辉的简介里,他还不是一名特级教师。每次到评的时候,他都选择了让给教师,这让我对他肃然起敬!

沉稳礼让的背后是韩延辉的自尊自爱,这是一种追求完善的动力,也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

高风亮节也让韩延辉成为一名智德皆胜、博闻才辩、诸根明彻的尊者。

由此不难相信,始建于1960年、建校名称为珠海县香洲渔民中学、2008年初高中彻底分离办学后高中部沿用珠海市第一中学校名的学校,在韩延辉的领导下,经过十多年的砥砺前行、笃行不怠和奋楫争先,就能成长为广东省的一流名校并形成了一流名校的文化。

原来,“我们期待的优质而有尊严的学校,就是从校长这里生根、抽芽、一片叶子一片叶子长出来的。”

探索

“高山流水觅知音,创美教育颂万年。”

“真、善、美、爱是人类的基本追求。”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美,就是人性。在我的想象中,在美的面前微笑、叹赏和惊异,犹如一条通往儿童心灵的小径。”

新时期,韩延辉带领珠海一中把“美”与“教育”结合起来思考,确立了“创美教育”的核心主张和“用美的教育造就美的新人”的办学理念,努力开创“重德乐教,睿智恬淡,创美育美”的教风和“志存高远,自知自胜,灵动臻美”的学风,形成“敦品励行,包容创新,至善至美”优良校风,凝结出“师生同心,做到最好,成就美好”学校精神,熏陶着一代代一中学子,并已经成为珠海一中学的文化基因。

其中“做到最好,成就美好”的表达,让我印象尤其深刻,不禁想起曾经耳熟能详的那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两者都从“最好”出发,一个落脚于“美好”,一个取向于“更好”,确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从个人偏好而言,我更喜欢有温度的“美好”!

“历代哲学家都试图揭开‘美’的神秘面纱,结果发现努力是徒劳的,但这并不妨碍人民对‘美’的追求。”

能不能给“美”下一个定义呢?

苏格拉底说“美是难的”,柏拉图说“美是理念”,康德说“美是道德的象征”,歌德说“美是一种本原现象”,席勒说:“美是我们的第二造物主”,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呈现”……    

原来“美”是一个原始概念,是无法定义的。

“求美,应该是教育较难实现的诉求。”

我国教育的诉求,经历过“‘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解字》)’的‘求善’诉求”“‘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的‘求真’诉求”“‘以美育代宗教’(蔡元培)的‘求美’诉求”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教学(霍懋征)’的“求爱”诉求”。不能发现:求美,应该是教育较难实现的诉求。

《人民教育》2020年Z1期刊登了韩延辉“创美教育:推动学校教育走向美学境界”的文章。在文章中,韩延辉对珠海一中十多年来确立并实施“创美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梳理,为中国教育发展史贡献了“一中样本”和“韩延辉智慧”。

“在‘创美教育’实践中,‘美’不仅是一种教育手段,它更是一种教育目的,‘创’首先在于它的自主性,是一种创生、创造的美学。”

韩延辉认为,“创美教育”所凭借的“美”并不是教育系统外部“援引”“借用”过来的,它是教育自身的美,是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主创造出来的美。所以,“创美教育”有三层意义。第一层意义就是美是由师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而这种创造本身就带有很强的美育色彩和美感意义;第二层意义是学校教育过程本身的美,“创美教育”在实施中的根本问题是学校教育过程应该怎样做才能得到“美”;第三层意义是如果把“创美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它的着眼点就是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审美感受的丰富性,以及人的精神血脉及生命精神的弘扬。

“美育是一种美妙、奇异的东西,它是校长从世界的喧嚣和他自身灵魂磨难中铸造出来的东西。”

基于“意义”层面上的认识,韩延辉给“创美教育”进行了“自定义”:“‘创美教育’是指‘教育者遵循美的规律与法则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学校文化,创造出教育自身的美、构建出美学追求的教育生活,使学生在美感愉悦与精神自由中学习与成长并积极展示人的生命活力与创造性’的教育。”

“不能说凡是合理的都是美的,但凡是美的确实都是合理的。”

韩延辉说,“创美教育”按照人的合理发展和人性完善的规律来推进教育,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是体现“师生为本”,让学校成为教师幸福工作的精神家园,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学习乐园;二是体现“唯真唯实”,遵循教育规律,贴近真实生活,追求真理真知和师生真心真情;三是体现对心灵的唤醒与对生命的激扬,充满对每一个生命的人生体验与智慧、人性和激情的尊重,追求所有生命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四是体现“公民目标”,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公民。

“我一生中最好的作品,是我度过的美好时光。”

韩延辉带领珠海一中以优良的校风、优美的环境、优秀的课程、优质的集团、优柔的师生关系来成就师生们一段美好的时光,让他们以自己的美好方式来追求、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年华。

后记

“珠海渔女立海中,福满香洲百业隆。”

“一个城市有没有文化,看看这个城市的雕塑就知道了。”

特区的城市雕塑,与一个人是密不可分的,他的名字叫潘鹤——粤派雕塑大师。在他的70余年艺术生涯中,创作了100多座大型户外雕塑,分布在国内外68个城市,为多个城市留下了文化符号与时代印记。

潘鹤为深圳特区创造的地标性雕塑是《开荒牛》,却为珠海特区留下了充满温情和神话色彩的雕塑《珠海渔女》。如今,《开荒牛》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而《珠海渔女》的形象却越来越深入人心。

“雕塑家的一切创作,都能找到其思想源头、生活原形和情感映射的踪影。”

1979年,珠海刚刚建市,珠海市第一任市委书记吴健民就提出,委托潘鹤为珠海创作一座大型雕塑做城徽。

据说,雕塑征集草图初期,几乎全是开天辟地的男人形象。潘鹤觉得,可以通过女性渔民的形象来代表珠海,用一个神话爱情故事,去打造“浪漫”的文化符号。

“美丽的女性能在她周围人们的心里播下温情、希望和雄辩的种子。”

潘鹤的构思,源自于自己年少时的人生故事。原来,潘鹤于上世纪30年代末在香港与其美丽的表妹李恵仪萌发了爱情。香港沦陷后,李恵仪一家避难澳门,潘鹤一家回到广东佛山。抗战胜利之初,由于女方父母坚决反对,在潘鹤离开澳门的日子里李恵仪突然搬家,并封锁了一切消息,两人在澳门一别,长达半个世纪。而珠海,正是潘鹤当年冒险前往澳门求爱的必经之地。

“男人在社会的太空中飞翔,顽强地奋斗,完全是借助于妻子的力量。”

渔女的故事里,美丽的龙王公主手捧明珠化身渔女来到人间,只为寻找真爱的情郎。而现实中,痴情的潘鹤突破重重包围前往陌生的澳门,只为追寻初恋的情人。潘鹤的儿子潘奋透露说:“尽管渔女的创意有父亲初恋的映射,但渔女面容和外形的塑造却是模仿母亲的造型,内含着父亲对母亲一份深沉厚重的爱。”

“许多的爱,我能拒绝,许多的梦,可以省略,可是我不能忘记你的笑脸……”

此刻,《外来妹》的主题曲仿佛再度想起,如果不赶快停笔,我已控制不了自己眼中的泪水。

庆幸珠海有韩延辉这样教育的师者、行者和尊者!

庆幸珠海有董明珠这样家乡的女儿和骄傲!

庆幸珠海有潘鹤这样以情相寄的珠海渔女,不断有新的美好故事和美丽传说!

作者


郭其俊: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名师工作室联盟副理事长,深圳市福田区教科院院长、教科院及附属学校党委书记,知名教育专家,著名特级教师,首批正高级教师,曾任南京市鼓楼区教育局副局长、南京市宁海中学校长等职,是全国中小学百名优秀明星校长,深圳市首位“百万年薪”公立高中校长和公立教科院院长,也是《人民教育》2014年向全国重点推介的高中校长。被誉为中国当代教育名家评传第一人。

【参考文献】

《校长派》2020-07-09 ,《珠海特区报》2020-08-04,《观海融媒》2020-08-10,《启航之路》2020-07-30。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