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马利红:如何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发挥高校力量?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若熙 姜丽丽 | 时间: 2022-09-06 | 责编: 雷后兰

编者按:近日,首届“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学习活动闭幕式在云端圆满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组委会、中国网教育频道共同主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进入大中小校园?高校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中应如何发挥力量?中国网教育频道策划首届“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学习活动系列报道,本期采访了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英语学科专家马利红,对上述问题进行解读。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学科专家 马利红

讲好中国文化、中国故事,高校大有可为

中国网:马教授您好!您在多年教学中,有没有开设过跨文化交际相关的课程?

马利红:开设过跨文化交际课程,涉及到跨文化比较、跨文化传播等相关内容,与本次“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学习活动(以下简称“致敬活动”)中的英文组项目颇有关联。

中国网:与前些年相比,目前北京科技大学的跨文化课程有哪些特点?

马利红:在课堂上,老师们会更加强调怎样用英语去讲中国故事和传播中国文化,怎样做好文化输出,而不是一味地学习西方文化和做跨文化比较。

中国网:讲好中国文化、中国故事应如何发挥高校力量?

马利红:目前,很多高校从科研层面和实践层面对讲好中国故事进行研究。比如,北京科技大学的英语老师做了很多中华传统文化外译的实践项目,也有老师从我国教育背景、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出发研究我国的英语教育,通过采集大数据,发现我国英语教育在某些方面的特点,再把它写成英语文章,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提升了中国学术话语权和影响力。

多年来,中国教育取得了显著进步和飞跃发展,中国学生在专业学习、情感发展、心理健康、幸福感感知等各个层面都获得较大提升。因此,中国教育相关数据已经可以与国外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研究,这既是对外宣传中国文化的一种途径,也是对外传播中国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态势的一种方式。

中国网:您认为在英语师范生的教育中,是否有必要开设增强英语师范生文化传播力的相关课程?

马利红:我个人认为有必要。在接受师范教育阶段,除了教一些英语教学方法、教学技能之外,师范类高校有必要为师范生提供如何用英语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

增强文化意识,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

中国网:很多双语学校、国际学校用英语为载体学习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这种教育方式您有哪些建议?

马利红:刚刚公布的新课标提出,英语学科核⼼素养由语言能⼒、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构成。我认为,强调文化意识,要求英语老师既要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又要提高学生跨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能力,这也是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我建议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优化和完善。

其一是教师队伍建设。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到英语教学中,最大的困难是教师队伍建设。想要给学生好的引导,首先要求老师自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比较深入的了解。除此之外,还有语言的障碍,老师不仅需要了解传统文化,而且需要能很好地用英语表达出来。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英语老师相关能力的培养。

其二是教材编写。如何用英语恰当地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目前英文教材中涉及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其三是课程设计。目前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学习中,很多老师热衷于采用英文阅读、讨论和展示的学习方式。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认为可以借助新的技术手段,更加生动地用英语呈现中国文化,从而让学生更容易去理解、接受和习得。

其四是制度建设。为了更好地用英语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的课程、课时、活动安排可以更多地向这一方面倾斜。

其五是评价体系。在英语学科的考试内容里,适当加大考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比例,相信这样会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中国网:随着我们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也随之增强,在此背景下,您认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进大中小校园有着怎样的作用和意义?

马利红:首先从高校层面看,通过经常举办论坛、主题讲座等形式,引导老师们进行课程改革,比如在包括英语在内的各类学科课堂上,无论是选修课还是必修课,强调课程的思政建设。老师们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其中就包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很多内容。

其次从中小学层面看,老师布置的活动、主题班会、手抄报、校园文化建设等都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这在全球化发展、国际交流频繁的背景下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国网:您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特点?

马利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是海纳百川、兼收并蓄,虽然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但是道家、佛家等多个文化流派百花齐放。另外我们历史上就是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交相辉映、互相影响。

“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将有效提升学生5C核心素养

中国网:参加“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学习活动,对于提高学生5C核心素养有哪些作用?

马利红:参加本次致敬活动,团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式学习任务的过程,首先培养了学生文化理解与传承的素养,其次在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过程中,锻炼了沟通素养和合作素养,此外,还提升了学生的审辨思维。例如,有一个小组去当地农户家里收集做扎染的素材,不同农户提供的信息会有彼此矛盾的地方,如何分析信息的真伪和可信度,锻炼了学生的论证、辨别真伪的能力。还有一个小组去博物馆收集资料,得到的资料和文献中查到的资料也会有出入,每个小组成员在分析和辨别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讨论、不断反思,这是提升学生审辩思维的有效途径。

中国网:本次“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学习活动中,有哪些项目令您印象深刻?

马利红:在全英文的现场评审环节中,一个由初一女生组成的团队令我印象深刻,每个孩子都能够用流利的英语讲述当地文化,展示团队的作品,表现非常出色。

中国网:您认为本次“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学习活动有哪些特点?

马利红:本次致敬活动有三个特点。

其一,涉及学段非常多,大中小学段都有,因此可以容纳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参赛。

其二,分组设置灵活而全面,分为英文组、红色经典组、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大学组。

其三,呈现出不同地域文化百花齐放的特点,每一个项目组都来自不同地区,带来了非常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项目,令人耳目一新。(文/若熙 姜丽丽)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