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联合北师大九学科教育研究团队向中小学教师献上“开学第一课”: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学习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22-09-05 | 责编: 雷后兰

8月28日,在中小学开学之际,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九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道德与法治等)教育研究团队,将“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学习”领域的理论积淀和前瞻探索转化为教师研修课程,作为“开学第一课”倾情奉献给全国的中小学教师,大力推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落地实施。并以此实际行动向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20周年献礼。

“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学习区域整体推进”实施一年 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成“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目标,就必须充分发挥学校教书育人的主体功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强化课堂及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改革育人方式刻不容缓,而项目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项目学习强调任务来自真实场景、问题具有驱动性、学生自主导航、注重团队合作、鼓励自始至终的审辨与反思、突出学习成果面向利益相关群体的展示与交流等;这样的学习形态大大增强课程的时代性、综合性、实践性,强化学科实践和跨学科实践。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证据显示,项目学习是指向核心素养教育的有效实践载体。

自2021年7月起,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联合北师大九学科教育团队,从引导学习方式变革、指向学科本质、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出发,成立了“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学习区域整体推进”总课题组,致力于探讨项目学习区域常态化实施的内在机制和核心素养教育落地的系统生态,以此助力区域和学校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项目学习总课题组联合北京海淀和丰台、上海黄浦、浙江温州、山西晋中等五个试验区及其一大批试验校形成教育创新合力,共同开展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学习创新实践,已初步形成了高校-区域(行政和教研)-学校-教师协同创新的工作机制,引领全国范围内项目学习的系统推进和全面落地。温州市鹿城区教育局林如辉副局长提到,鹿城区的教育行政和教研齐发力,从试点校、示范学科及专项研究等几个方面协同推进,系统规划了试点、样态、常态等三进阶的有序实践,有效驱动区域内学校全面开展项目学习。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陈颖老师认为,通过项目学习,学校与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自主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骨干教师队伍,在未来的区域教研中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晋中市教育局教研室岳丽主任表示,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主规划、自行设计、合作探究、亲身体验,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发展。多方证据表明,项目学习促进了学生从知识到能力和素养的转化,唤醒学生潜能,给予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将高质量的教育公平还给学生,是教学层面的“共同富裕”。

集专家团队多年成果和五地区一年大规模实践 打造教师开学“第一课”

由北京师范大学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道德与法治等九学科组成的学科教育团队,全面参与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学科负责人或核心成员,参与了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与此同时,学科教育团队深入开展基于学科能力及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实践。一年多来,专家团队和五个项目学习先行先试试验区的大规模实践,形成了一批项目学习实践探索的成果结晶,为打造“开学第一课: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学习”教师研修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套课程邀请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与修订专家,系统解读国家新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汇聚海淀、丰台、黄浦、温州和晋中“项目学习”五个试验区积极开拓和深入实践的优秀教师,分享各学科最鲜活的项目学习案例,讲述项目学习常态化实施进程中的生动故事。包含了通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道德与法治等十余个专辑(其中数学两个专辑),每个专辑时长6-12小时,分为2-4个视频,有项目学习理论培训,有项目学习实践探索分享(案例+专家点评),有区域项目学习的总结反思,还有项目式教学工作坊……内容精彩纷呈,干货满满。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有高质量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开学第一课: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学习”教师研修课程的推出,旨在帮助教师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重在增强学校实践转化力,增强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综合性、实践性,增强学校课程管理的科学性、系统性。育人方式改革最终要落实到学校中,落实到课堂上。希望参与学习的地区和学校能汲取本套课程的营养,广泛开展“指向核心素养的项目学习”,逐步建立起符合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堂实践,走出一条扎根中国大地、面向未来的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