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围绕“四大任务”要求,提升城乡教育供给水平。怎么才能提升城乡教育供给水平呢?笔者认为,就是打造城乡共同体,培养孩子一生有用的好习惯。
新教育“每月一事”就是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均可以“每月一事”项目为路径,让校园里的每一个学生,自律自知,让“每月一事”既带领学生养成一生有用的良好习惯,又促进学校教师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追求教师发展带动学生发展,学生发展证明教育水平的提升。
一、“每月一事”新捷径
学校为什么选择“每月一事”呢?
一是“教育就是养成习惯。”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曾指出,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主张:“教育是什么?就简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英国教育家培根也指出:“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务必努力求得好习惯。”
好习惯之于每一个生命个体自主发展、终身发展、社会发展的价值,已是业内外的共识。但是,光有共识,没有行之有效的举措,还是难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尴尬。
二是“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为了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法律,与此同理,在学校要成为合格的小学生,最基本的就应该遵守《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新版《守则》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守法习惯、尊长行为、诚实行为、锻炼习惯、规则习惯、勤俭、劳动、环保习惯等都作了明确要求。但再好的《守则》也只是一个纲领,要转化为行动,需要学校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一步细化、指导,开设相关课程,传授具体技巧和方法,让孩子更加健康安全地成长。
三是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师提出“每月一事”12个主题(节俭、守规、环保、公益、勤劳、审美、健身、友善、好学、感恩、自信、自省),每个月一个主题,重点培养一个习惯,一年12个月,培养12习惯,这恰好切中了我校新集体建设“习惯”培养这一穴位。
就因为这样,城乡教育完全可以选择“每月一事”。旨在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的协同努力,让学生在每一个月中重点地培育、养成一种终身受用的习惯。
二、“每月一事”真行动
学校是怎么做“每月一事”呢?
(一)顶层设计,目标导向引习惯
“每月一事”,开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形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特色。
首先,学校行政和课题研发组在“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习惯”理念引领下,不断提炼影响人一生发展的核心习惯要目,筛选与完善“每月一事”项目的主题与专题,对“每月一事”的总体架构进行顶层设计,确保“每月一事”项目的研究与实施才不迷失去方向。
其次,大队部根据“每月一事”总体架构,围绕学月主题,研究每月主题活动的开展方式,以及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途径,构建开放的、生成性的、充满生命力的“每月一事”项目之课程体系,梳理学校的各种仪式、庆典、主题班会等各种活动,融合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等,整合多方相关资源,每月开展一个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明确有序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从把教育生活变得完整而幸福入手,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促成人格建构,创造幸福完整的人生。
课程的实施靠教师,需要教师担当起责任,显现学科的魅力,追寻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保证课程在课堂上的精确落实。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最小单位,课程需要以班级教学才能实施。因此,教导处、学科组以班级为单位,充分发挥学校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把习惯的养成落实到课堂、课程中,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观察习惯、热爱生命的习惯、艺术欣赏习惯、感恩习惯等为目的,既体现学科魅力,又整合养成的习惯,让“每月一事”项目得以顺利实施。
(二)以身作则,教师示范培习惯
宜宾市叙府实验小学与叙州区双龙、普安中心校及五友路小学作为共同体发展,在“每月一事”项目的实施的过程中,追求教师良好习惯的养成,来带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就拿“每月一事”之“自省”习惯的养成来说,我们首先要求的是教师在观察、记录中养成善于反思的习惯。
为此,在新学期开学之初学校对教师进行课程培训时,特别强调平时多观察与记录,注意积累资料。结果很快发现,并不是有了过程性资料,就能养成反思的习惯。当学校布置最需要运用“反思”才能完成期末叙事时,老师们情绪波动非常大。
有的说,马上期末考试了,怕成绩拿不上去。
有的说,我一人教几个班,要写几百份生命叙事,哪有这么大的能耐?
有的说,从来没见过怎么做叙事,我不会做!
还有的根本不相信这种所谓“反思”、所谓“叙事”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老师们反响这么大,学校召开教师大会,从“反思”入手分析,让大家从自己遇到的问题开始“反思”,谈谈自己遭遇的真实困难:
有老师说,自己只是按学校要求在平时工作中收集了资料:随时给孩子照相,随时记录孩子学习、生活中的事情。但是有了这一大堆资料,却不知道这些资料在生命叙事课程中如何呈现?
有老师说一学期班上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故事,在短短的一节课叙事中,到底选择什么样故事来讲呢?
怎么办?
城乡共同体牵头学校校长针对老师们真正遭遇的困难,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亲自选择众所周知的事来给每一位老师写生命叙事,肯定赞扬老师这学期的成长,期许继续如此,争取更好的表现,并提炼了颁奖辞,举行叙事研讨活动。活动中,校长为每位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颁奖辞,为每位教师生命颁奖,定格了老师们生命的精彩绽放。老师们看到了自己的成长,看到了自己生命的潜能,那种内在的价值感,自我实现的成就感被真正激发了,心甘情愿地为每位孩子写了生命叙事,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了属于他独一无二的生命奖。
就这样,我们的老师在“每月一事”工作的推进中,改变着自己的工作作风,学会了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的反思习惯,学生在老师的期许中,不断争取更好的表现,养成终身受用的好习惯。
(三)家校共育,父母陪伴养习惯
“每月一事”项目的落实与推进,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范围内,严格来说,孩子的好习惯更多的是始于家庭。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家庭成员的思想、言论、行为相互影响度非常高,家庭成员的品德修养、行为方式 、人际效等将是孩子养成好习惯最直接、最日常的“原型教科书”。因此,我们在“每月一事”推进过程中,充分关注、挖掘家庭这一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坚持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合作共建,相通相融,解决孩子好习惯养成过程中出现的困惑与问题,最终实现教师与家长在培育孩子好习惯的过程出遇见最美的自己。
如在九月“快乐阅读”中,学校邀请学生父母参加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带动更多的父母与孩子一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书虫”班的梦洁,因为爸爸是个麻将迷,经常泡在麻将馆里,为此夫妻两闹矛盾,更没人管孩子,导致乖巧的梦洁学习、情绪等多方面的障碍,因而自卑起来。
在城乡共同体学校组织交流“亲子阅读”的感受与体会时,班主任特意请来了梦洁的爸爸妈妈。活动中,一位爸爸谈到,自己以前很爱玩麻将,孩子上了一年级,必须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于是丢掉了自己的“最爱”,每晚陪孩子学习。孩子做作业时,他们就关掉电视在旁边看书,孩子做完作业后认真检查、签字,然后和孩子进行亲子共读。另一位妈妈说:她以前也是个不爱阅读的人,写文章也一直是自己的短板。儿子上小学后,按照老师的要求,每天陪儿子亲子共读,渐渐地,她和儿子爱上了阅读。儿子现在每天都会给父母阅读20分钟,父母再给他阅读10分钟。看到被阅读过的一本本书,心里很有成就感。
这次亲子共读交流活动中,梦洁爸爸妈妈虽然没发言,但回去以后晚上再不出去打牌了,每个周末带着小梦洁逛书店,与孩子一起做绘本故事书,写写绘小日记。现在,梦洁每天都面带笑容走进教室,上课敢举手发言了,下课能和同学们玩游戏,并通过妈妈把作业从QQ里发给老师,与老师直接交流。
三、“每月一事”共成长
学校“每月一事”,因教师的改变,学生也日显改变。
在“每月一事”之 “自信――培养孩子卓越口才”中,班级进行了“讲故事比赛”。“丁香花”班的齐齐腼腆、内向,从不在班级发言。比赛前一晚,他妈妈打电话告之班主任:孩子准备好了故事却不敢报名讲。班主任与孩子沟通后,让孩子在电话里讲一遍故事。讲完后,老师就告诉他,故事很好听,同学们一定会很喜欢,还教给他练习大胆的方法。就这样,孩子站到了讲台上,精彩的讲述赢得了最热烈的掌声。齐齐笑了,越来越自信了。
孩子习惯养成离不开父母。父母深度卷入“每月一事”中,不仅创造了教育的奇迹,也创造了家庭幸福的奇迹。
如:“小脚丫”班豪豪,因父母长期不和而吵架,爸爸在他眼里就是一混蛋。他叛逆、暴躁、不合群,遇事大吼大叫甚至拳脚相加的坏习惯随时显现。
在学校“每月一事”之“感恩”主题的亲子文艺表演活动时,学校特别邀请豪豪父母与孩子一起表演。
父母和孩子一起排练节目,家庭生活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因为这个忙工作而极少陪伴孩子的爸爸,发现陪伴孩子成长,与工作一样幸福。他乐此不疲地参与到亲子活动中,参与到学校“每月一事”的教育生活中,成了班级的榜样爸爸。在表演时,父子俩得到全校师生最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
没想到,长期“每月一事”浸润的结果,就在这个时候开出了一朵花来:这个活动就成为了豪豪人生的转折点,他开始崇拜爸爸,亲近爸爸,在班级生活中也变得开朗、自信、合群……他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在不断养成,而坏习惯在“每月一事”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得到矫正。他爸爸更是感激地说,是学校还给他一个可爱的孩子,是学校给了他一个幸福温暖的家。
如今,“每月一事”刷新了办学品质。宜宾市叙州区以叙府实验小学为龙头的城乡共同体学校做了七个轮回,每一年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深化,改良,推陈出新,引导学生的习惯养成螺旋式上升,受到各级主管机关肯定,也得到了社会认可,老百姓的高度赞扬,学校成为了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如今,在“每月一事”工作的推进中,老师们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工作作风,学会了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而不只是盯着考试分数,引领学生们正在用好习惯去替代坏习惯;父母也越来越支持学校新教育活动,愿意深度卷入到“每月一事”活动中,和孩子共同生活共同成长,陪伴孩子养成一生有用的好习惯。
如今,我们的孩子更是茁壮成长。他们自信、阳光、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获大奖: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等获市一等奖;他们演出的戏剧《梦眼》在四川省第十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荣获第一名,被推荐到教育部参加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这些都是阅读的体现,又是当下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再现,更是在“每月一事”中养成的良好习惯的综合绽现。
作者:牟正香 宜宾市叙府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 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