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黄艳妮:当英语遇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姜丽丽 | 时间: 2022-07-15 | 责编: 雷后兰

编者按: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学习中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近日,首届“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学习活动闭幕式在云端圆满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组委会、中国网教育频道共同主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进入大中小校园?双语学校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有哪些独特优势?理解文化差异对于跨文化交际有什么作用?中国网教育频道策划首届“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学习活动系列报道,本期专访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凤凰城中英文学校(以下简称 “凤凰城中英文学校”)双语部副校长黄艳妮,就上述问题进行解读。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凤凰城中英文学校双语部副校长黄艳妮

辨析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重点所在

中国网:您在首届“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学习活动中是什么角色定位?

黄艳妮:我担任英语组点评评委。本次“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学习活动(以下简称为“致敬活动”)特设英语组,传递出深刻的内涵。因为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需要更好地发扬,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涵养和文化自信,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成为更好的文化传播者。可以借助英语为工具,利用孩子们的语言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传播出去。

中国网:本次致敬活动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英文相结合的参赛项目有哪些特点?

黄艳妮:英语是语言的一种,具有不同于汉语的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文化能够体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想风貌以及行为特征。在使用英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孩子们需要用非母语对其内容进行梳理和理解。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将进一步理解并逐步将其内化,从而用英语进行准确的表述。所以以英语为载体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加深学生们的文化理解。

中国网:您如何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黄艳妮: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能代表中华民族精气神的一种文化,既是民族情感、民族精神的象征,同时是伴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推陈出新的文化。以“剪纸艺术”为例,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剪纸类型,随着科技手段的进步,学生们可以用剪纸制作动画。在这个过程中,既传承了剪纸文化,又能与时俱进、创新形式。

中国网:在使用英语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碰撞?

黄艳妮:我们在评审英语组其中一个组的时候,的确提出一些建议。例如可以找不同文化中的一个契合点进行对比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促进其他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在翻译界,很多译者坚持把“龙”译成“loong”,而不是译为“dragon”,就是因为中文语境下的“龙”与西方文化中“dragon”所代表的外形和文化意象有很大反差。如果以后的致敬活动能够从文化对比的角度加以完善,相信能够做得更加深入。

中国网:前几年有人提出要在高考中取消“英语”考试,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您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黄艳妮:英语不仅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文化方式和思维方式。我们通过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对比,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了解不同文化之间思维方式的差异。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来说,每一种语言都有其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反映了其背后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等等,所以两种语言之间语义和文化经常是不对等的状态。只有在详细了解并理解了对方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前提下,在跨文化的言语交际中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因此我们在文化输出的时候,需要辨析哪些词汇在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背景下所代表的不同的文化涵义,从而促进西方对中国文化积极、正向和正确的理解。

发挥英语特长,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于中英文学校

中国网:能否介绍下凤凰城中英文学校的校园文化?学校如何将传统文化学习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黄艳妮:凤凰城中英文学校一直积极提倡“博学雅正”的校园文化,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培养“根基中华,面向世界”的国际公民。学校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进行深度融合,如中草药种植课程、唐诗、书法等等,同时结合传统节日、粤曲、粤剧、广绣等主题开展探究式学习,希望以中华文化为载体,以项目式学习为形式,以探究式学习为手段,让学生们在亲自动手做的过程中体验文化,从而实现进一步传承和发展。

凤凰城中英文学校利用学生英语较好的优势,结合传统节日录制英文视频进行表达和传播。每年中秋节,我们会邀请外教穿上汉服参加庆祝中秋的活动,一起体验中国的团圆文化。

通过不同途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慢慢在学生们的心中扎根,孩子们也成为传统文化的积极传播者。

中国网:凤凰城中英文学校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以什么形式推进?

黄艳妮: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项目式学习,二是跨学科学习。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设置阶段性的问题,孩子们在不同阶段进行过程性的汇报和展示,我们会对其进行过程性的评估,最终形成调查报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需要搜集材料、进行调研和采访,通过调研或探究发现问题,从而深入地探究某一主题,也锻炼了孩子们的沟通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凤凰城中英文学校在每学期开学前,邀请所有学科老师坐在一起,把这一学期要上的大单元的一些主题内容陈列出来,寻找不同主题间的关联和不同学科间的交叉部分。例如,在八年级地理学科学业结业考试前,我们会对七年级地理进行复习,同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中国的一个区域,孩子们会展示自己所代表区域的地理风貌和在这种地理风貌影响下形成的习俗、服装、饮食等等。如此一来,学生们在向外国友人介绍中国文化时,更加有理有据、自信大方。

中国网:传统文化的项目式学习是学校教研团队自己研发的么?

黄艳妮:我们以国家课程为基础,每学期末,全体教研团队会对下学期要开展的跨学科主题进行教研,经过3年时间研发并形成校本课程。近年来,在原有基础上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我们也在不断地深入修改和完善。

中国网:凤凰城中英文学校从什么时候开始做传统文化的项目式学习?

黄艳妮:凤凰城中英文学校从2015年开始做传统文化的项目式学习。IB国际课程很有特点,它允许使用本国的教材,为了更好地培养了解祖国文化的学生,2015年,我提出要构建基于国家课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体系和课程结构。我们在实践中逐渐摸索了一些经验,有些主题比较适合开展跨学科学习,有些主题比较适合开展单学科的小的项目式学习。

最近,学生们运用色彩及唐代服饰图案做服装设计走秀,评价贯穿着整个过程和最后的展示环节,我们以这种过程性评价检验学生们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中国网:项目式学习能提升学生们哪些素养?

黄艳妮:项目式学习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审辩式思维、创新素养、沟通素养等等。凤凰城中英文学校的学生用环保材料去做防佝偻的支架,如果以正确坐姿坐在支架上会很舒服,反之则不舒服。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学生的创新素养得到了极大地锻炼,不仅如此,学生们创作中搜集材料、拿着自己的作品向别人进行介绍时,需要采访很多人,并且与他人主动进行沟通。

此外,项目式学习需要小组分工与合作,每个人要学习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锻炼了合作素养。我们常说5C核心素养的培养看似不易,实际上可以通过课程学习、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去培养5C核心素养。

中国网:凤凰城中英文学校的项目式学习主要侧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是多元的?

黄艳妮:凤凰城中英文学校的项目式学习是多元的,不只涉及到传统文化。地理课有一章节是社区主题,所占篇幅仅有一两页。我们根据课程开展了项目式学习,学生们3-4人一组,每组设置一个研究方向,深入社区对水质问题进行调研,通过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最终提出自己的建议。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促使学生们思考如何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还有学生运用三角形定理的知识去测量旗杆、测量广州塔。

首届“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学习活动意义深远

中国网:您如何评价首届“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学习活动?

黄艳妮:首届“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学习活动价值和意义很深远,虽然是第一届活动、有些项目本身不够成熟,但可以让参与的学校和未来可能参与的学校更加重视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项目式学习相结合,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本次活动主旨非常鲜明,并且与项目式学习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常言道,“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这次活动能够带动学生们在“做”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同时在理解的过程中去传承。

中国网:通过参加评审活动,您有怎样的收获和启发?

黄艳妮:“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学习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不仅让不同学科的专家和学者在这一过程中交流学习,而且让全国各地的学校得到很好的展示和碰撞。

通过参加此次评审,我发现孩子们的视野很开阔,孩子们基于自己家乡的本土文化进行项目式学习,是对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此为基础,孩子们可以有更多的积累和沉淀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此次活动面向全国,因此不同区域项目式学习发展差异比较大,有些区域的学生会以更加全面地方法收集材料、有更多元的展示方式,而且一些地区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尚有待完善。因此这一全国性的活动,有助于发掘优秀案例和学习成果,给更多的学校和老师以有益的参考。

中国网:您对首届“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学习活动哪些建议?

黄艳妮:本次致敬活动大的主题是“致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议可以将主题更加具体化,具体到某一细分领域,这样围绕这一具体主题进行更加深入地探究,那么几届下来,多次活动能够形成一个系列和有机的整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有很多方式,如以活动的方式、项目式学习的方式等等,我们可以将其落实到学校课程之中,在课程中去传承,从而增强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文/姜丽丽)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