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这份3-18岁学生家庭劳动教育任务清单,家长请收好!

来源: 北青网 | 作者: | 时间: 2022-06-23 | 责编: 曾瑞鑫

五一前夕,教育部发布的一份通知引发了教育界和家长们的热议。新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增设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其中,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等学段目标,新标准将要在今年秋季学期起施行。

“劳动教育课程怎么建设啊?好像学生不太感兴趣?”“我们学校的劳动教师总感觉专业度还有待加强,但是怎么加强呢?”“家庭清洁算是教育?这还用教育?不是长大了谁都会的嘛?”……

在劳动教育方面,今天中小学家长面临不少困惑和误区,往往不知道怎么做,但现在不用担心找不到方法了。

海淀区组织了83所学校组成“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研究共同体”,历时3年的区域研究,经过海淀中小学校的试点与探索,最终形成一份《“跨界”视野下海淀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实践研究报告》,其中一项重点内容就是给中小学校和家长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宝藏清单”。

海淀教科院研制的家庭劳动任务清单,在83所中小学进行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实验,他们用自身的经验告诉大家,这份报告中的“劳动任务清单”可以直接拿来“抄作业”。在学生的家庭教育中,“清单”中的活动也可以用来借鉴实施。

跨级、跨领域、跨行业合作,形成四大突破

《研究报告》的主题之所以是“跨界”,在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容涵盖面广,涉及家庭、学校、社区,单靠学校学科教师难以完成劳动教育授课任务,所以通过不同行业的专业人士与中小学教师一起跨级、跨领域、跨行业合作开展劳动教育,精准抓住学校在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过程中的痛点、难点。

值得关注的是,《研究报告》在多个方面形成“突破”:

树立正确劳动观。养成良好劳动习惯,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有效探寻劳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探索教师劳动教育能力提升策略及学校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

帮助学校建立劳育课程体系。学校通过劳动教育活动建立和完善,构建符合学校办学特色与目标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和内容。构建 “科技引领型”的区域劳动教育课程,不断完善区域推进劳动教育的工作机制。

五个策略 构建区域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集合区域资源,形成共享机制

除了将区域共建共享劳动教育资源投到海淀区中小学资源平台上,供中小学学生免费使用之外,学校也利用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大手拉小手”,大学生走进中小学开展科技讲解,参与课后服务活动,中小学生走进大学感受和体验大学学习和生活课程,“小小志愿者”讲解服务课程等,利用国家图书馆、海淀图书馆等资源开发图书馆公益劳动课程等等。

解决“真”问题,推动课程建设

在劳动教育活动推进中,不少学校反映劳动课程建设存在诸多问题,海淀教科院及学校实践研究共同体,在调研中发现,学校存在对劳动教育目标把握不准确、不清晰,活动方式不精细、效率低等问题,经过区级科研部门组织的一系列培训,顺利解决了这些问题。

文化价值为引领,凸显课程特色

石油附小“聚能于石,油然而生”,构建“聚能·劳动”课程体系,涵盖“小蜜蜂”课程、“小蚂蚁”课程、“小白鸽”课程;

海淀区玉泉小学在幸福教育理念下,构建延庆玉泉劳动教育基地课程,定期组织学生到延庆农场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首师大附小在“童心”教育理念下,构建了“童心”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北京二十中学在“脊梁”教育理念下,开展了近三十年的值周志愿服务综合实践课程,这些课程在区域内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用项目塑造“劳动实践环”

4月开荒破土进行播种,浇水、捉虫、除草......7月结棉球,10月采摘棉花迎丰收。

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永丰学校小学部的西南角上,有一方“半亩棉田”;在这方田地上,孩子们感悟四季节气更替,观察棉花生长过程,亲自体验劳动乐趣。清华附中永丰学校的“半亩棉田”活动是区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最好见证。

在这个项目中,学生均经历了“生产准备——作物种植——观察生长——因需养护——劳动收获——文创设计——文化传播”等环节。

以整个“劳动实践环”串联起整个劳动教育课程,充分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让学生学会创造性劳动、统筹规划等多种人生本领。

利用学校优势,建设多元化课程

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的资源与特色,利用这些资源与特色,可以在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领域建立多元化的劳动教育课程,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既达到基本要求,又凸显教育传统和优势特色。

在家庭劳动教育方面,海淀教科院也贴心地为学校和家长提供一份“任务清单”,家有3-18岁中小学生的家庭,可直接收藏,特别实用。

透过这份任务清单可以发现,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注重中小学的孩子们培养自我管理、与人相处、社会适应、创新发展四个方面的素质。

通过劳动教育,培养他们的自立性、礼貌素养、环境保护、理财金融等方面的意识,逐步分层次地让孩子们无论是从知识还是生活上,都有所成长。这些活动呈现阶梯性,由简单到复杂,从家庭到学校、社区,遵循学生年龄身心成长的特点。

学农教育实践:48门课程覆盖4个季节

海淀北部丰厚的农业资源为海淀中小学生开展校外劳动教育提供了地理上的优势,4个季节48门,形成了“教育+科技+农业”的区域劳动教育特色。

学农劳动教育课程不再像以往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过去孩子可能都不知道庄稼长什么样子,更是没有见过太多农作物在土地里生长的样子,而现在的劳动教育课程,对不同学段的孩子进行不同的劳动教育,比如低学龄段的学习认识蔬菜和粮食,高学段的学习水果培育和农作物治理,都是让中小学生在劳动教育中自由、自主的全面成长。

本次《研究报告》的出炉,凝结了海淀教科院、83所学校以及来自社会各领域专家们的心血。

专家表示,该报告不仅为海淀区中小学教育实践提供参考,也为全市区中小学提供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参考;研究成果在全市得到了推广,更为全国各省市中小学劳动课程建设提供了蓝本。

内容来源丨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