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频繁自慰,我真的很不堪吗?如何正视青春期自慰行为?——海口市滨海九小理“性”护苗:与您谈“性”说爱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22-04-07 | 责编: 罗天林

背景介绍:理“性”护苗——性教育系列课程为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心理健康学科原创品牌课程,课程跨越一至六年级,内容涵盖性生理、性心理、性法理、性伦理四个方面,是具备一系列相连贯、有逻辑、有梯度的课程。本栏目由理性护苗课程研发团队的教师执笔,通过问答互动的形式,回应广大教师、家长、学生对性教育的困惑和看法。在此,我们与大家分享他们在课程研发和实施的过程中所积累的小学性教育实施经验以及两性观点。

第六封信:学生困惑

来信

老师好!

我最近(上学期)对一些不可描述的事物有点上瘾。我在几个好朋友的群里看到了一位伙伴分享的链接,点进去看了以后就是……您懂的。我知道这是不对的,但是我忍不住看完了,我也有反应,然后就自己那个,懂的都懂。我当时跟我自己说以后绝对不再看了,可是没两天我又再次点击那个链接了。直到现在,我感觉我真的有点上瘾了,每隔一两天就要那个一次,现在我就算不看链接也会自己脑补,然后那个。每次都觉得自己很脏,控制不了自己也很无能。我不敢跟别人说,怕人家觉得我是个变态,投信过来谁也不认识谁。如果我真的是个变态,我是不是要去医院看病,我是真的想戒掉。

——编号13579

回信

编号13579:

你好!读完你的来信,也了解了你遇到的困境。那么接下来,我们直奔主题,谈谈你遇到的这个情况可以怎么处理。

在开始所有谈话之前,我们先在语言上正视它,你信中的“那个”行为,它有名字,它叫自慰,它是一个正大光明的词。在接下来的文章中,它会频繁的出现,而我将直接用自慰这个词,不以其他有掩饰意图的词替代。

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性对于大众来说并不是一件可以随意挂在嘴边讨论的事,在公众媒体上、书籍里、成年人口中,我们很少听到、看到性美好的一面被正大光明的宣传,但性的负面事件(如性犯罪、性骚扰、性侵害、非法卖淫等相关事件)的报导却时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性,似乎总和肮脏、邪恶挂钩。这也许使你们对自己的性好奇、性幻想产生极大的羞耻感,对于青春期突如其来的性冲动手足无措,对于自己的自慰行为不知该如何自处。但事实上,自慰是非常正常的生理需求,并且我知道遇到同类问题的男孩不止你一个。因此,请不要因为你有自慰的行为而觉得自己脏、认为自己是变态。所以,在真正讨论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过心态这关,撕掉这个错误的心理暗示标签,坦然的正视自慰行为。

其次,我们再来分析你当前自慰的频率是否符合正常的规律。尽管自慰是正常的生理需求,但次数过多,也会出现身体问题。就好比抽烟喝酒,偶尔一两次没关系,但长期抽烟喝酒就会对身体造成损害,甚至成瘾,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自慰行为也一样,过度频繁也会产生内分泌紊乱,形成心理上的依赖。

那我们想降低自慰的频次该怎么做呢?首先,设置小步伐减次目标。你可以设想,一个抽烟上瘾,每天都要抽好几包烟的人,你让他一下子就做到一根烟也不抽,这可能么?非常困难,他会出现很强的戒断反应。因此,在减弱自己对一件事物的依赖和需求的策略上,我们要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减少。如果想着一下子就完全摆脱,在过程中会十分容易受挫,很难坚持。你在信上说,你目前隔一两天就会有一次,这其实不算严重上瘾依赖。按照这个频率,一个周大约三四次,那我们的减次目标可以将当前这个频次降为一周两三次。维持半个月以上稳定的话,就给自己一个小奖励,你喜欢什么、想做什么,就去满足它,买一套自己喜欢的游戏装备送给自己、奖励自己去看一部喜欢的电影……以此激励自己。随后再次慢慢递减,直到减到一周一次,就差不多了,说明您已经取得很大成效。我们要明确,我们不是要彻底消除自慰行为,这是不合理的,而是要把它的频次维持在不构成依赖、不对你的学习和生活造成影响的频率即可。

最后,在减次的过程中,免不了心里老想着,越是告诉自己别去想,就越容易想入非非。因此,我们要多给自己找替代活动。自慰其实是性冲动的宣泄,是性能量的宣泄。而能量宣泄的途径是很多的,运动是其中最好的途径,游泳、跑步、打球、健身……都是很好的宣泄渠道,且会帮助你更好的调整心理状态和身体机能。

不知道你在学校里,老师是否上过关于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的课,在理性护苗课程中,五年级会专门讲授这部分内容,如果你有兴趣,可以通过邮箱联系我,我很乐意分享一些相关的科普视频和链接给你。你也可以在微信上输入“善解童贞”,关注胡萍老师的性教育微课堂。同时,如果你感到这个事情非常困扰你,需要找人倾诉,学校的心理老师也许可以帮助你,同时你的父亲作为男性,也许比较能感同身受,给你一些实际的帮助。

以上就是我认知范围内能想到的所有方法了,真诚的希望它们能帮助到你。真正的勇者敢于直面自己的脆弱和困惑,我想在“勇于正视”这一点上,你是一位勇者。

刘保健 liubaojian1990@163.com(申请成为理“性”护苗友好学校)

(作者系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心理健康学科教研组长、海南省骨干教师)

心理学专家的回应

看到这封没有署名的来信,谨慎的讲述着自己最真实的纠结和内心冲突。作为心理咨询师不仅有些暗暗欣喜,看起来,这封信的主人,已经成为了“大孩子”。正在学习应对来自身体、来自规则、来自情感的多方面需求。

刘老师的回信,每次都是特别有力量的支持。回信里特别让我感触的就是“语言上正视它”“过心态这关”“撕掉”“暗示标签”“坦然正视”这几个词,我把这概括为:正心态+撕标签。从对事情的认知和行动上都给予了明确的可参照的方向,就像来自一个兄长父辈对晚辈的真诚鼓励。

青少年身体发育总是突飞猛进的,不仅是孩子,有时连家长面对孩子的身体变化都措手不及。身体变化带来感受和体验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都是以前从未有过的,孩子一点没有应对和处理经验。

这种来自身体猛烈的生长刺激,必然唤起对身体的好奇,继而与之相关的话题被纳入迫切想了解的范围。而这些议题好像并不能当作像运动与爱好那样被公开的谈论和提倡。

我们知道,越是禁忌不能提及的,就越是被蒙上神秘的面纱,而接触这些禁忌则会让我们从理性层面面临被斥责的风险,也容易被自我批评。

这就引出了一个话题,当身体迫切需要我们重新认识的时候,我们怎么看待自己的长大?当我们发现自己对一些忌讳的内容感兴趣,我们是不是就变坏了、变态了?我们是否变成了“坏人”?当我们发现自己根本无法让来自身体的冲动消失时,要怎么看待自己的这个失控。我们好像变得很陌生,在他人眼中、心中还能是原来的自己吗?

青春期孩子面对来自三方面的冲击:1. 身体发育的冲动和好奇;2. 心理发育的攻击性冲动;3. 道德的约束和规则的遵守。一系列的困惑让青春期的孩子们向外发出询问,面对自己的“变身”,我是正常的吗?我要怎么面对和处理变化。

我想,现在,正是家人师长给孩子们一个重要支持的时刻。

如何协调这三方?或许可以试着考虑这几点:1. 接纳来自身体发育的冲击,标志着自己从孩童迈向成人;2. 青春期的攻击性冲动是特别好的资源。一切创造力、竞争意识,学习上的韧性与不服输,克服困难的勇气都来源于此。好好的转化和利用这股内心的力量,成为自己面对困难的主人;3. 当我们开始有了对某事的“耻感”时,我们也就渐渐开始接受我们对社会、对他人具有一份责任。

青春期孩子从这一刻开始,学习在与他人的关系里如何保护自己如何尊重他人。这是迈向成人的第一步,也是对自己极其重要的一步。(吴兵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婚姻家庭暨离婚冷静期辅导师)

(专栏策划/孙小雪)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