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爱培优周鹏飞:建设特色化高中,离不开特色化校本课程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22-03-24 | 责编: 罗天林

在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加快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发展,全面实施新课程新教材,以强化特色引领高中学校健康发展”。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各省份发布的“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把“特色化”、“多样化”作为高中办学的重要方向。

高中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教育部2021年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已达到91.4%。虽然基础教育总体发展迅速,但不能忽视的是,许多中学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现象:中学千校一面,课程一成不变,评价维度单一,最终产生只关注学生高考成绩的“唯分数论”倾向。

在新高考、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如何走出传统办学困局,从而实现办学特色化?爱培优合伙人兼副总裁周鹏飞认为,多元人才评价时代的到来,倒逼着学校重新思考办学定位,倒逼着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下功夫。

鼓励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顶层政策在行动

最近一年,周鹏飞走访了十余个省份,为近百所中学做学校特色化体系建设方案。他的一大直观感受是,这些学校外表看起来各有千秋,但是深入了解一下它们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却又显得大同小异。原来那种片面追求分数的倾向,忽略了人才成长的多样性,违背了“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本质要求,因此对于绝大多数高中来说,办学上也逐渐套用了同一把标尺。

对此,周鹏飞认为:要从根源上改变“唯分数论”的倾向,塑造高中阶段良好的教育生态,首先要破除唯一性,允许高中学校千校千面。这也对中学提出新的办学要求:改变同质化办学理念,建设特色化、多样化教育生态。

目前,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已经开始在行动。教育部在2022年1月印发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中明确提出:加快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着力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不仅如此,在《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中,以及各省陆续发布的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中,都将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作为重点工作之一。

“学生个体之间,在天赋、潜质、学习能力、自律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同样的,中学校际之间由于环境、历史、办学理念、生源质量等因素,也存在差别。”周鹏飞认为,要实现多样化、特色化发展,首先教育者要从根源上意识到这种先天性差异。

虽然同属基础教育,但相较于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具有更高的办学灵活度,体现特色的方式更加多样。恰逢“双减”政策的深入落地,校内教育主阵地的作用被进一步凸显,客观上助推了高中学校特色化办学,包括向上游输出拔尖创新人才方面,高中教育也承担了更大的责任。

借力多元评价体系,建立特色化校本课程

教育改革的另一大方向,便是对片面追求分数倾向的纠偏,“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成为高考改革的核心关键词。

周鹏飞认为,高中的本质离不开教学和育人,虽然评价一所高中的维度很多,但核心层面上,仍然离不开教学质量做支撑。因此,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办学,应该围绕教学育人来展开,在充分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围绕着提升教学育人质量做探索。

周鹏飞建议,对于一些地方重点中学而言,在教学质量方面,要格外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对于头部高校而言,选拔人才的方式,除了普通高考招录外,强基计划、综合评价、专项计划、各类英才班等,构成了“立交桥式”多元人才选拔通道,“中学在拔尖人才的培养方面,要与高校多元评价的要求相呼应。”

研究发现,多元评价选拔方式,对学生的评价,并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这无形中大大提高了高中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的门槛,但也给中学特色化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对此,周鹏飞建议,高中办学一方面要立足于国家新课标体系,以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普适性需求;另一方面,对于部分尖优生而言,应该充分利用好选修课、走班选课,在教育教学方式、内容上适当向外延伸。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选择开设学科竞赛课程,或在强基计划、高中选修、大学先修课程上做适当延展,通过多级的、分层的课程内容,共同构成校本课程中特色的培养体系。

“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是满足人民群众追求高质量教育需求的重要方式,是高中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渠道和抓手。”周鹏飞认为,高中学校越早抓住机遇、越早调整办学思路,就越有机会抓住改革的红利。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