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李红霞:新时代优质中小学校长价值领导力研究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22-03-08 | 责编: 曾瑞鑫

价值领导力是校长领导力的核心,对学校育人质量和发展方向具有深刻影响。进入新时代,将“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根本任务转化为学校育人实践和高效行动,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高质量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要,彰显学校参与国际基础教育治理的中国教育经验与智慧,这对我国中小学校长的价值领导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代基础教育面临新任务、新要求的背景下,提升优质中小学校长的价值领导力应从三个方面着力:追求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育人目标的愿景领导力;助力城乡“教育共同体”优质均衡发展的协同领导力;引领全球基础教育治理的国际合作领导力。

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党总支副书记李红霞

真正的教育家必须具有价值领导力,那些堪称教育家的校长和普通校长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前者具有很强的价值领导力。[1]在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发展阶段,我国基础教育也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树立教育自信,建设教育强国,成为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中小学校教育发展的基本命题和根本任务。实现中小学教育的“转型升级”,促进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提升中小学校长的价值领导力,需要对接时代新要求和新任务,丰富和优化校长价值领导力的内涵。

新时代背景下学校教育的新变化、新特征

(一)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学校教育发展新变化

其一,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新时代的主要教育矛盾是人民群众对更有质量更公平的教育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其二,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更具有政治性、时代性和方向性。今天的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见证者、参与者、实践者。新时期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需要学校教育更加旗帜鲜明地在学校工作中解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全局性的问题。

其三,进入新时代,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需要不断加强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

(二)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学校教育发展新特征

在迈向第二个百年目标新征程中,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构建高质量发展教育体系,建成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学校发展出现了新特征。

其一,新发展理念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要用新的发展理念努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要深刻领会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外延,将新发展理念融入学校的办学和管理理念中,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看待学生的发展,坚持创新人才培养整体改革,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加强国家交流与合作,共享教育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助力国家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其二,新发展格局驱动教育全方面布局。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学校要与国家新的发展格局密切结合起来,服务于国家新格局的发展,对内深入研究幼、小、初、高、大衔接问题,优化教育环境,使人才培养更加一体化,对外加大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其三,新发展阶段提出教育供求新态势。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在构建高质量发展教育体系、建设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目标下,国家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更加突出教育的民本思想、公平公益。学校要积极应对新发展形势下给教育带来的新需求,自主应对新形势给学校带来的新挑战,主动承担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新发展形势给学校带来的新任务。

新时代新任务对中小学校的影响和改变

(一)成为一所“好学校”的标准发生变化

新时代,新发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国际形势百年之大变局中,基础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我国中小学校改革与发展也真正进入“深水区”。优质中小学面临着新的发展困境与问题。

一是传统的“优质名校”的育人观、发展观、业绩观需要调整。传统的学校教育评价成为制约优质名校“转型升级”的瓶颈,“破五唯”“双减”后的优质中小学校将如何在实践中继续保持发展良性态势,如何进行育人方式的改革已经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分数至上、为分而学导致我国基础教育教育生态的恶性循环,中小学校表现出重智育轻德育的问题,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边缘化现象严重。新时期如何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真正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落到实处?需要学校树立新的教育观,构建“五育”并举的培养体系,不断满足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是面临优质中小学实现再发展、更优质的新任务。每个地方都有当地的优质学校,即老百姓口碑中的“名校”。如今,办分校、集团化办学、跨省办学成为这些“名校”的共同选择。在新时代背景下,需要重新定义“名校”,需要将优质学校与其承担促进区域社会教育均衡化、生态化发展的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好学校不能是“一枝独秀”,要追求区域教育“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开幕式讲话时所强调的那样,“各国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大家共同富裕才是真富裕。只有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才能够为人类共同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要在区域社会做全面贯彻、具体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排头兵”“领头雁”,这是新时代“名校”成为名副其实的好学校,成为人民满意的好学校的必然选择。

三是优质中小学在国际教育舞台上展示中国教育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所以,新时代“好学校”要充分展现中国教育特色,努力塑造中国教育形象,积极参与国际教育治理,传递中国教育经验,需要具体把握好两方面的工作:要精准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让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喜爱的学校。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时代新人;要积极参与国际教育合作交流,形成国内共同受益,国际密切合作交流,国内交流小循环,国内国外教育交流大循环,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促进学校教育品质互动、互利合作。

(二)优质中小学校长价值领导力内涵发生变化

校长作为学校发展的引领者,“好学校”的标准发生变化,校长的领导力也要发生变化。新时代优质中小学校长价值领导力的内涵需要进一步充实。

其一,深悟理解、准确把握、科学落实党和国家有关基础教育的办学方针和教育要求。在中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优质学校校长的价值领导力主要体现在对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全面贯彻和认真落实上。

其二,优质中小学校长的价值领导力向“大政治观、大社会观、大国际观”转变。

所谓大政治观,就是育人的政治站位要高远。未来30年,我们培养的人要能够胜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这是教育的历史责任,也是政治使命。在新时代,中小学校长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明确“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石中英教授说道:“我们的国家当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所以我们的教育根本价值取向就是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的学校,不管学校从办学体制来说它是公办的还是私办的,我们要办的是社会主义学校”。

所谓大社会观,就是要看到学校与区域社会全面互动、一体化发展的内在机理,不能就学校看学校。一直以来,基础教育学校更多地关注学校自身内部的发展,通过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校创新发展,对于学校与区域社会一体化发展的关注较少。优质中小学应该关注教育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现象,主动将学校自身发展与区域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将区域社会教育平衡充分发展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校长要有引领学校助力城乡优质教育均衡发展的领导力。

所谓大国际观,就是将自身发展与国际教育有机联系,要认识到基础教育国际化与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开创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原秘书长杜越将“全球教育治理”界定为:“全球层面多元的治理主体,共同参与教育发展进程,通过各种相关的国际活动和项目实施而凝练成型的教育理念、教育原则、教育体制原则和教育发展战略,对一国教育政策和发展框架、内容、形式和操作路径产生重大影响,并由此对全球教育发展趋势行程特定导向作用的过程”。[2]推动基础教育国际化,开展国际基础教育治理,要在理解和坚守本国教育特色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中西融合。在这个过程中,优质学校必须起到引领作用。

新时代优质中小学校长价值领导力的生成点

(一)形成引领学校聚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育人目标的愿景领导力

愿景领导力是校长大政治观的具体体现,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的准确理解和落实,这就要求中小学校长必须树立科学育人观,要用广阔的政治视野做好学校发展长远规划,正确把握人才培养方向,跳出学校看教育,跳出升学看质量,跳出分数看人才的怪圈。

为此,一要把握正确办学方向,这是中小学校长愿景领导力的核心。新时代校长要确保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将党的教育方针转化为教育实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让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喜爱的教育。二要真正做到“五育并举”,这是中小学校长愿景领导力的具体体现。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坚持“用课程确保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构建了“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突出特色”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先后开发了43项体育、艺术、劳动实践课程,保障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发有12项思政校本课程,在河北省建立了首个中学人大代表联络站,并设立为校本思政课程,同时将党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课纳入校本必修课,使“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红色基因从小根植于学生的内心。

(二)助力城乡“教育共同体”优质均衡发展的协同领导力

十九大报告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然而,城乡、区域、校际教育的显著差异严重制约了这一目标的实现。当前,在一线城市、省会城市、地级市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优质学校,这些城市优质学校聚集了丰富的教育资源。而在偏远的山区学校,由于教育资源匮乏,师资条件有限,使得山区学生的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受到制约。新时代优质学校校长要积极响应国家教育均衡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目标,主动承担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将自身的办学经验与教育改革成果共享给山区及农村的教育工作者及组织,在推进教育均衡、助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在实现自身优质发展的同时,认识到好学校不是独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为了实现这一价值目标,集团先后建立优质学校与山区学校共同发展帮扶共同体,制定了“十年帮扶计划”,开展了“九大帮扶工程”,提出了我国基础教育学校与区域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学校发展观,不断思考现代学校的社会责任担当,走出了一条基于社会立场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三)引领全球基础教育治理的国际合作领导力

成为教育强国,必须加大教育对外开放,主动参与并引领世界教育的发展,扩大教育影响力,传播中国文化。作为优质中小学校长,应该树立广阔的国际视野,不断扩大教育的国际链接能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更多国际教育力量。就全球基础教育治理的国际合作领导力而言,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近些年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是倡议组建了“全球基础教育研究联盟”。“全球基础教育研究联盟”旨在探索出一条中小学参与全球基础教育治理的有效路径。“全球基础教育研究联盟”的任务是搭建全球基础教育研究平台;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动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服务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先生认为:“全球基础教育研究联盟”是由中国中小学校主动发起的非正式世界性组织,非常难得,联盟对全球基础教育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带头和引领作用。

二是面向国内组建“人文交流共同体”。全球基础教育治理的主体是国内外的中小学,内容指向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联盟将中国和国际中小学联系起来,通过组建非正式国际教育组织的方式,搭建共商、共建、共享平台,加强基础教育学校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解决全球基础教育面临的共同挑战和问题,多元参与,形成共识,促进全球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同时,“全球基础教育研究联盟”通过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行之有效的教育经验、前沿的教育制度、高效的教育管理引进国内。国内教育工作者及一线教师通过参加联盟会议,全面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实践与探索,直接接触到最新的教育论点,与国外专家面对面交流探讨,从中取长补短、博采众长。这也正适应了我国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促进基础教育领域形成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模式。(石家庄外国语学校供图

参考文献:

[1] 石中英. 谈谈校长的价值领导力[J]. 中小学管理,2007(7):4-6.

[2] 杜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全球教育治理——理念与实践探究 [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139.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