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谋划RCEP教育战略合作

来源: 中国教育报 | 作者: 周满生 | 时间: 2022-01-18 | 责编: 罗天林

RCEP由东盟十国发起,最终有15个国家共同参加,旨在通过消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5国之间相互开放的市场。教育合作在RCEP战略合作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要加强谋划。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它的签署,标志着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成员结构最多元的自由贸易区建成,将通过消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建立15国之间相互开放的市场,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它是东盟之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又一重要经济里程碑,有难以估量的发展潜力。RCEP于2022年1月1日生效,率先生效的范围包括已经完成核准的中国、日本、新西兰、澳大利亚、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家。2月1日起RCEP对韩国正式生效。其余4个国家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和印度尼西亚也将在完成核准后纳入生效范围。

RCEP主要是经贸合作,但其价值不局限于经贸领域。人才和知识是促进区域发展的重要资源和载体,RCEP不仅要重视经济主导作用,也要重视文教科技领域的作用。教育合作在RCEP的战略合作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教育领域需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战略谋划。

全民教育领域的合作

中国与东盟十国在全民教育领域有长期的合作。1990年3月在泰国宗滴恩举行的世界全民教育大会,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世界银行主办,会议通过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和《满足基本学习需要的行动纲领》两份文件,强调了基础教育的全民性。会议从社会发展角度提出全民教育,即满足儿童、青年及成年人基本学习需要的思想,强调全民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动员和组织国际社会有关各方在全球范围内为实现全民教育目标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这两个文件对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有着重大的影响。《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全民受教育水平有明显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发展;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全民教育总目标非常具有时代性、全局性、前瞻性,中国政府也如期实现了这个总目标。中国实施全民教育进程明显快于全球,中国为提高全球人类发展水平作出了贡献。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发展中国家教育人口大国,学龄儿童数量庞大,是发展中大国办大教育的典型。中国在基础教育领域的成就,特别是为上亿学龄人口提供免费、公平而有质量的九年义务教育,就是对国际减贫事业的最大贡献。

东盟十国除新加坡外,全民教育的发展并不理想,中国普及义务教育的经验可供东盟国家借鉴。同时,全民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如流动人口子女和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问题,国家间也可以相互学习借鉴。比如,迁徙管理政策影响着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机会。不少国家由于担心出现不可持续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发展失控,制定相关政策遏制迁徙。中国的户口登记制度曾导致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被挡在公办学校之外,但近年来,我国对这项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200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随后,各地逐渐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读的有关费用,切实简化优化了随迁子女入学流程和证明要求。然而,迁徙者接受教育依然存在障碍,证件和其他入学要求可能会限制入学机会,比如,办齐一些证明才能进入公办学校就读,教师可能对迁徙青少年抱有歧视态度。越南存在着同样的问题。越南的户口政策限制迁徙者接受公办教育,从农村迁居城市的穷人往往迁往公办学校不足的地区。越南近年来的政策旨在取消种种限制,但过去政策遗留问题使得仅有临时身份的迁徙者依然处于不利境地。再如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问题,东盟国家也面临挑战。柬埔寨留守儿童的辍学率很高,特别是女童。一些研究报告发现,迁徙对学生成绩有积极的影响。其他研究显示,与同龄人相比,留守儿童的成绩偏低,心理健康问题较多。这些问题有待于RCEP国家开展区域研究并共同解决。

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

中国与RCEP国家中的日本、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在高等教育领域有长期的合作,还相互派遣了大量的留学生。2022年QS亚洲大学排名中,新加坡高校连续八年取得榜首成绩,其中近四年的第一名都是新加坡国立大学,而新加坡另一所著名高校南洋理工大学则排在榜单的第三位。马来亚大学、东京大学、高丽大学、京都大学、首尔大学等也名列榜单前列。该榜单涵盖了东亚国家的所有著名大学。QS的一些评价指标如学术声誉、雇主声誉、国际研究网络、论文被引用率等对我国高校提升质量、提高效能有借鉴意义。吸纳国际留学生数量在国际上也是评价一所大学国际化水平、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学校越好吸引的留学生越多,留学生质量越好就越能提高学校的知名度。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新加坡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分列第11位和12位,日本的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分列第23位和33位,澳大利亚的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和墨尔本大学分列第27位和37位,这些著名大学无论在开展学术交流,还是在接受留学生方面,都与我国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在新冠肺炎疫情和逆全球化势力的叠加影响下,出国留学受阻。在RCEP区域内,推动高等教育深入合作与交流,无疑有特殊的现实意义。

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不是特别高,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生源和就业不佳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招工难”和“就业难”问题同时存在,技能劳动者比例偏低且结构不合理,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从2019年开始,国家密集发布了一系列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地位、办学主体、培养目的、财政支持、未来发展方向等进一步明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道路、能源、电信、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在不断扩大。RCEP成员中的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起步较早,逐步解决了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社会脱钩的问题。如新加坡积极与跨国公司签订人才培养合同,联合制定培养方案,培养出一批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澳大利亚职业技术教育学院(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以学校为本位的产教结合模式。中国的职业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开拓国际视野,采用课程国际化认证及国际通用的资格认证制度,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构建、师资和员工培养、实训条件建设和教学组织等方面与RCEP国家开展合作,构建办学新机制,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建设RCEP开放交流的新平台,制定紧密、实质的联合培养机制,使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衔接,提高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度。通过多方互动、联结与共享,真正达到产教融合,最终实现多方共赢与发展,形成中国独特的职业教育品牌。

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领域的合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极为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全球治理人才队伍建设,突破人才瓶颈,做好人才储备,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参与全球治理的关键是培养一批掌握议程设置权、规则制定权与国际话语权的专业人才,这需要相应的人才培养与使用制度作支撑。对我国而言,亟须培养更多具备议程设置能力、规则制定能力、舆论宣传能力与统筹协调能力的人才,掌握全球话语,面向未来,以新的方式在全球治理中发挥作用。RCEP国家中的日本、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乃至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都有大量的职业外交官、国际问题专家、国际组织兼职人员,这些人在各种国际机构和非政府组织(NGO)中工作,有丰富的国际组织工作经验。与RCEP国家密切合作,有助于完善国际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与管理,发现、培养并选拔更多人才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像世界贸易组织(WTO)一样,RCEP也制定了很多规则,这些规则与教育、科技领域密切相关,需要我们全面深入了解并遵守。

(作者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