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师德如光 温润成长 ——浏阳一中用心用情培养教育筑梦人

来源: 新湖南客户端 | 作者: 董以良 姚瑶 | 时间: 2021-12-23 | 责编: 曾瑞鑫

科教新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董以良 姚瑶 通讯员 王睿 杨强

一所学校的魅力,来自于它的历史、水平、成就、环境,更来自于它的精神,特别是这种精神的重要基石——师德、师风。

从1929年学校创建,到如今成为久负盛名、拥有上百项荣誉的湖湘名校,浏阳市第一中学(简称“浏阳一中”)在一代代薪火相传中,谱写了学校发展的精彩华章,开启了数万名优秀学子的卓越人生。

  ▲浏阳一中校园全景。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师德是教师的立业之基、从教之要。在浏阳一中校长袁章军看来,温润的环境能激活学校发展的内生动力,赋予教育更多的人文关怀和人性光辉。

学校将师德师风建设与打造有温度的教育生态结合起来,在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中,引导广大教师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站在新的时代节点上,师德之光不仅使这座古老的校园焕发出勃勃生机,更照亮了广大学子成长的道路。

发挥党建引领 厚植师德根基

拥有93年办学历史的浏阳一中有着极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曾涌现过胡耀邦、杨勇等一大批救国图强、精神高尚的校友、先贤。庄严古朴的校园内,始建于宋代的文庙、谭嗣同创办的算学社,为学校师生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养分。

  ▲校门。

  ▲校内一角。

“1879年,谭嗣同等人以奎文阁兴办新式学堂,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开创湖南新学之先河……”11月中旬,党员教师高敏在这里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带领全班学生实地触摸历史,感受革命先辈敢为人先的理想信念、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

将思政课堂搬出教室,搬到红色教育基地。如此别具一格的思政课,既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感悟史实、学习知识,也为其他教师开展思政教学提供了优秀样本。这样的党员教师示范课,是学校立足实际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和思想政治素养的躬耕实践。

  ▲学校开展专题活动,学习习近平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一直以来,浏阳一中通过党委班子、党员教师带头上好思政课、示范课,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全体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素养。学校党委书记卢从发告诉记者,为了修师德养师风,给教师提“正气”,学校将师德纳入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开展师德典型评选、优秀教师表彰,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勉励教师做一个有爱心、懂规矩、有工匠精神的好教师。同时,学校始终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大力实施“双培工程”,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师德提升深入结合,厚植精神沃土,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政治素养。

  ▲校长袁章军为学生介绍校园历史。

翻开2021年浏阳一中党建工作记录,记者看到,每月一主题,处处有亮点。学校充分运用“党建+”活动载体,强化党员的责任意识、带头意识,积极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和廉洁从教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党员教师增强“四个意识”,争做“四有”好教师。

12月3日上午,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朱东铁到该校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讲授《赓续红色血脉 放飞青春梦想》专题思政课时特别强调,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树人先立德’,这样的思想在学校里早已生根发芽。所有教师都忠实履行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孜孜以求,刻苦钻研,潜心治教,把每一节课都当作可以影响学生生命质量的课堂,不怠慢,不应付。这也是学校‘崇德尚志,勤奋创新’校训的生动体现。”学校校长助理赖章武表示。

  ▲校党支部开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专题组织生活会。

提升质量内涵 助力教师发展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有理想远景,无后顾之忧?浏阳一中以人为本,用心用情。

走进学校图书馆二楼的“教师书吧”,优雅温馨的环境让人倍感舒适,30台电脑和丰富的报刊书籍随时为教师提供精神滋养。“中午,教师们在书吧休息看书;下午,有备课组在这里集体教研备课。教师们享受有品位的精神生活,教育变得格外美好。”学校教研处主任胡辉介绍。

为了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学校设置青年教师工作坊,由校长担任坊主,培训青年教师的三笔字、语言表达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等,通过师徒结对为他们提供课堂教学指导。在浓厚的教研环境下,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80%以上的青年教师获得市级以上赛课奖励,其中胡俊、袁玲等多位教师更是获得省一等奖。除此之外,学校还专门设立“校长特别奖”,鼓励教师们在工作生活中磨炼教育技能,努力成为能塑造学生良好品格的良师。

  ▲温润和谐的工作环境,为教师潜心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浏阳一中没有上班打卡制度,教师们也从不辜负学校的信任,总是以更高的教育自觉投入到工作中来,早读、晚班、上课,每一项工作都履职到位。”学校团委书记秦操曾是从浏阳一中毕业的学生,在他看来,学校从管理制度、激励措施等方面给教师提供了温润和谐的工作环境,为教师潜心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正是因为喜欢这种有温度的氛围,大学毕业后的他毅然回到了母校工作。

  ▲学校团委书记秦操给学生上课。

“学生如幼苗,教师应有仁爱之心,需用如春风般的温暖去润泽学生;学生要面向未来,教师就要有水的包容,让学生有无限发展的可能。当教师,要学会等待孩子成长。”浏阳一中的“校长课堂”上,袁章军对青年教师们提出了殷切期盼。他希望教师能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从教书匠变成教育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

在崇尚学习、勤于钻研的潜移默化中,青年教师有了远大的职业理想和温暖的育人追求。“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我都希望用真心和爱心对待学生,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引导学生踏实做事,温润做人。”青年教师李腾芳说道。

点亮仁爱之光 温润学生成长

党员示范课、校长课堂、教师论坛等系列活动的开展,正逐步成为浏阳一中师德师风建设的强大助推器。一大批热爱教育、师德高尚的杰出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无私奉献,用真情搭建成长的阶梯,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让每一株“苔花”都如盛开的牡丹。

“我认为,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应该充满执著而闪光的信念、丰盈且智慧的爱以及对事业持之以恒的追求。”11月30日,浏阳市2021年高中教育工作会议上,浏阳一中优秀班主任易杨志作为代表,分享了他22年从教生涯中的经历和体会。

  ▲易杨志老师坚持用心培育适合学生成长的土壤。

深受学校“温润教育”理念的影响,易杨志坚持用心培育适合学生成长的环境土壤。在他看来,爱包括有效的陪伴、宽厚的耐心、巧妙的变通、恰当的边界,甚至是适度的退让等。

0605班的小张,沉迷手机游戏,学习成绩落后,经常违反校纪班规。通过观察,易杨志发现小张喜欢篮球,他特意在全班学生的见证下跟小张约了一场单挑,并故意输球,履行约定,让小张“赚足面子”,建立了师生的初步信任。后来,小张主动将手机交给易杨志保管,回归学习,最终实现了从200多分到考取本科的飞跃。

高三1904班班主任彭晓珍有着30年从教经历,连续27年担任班主任,是众多教师心中的师德模范,也是很多学生心中的“暖心妈妈”。在彭晓珍的办公桌上,常年备着吹风机、热水壶和时下学生喜爱的小零食。“我们班女生多,有些孩子头发没吹干就赶来上自习,便可以在办公室吹干头发再去上课。”彭晓珍无微不至的关爱,让学生们倍感温暖。

  ▲对学生而言,彭晓珍老师就像暖心妈妈一样。

高三学生学习压力大,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学生小雅便曾陷入这样的苦恼之中,甚至有段时间不敢进教室、更不敢参加考试。彭晓珍发现后,不断尝试理解和开导小雅,邀她去操场散步,陪她吃饭,亲自送她回家,不断创设和孩子深入沟通交流的机会。在彭晓珍的耐心开导下,小雅逐渐敞开了心扉,学习也走上正轨,成绩从200多分飞速提升到了500多分。

在浏阳一中,类似的教育故事还有很多。老师们不断用自己崇高的德行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促使学生奋发向上,形成高尚的情感和价值观,点亮学生成长的希望。

“教师是科学文化的学习者,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是常理常识的批判者,是教育现代化的探索者。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本质,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是全面增强学校办学活力的有力保障。在全面推进学校共建共治过程中,只有通过各种方式激发教师教育教学的主人翁意识,才有可能焕发学校的勃勃生机。”袁章军总结道。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