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百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在这个新发展阶段,职业教育该如何适应新情况、新问题,如何用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在发展的条件下开拓创新,这是摆在每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面前的时代问题。柳州市职业教育在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产教融合城市建设试点探索的创新之路。
新发展理念引领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呈现出“剃头担子一头热”的现象,职业院校对于合作怀有极大的热忱,而企业则相对消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校企合作的发展。2015年,教育部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校企之间深度合作的问题。“十四五”开局,党中央提出新发展理念,为推动职业教育新发展树立了重要的里程碑。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统筹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规模、结构和层次,将产教融合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建设一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打造一批引领产教融合的标杆行业,培育一批行业领先的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已上升为国家整体制度安排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
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改革试点,建设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和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是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关键抓手,对于发挥城市承载、行业聚合、企业主体作用,建立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推进机制具有重要推动意义,有利于促进教育、产业要素集聚融合、优势互补,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最为重要的三要素组成是政府系统、产业系统、学校系统,产教融合建设就是在城市不断发展中建立三者之间的协调与融合的共同体。他们既相互独立,又彼此互惠、相互关联。政府层面需要统筹推进,做好顶层设计,绘制产教融合发展蓝图,推动产业系统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打破现有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与产业结构不匹配、校企浅层合作等壁垒。学校层面需主动对接产业需求,适时调整专业,加强专业建设,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打破学校人才培养脱离企业需求等壁垒。产业层面需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意识,以技术创新、发展合作为突破口加强与学校系统的良性互动,对校企资源进行有效有益配置,打破行业企业参与学校教育动力不足等壁垒。
实施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方略
柳州作为广西第一大工业城市、西南工业重镇、国家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2021年正式获批为全国首批21个产教融合试点城市之一,也是广西唯一一个入选城市。产教融合在柳州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柳州市根据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和广西“十四五”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结合“实业兴市、开放强柳”战略,经过充分论证确定了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的“3+3+1”目标产业体系,即构建以汽车+工程机械+轻工(智能家电)为龙头的先进制造业产教融合体系,构建以智能轨道+智能电网+生物制药为龙头的新兴战略产业产教融合体系,构建以工业设计、大数据为重点的配套服务体系,形成符合国家“十四五”发展方向、具有柳州特色的新时代产教融合城市发展体系。并提出积极推进柳州市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方略。
一是政府统筹规划产教融合改革发展路径。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需要政府统筹落实,合理规划布局,建立高端智库,健全政策服务链条。柳州市推进建设过程中,确立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为“市长工程”,集中全市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统筹落实;同时将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纳入柳州市“十四五”发展规划,成立产教融合改革专家委员会,为产教融合服务城市发展的战略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提供决策支撑。突出城企校联动,建立健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体制机制,解决供需重大结构性矛盾,提高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服务贡献。
二是建立立体化的产教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服务柳州“实业兴市,开放强柳”发展战略以及“5+5”产业发展新需求,广泛建立职业院校发展共同体,统筹城乡之间、院校之间协调发展,构建中职、高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教育纵向衔接贯通,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产业与教育、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等横向融通的具有柳州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于需求导向,促进教育和产业在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聚集融合、优势互补,统筹建设适应需求、特色鲜明的专业群,解决职业教育对产业升级、技术发展的支撑能力,培养企业急需人才,服务企业的项目研究、技术服务、员工培训,实现学校与企业双赢。建立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融通发展、建立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的学籍互通和学分互认制度,建设柳州市学分银行,加快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三是建立健全降低校企双方合作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的体制机制。在试点推进建设过程中,建立“清单制”,实施“清单发布制”,明确“清单责任制”,启动“清单落实失职问责制”。将产教融合过程中资源配置、专项资金、企业捐赠、参与企业税收优惠、接纳学生实习奖补、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国有资产处置办法等项目、问题、政策纳入清单,由柳州市政府发布清单。通过建立健全“产业和教育政策牵引清单”“组合投融资和财政等政策激励清单”“负面清单”发布制,将财税、投资、金融、用地、价格等优惠政策,形成政策清单;将产教融合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如企业职工在岗教育培训问题,学校技术课程、实训教学与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不对等的问题等,形成问题清单;将不落实专任教师定期实践锻炼制度、不按规定提取使用教育培训经费并拒不改正的行为、企业顶岗实习不按照规定实施的行为等,纳入负面清单。通过不断健全降低校企双方合作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的体制机制,推动柳州的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实现突破。
四是创新产教融合重大平台载体建设。积极研究支持行业企业参与构建高水平混合所有制实训中心、产业学院、双创平台、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等方面的政策。建设分布联动全覆盖产教融合大学城、科创城、产教融合园区、产教融合共享实训基地、科技创新基地、产教融合共享双创平台,建成柳州市分布联动、要素多维、主体多元、类型多样的产教融合重大平台载体。以产业学院为突破口,改革职业院校教师薪酬分配制度。鼓励在职业院校建立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培育一批经济型、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产教融合共享双创平台、高起点建设中欧双创学院、推进校园+产业园+研发园“三园融合”、打造多业融合的产教融合园区,放大教育、产业协同效应。成功创建中国(广西)产教融合国际试验区、广西产教融合发展示范区、职业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三区样板”产教融合体系。
五是构建政校行企产教融合发展机制和评价体系。建立政府引导、院校主动、社会中介、行业企业参与的“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政策统筹、协调推进,落实主体责任,任务分解到位、落实到事、责任到人。通过建设产教融合联盟、健全校企合作制度、搭建产教融合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产教融合要素共享等政校行企产教融合发展机制,以及建立以产教融合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形成以产教融合实效为导向的评价指标体系等举措,实现政行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一流专兼职师资队伍、开展多元社会服务培训。积极推进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改革,建设市场认可的“职业资历框架认证体系”,打破单一的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制度,构建涵盖创新要素增长及经济贡献度、人才供给同需求的适配度、数字经济等新经济增长幅度、教育科技扶贫、社会资本教育投入、对外开放程度等相关指标的柳州本土特色产教融合评价体系。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站在一百年的时间节点上,我们必须更加坚定自觉地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见行动,出成效,抓住创新与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解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柳州市也将以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打造新时代柳州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增强柳州职业教育适应性,赋能现代职教、高教和工业高质量发展,为柳州建设现代制造城、打造万亿工业强市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文/潘旭阳 柳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广西区委党校第45期中青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