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沈坚:“双减”背景下的教育生态重构应围绕“适合的教育”推进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21-10-13 | 责编: 罗天林

编者按

2021年9月29日,中国教育科学论坛分论坛之十——“‘双减’背景下的区域教育生态重构”在京举行,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局长沈坚在本次论坛上做了题为《新时代“双减”背景下,深入推进“适合的教育”区域生态重构》报告。本文整理沈局长报告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在报告中,沈局长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双减”背景下苏州工业园区推进“适合的教育”的区域生态思路。

一、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沈局长表示,我们要始终围绕“教育三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来推进教育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及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等论述,让我们明确了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关于怎样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这“六个下功夫”,为做好新时代青年人才的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

至于为谁来培养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沈坚局长强调,面向2035,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四个自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坚定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

三、领会“双减”工作的基本要义

沈局长表示,近年来,各地深入开展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教育的短视化、功利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方面,学生作业负担仍然较重,作业管理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校外培训仍然过热,超前超标培训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校外培训项目收费居高,资本过度涌入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培训机构“退费难”“卷钱跑路”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针对这种现象,教育部门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着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着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育人主体地位,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同时要坚决制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

四、落实“双减”工作,园区的行动

沈局长着重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落实“双减”工作,苏州工业园区的具体行动。

(一)研究宣传,统一思想

沈局长介绍,今年8月,园区教育局机关全体人员、园区教师发展中心全体教研员召开了5次集体学习和研讨,园区先后召开了10次不同层级的专题会议,学习文件,统一思想,提高站位。

另外,从8月份开始,园区教育局采用了走访、调研、座谈等多种形式,倾听民意,家校社联动推进“双减”工作。包括百校千师进社区,倡导“双减”,家长学校说“双减”,媒体推送宣“双减”,两委员一代表走进社区讲“双减”,以及家校社联通促“双减”。

(二)系统设计,科学谋划

沈局长提出,落实“双减”工作,不是简单的执行课后服务“5+2”和“从严治理校外培训机构”,而是要基于学生侧、家长侧、社会侧进行系统化、集成式改革。从学生一天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出发,围绕“双减”一件事,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好组合拳。

沈局长介绍,在新学期,园区教育围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引领学校全方位、多角度、系统性、集成化改革,构建学校教育绿色生态,让学生在学校学足学好,在家庭幸福生活,促进孩子们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并且在系统谋划基础上,抓住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培训机构五个关键对象,全面发力,分类推进。

(三)改革创新,积极行动

沈局长介绍了苏州工业园区关于“双减”落地所推进的的十项工作。

一是评价引领。推出对学生的小五星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

提出对教师的两方面评价,一是如何做人师,二是如何做经师,围绕课堂教学一件事,提出课前、课中、课后全领域的课堂教学概念,促进高效全面育人。

对学校的评价提出大五星评价,关注学校年度三方面的发展水平:学生发展水平、教师发展水平、学校发展水平,还有内外两个方面的满意度。

二是课程改革。园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推出课程建设3.0方案,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完善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建立具有时代特点和园区特色的育人机制,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三是教学变革。园区持续推进新型教学改革,进一步开展“适合的教育”实践,以新融合促进教学变革,以新供给服务学习需求,以新技术赋能教育增效,探索人网融合学习新路径,触发精准学、个性学、泛在学,形成情境体验的“学习链”,创设多维空间的“研学营”,构建激发潜质的“创新港”。

四是教师培养。园区教育始终坚持人才强区战略,坚持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教育转型升级,加速教师培养,通过人才引进机制等推进教育事业持续、优质、协调发展。

五是校园管理。沈局长介绍了园区课后服务的具体实例,倡导要建立自由流动的校园,网格治理的校园,功能整合的校园,开放互动的校园,自主管理的校园。

六是家庭教育。沈局长介绍了园区建立的完善的家庭教育指导体系。从教育局到专家层面,到区域指导中心,到街道社工委的家庭教育指导分中心,再到每一个社区市民学校的家庭教育指导点,形成了全方位的校内和校外的家庭教育体系。提倡孩子回家可以实行“唱念做打”的新生活方式。

七是社会协同。园区现有56家校外教育和创新实践基地,有体系内的,更多的是体系外的。通过完善校外培训或者实践基地的布局,推进每一个基地都能活跃起来。同时,建立青少年社区咨询员制度,成立青少年小管家、小啄木鸟参与社区治理,成为社区治理的小成员,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八是集团办学。第一类是协同创新型,第二类是一体紧密型,第三类是标准引领型,通过三种类型的集团化办学模式,使所有的学校,包括公办、民办各级各类学校都纳入到学校的集团化集群式发展的群体中。

九是机构治理。机构治理中要把好审批关,把好教学关,把好师德师风关,把好安全关,把好收费关。同步推进性质分类、重新认定审批、时间管理等工作。

十是督导评估。园区教育局提出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双减’背景下区域教育生态重构和教育督导创新”为主题的“5+2+X”系列专项督导。通过督导评价改革,促进教育改革提质增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本文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张珊博士整理,内容得到报告作者本人审阅)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