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拥抱属于未来的学习方式——中国网PBL系列课程等你来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乌磊 | 时间: 2021-08-05 | 责编: 罗天林

中国网素质教育平台上的课程,主要分为中国网小记者系列课程和PBL课程两大类。PBL课程是中国网教育频道于2021年秋季学期隆重推出的创新课程体系,在中国网小记者系列课程之外,为广大青少年接触全新的课程主题创造了条件。

PBL,是英文Project Based Learning的首字母缩写,直译为“项目式学习”或“基于项目的学习”,是一种在国际上越来越流行的教学模型与方法。一定程度上,PBL代表着未来教学方法、课程与改革的方向。近十几年间,PBL在欧美逐渐流行起来,成为重要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方法,有些国家已将PBL作为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欧美有越来越多的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和机构采取PBL方法开展教学,一些学校在设计阶段就以PBL作为核心理念与指针,例如以ALT SCHOOL所开创模式为代表的美国硅谷学校的实践方式。以芬兰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甚至寻求以跨学科教学方法逐步、部分代替传统学科的教学模式,PBL以其属性契合了这种趋势,并在这一过程中引领着这些国家评价方式的改革,因而引发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更广泛的关注。试点PBL的学校也取得了一定进展,美国统计数据表明,在采取PBL教学方法的学校里,学生各学科平均成绩的增幅达到了20%,而且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这样的进步。

PBL的教学环节设置与传统学科课堂不尽相同。以号称要“颠覆传统教育,重新定义学校”的ALT SCHOOL为例,这所学校摒弃传统思路,在学校规划与设施配置上前置设计,为跨学科及多元化方式开展教学创造环境。学校拥有自己的教学管理与课程设计平台,学生可以使用最前沿的科技手段学习与实践,让创新源泉充分涌动。以这样的投入为基础,迎合跨学科需要,ALT SCHOOL创新性提出了“提问-策划-解决-评价”的教学流程,这就是PBL教学方法围绕综合化目标所强调应具备的实践路径。

在国内,也有不少学校以综合化改革为契机,为了实现跨学科学习的目标,采取了PBL教学方式,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最有名的一所试点学校,是重庆市巴蜀小学校。这所学校自上而下采取了以综合化为指导方向的教学改革,做了持续性的尝试和改进,为PBL的“中国化方案”输出了众多理论与课程样例。推行综合化改革的过程中,学生对学校、跨学科课程的满意度迅速提升。2018年,巴蜀小学所提的《基于学科育人功能的课程综合化实施与评价》课题,获得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全国特等奖。基础教育成果奖每4年评选一次,是基础教育领域含金量最高的奖项,代表着国家教育政策的风向,是国家在教育领域意志的体现,说明国家认可巴蜀小学综合化改革的成果,希望借颁发最高荣誉将成果向全国推广。从众多参选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两个特等奖中的一个,实属不易。

国内推广PBL教学方法的力量,还有来自地方教育部门的试点。目前已是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中考命题改革专家组副组长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的张卓玉先生,在主政山西省教育厅时,从2013年开始,使用PBL思路主持编写语文、化学等跨学科实验教材,给不同学科设定了PBL主题,例如语文,总共设置了六个PBL主题,以此作为山西的PBL教改试点。试点成果显著,参与项目的当地学校,综合评价均取得明显提升。这一举措还使山西成为教革先锋,直到今天都引领着全国教育改革与试点的步伐。

国内权威的教育研究机构,近年来也对PBL教学方法投入了研发精力。例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每年策划举办的“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就以跨学科和PBL推广为重点,将教育创新成果向大众普及。正是这所研究机构,将国际上通行的“4C核心素养”理论做了升华,在创新、审辩式思维、沟通、协作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C”——文化理解与传承,形成了“5C核心素养”理论。核心素养是21世纪人才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实现5C核心素养,PBL的教学方法是一条现实可行的途径。要想成为21世纪合格的、优秀的人才,就要具备5C核心素养;想要具备5C核心素养,可以用PBL作为有效路径,PBL的重要意义可见一斑。

2001年,中央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小学要以综合课程为主,这可被理解为跨学科的伏笔。2019年,中央又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实际上为PBL作为可行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创造了政策环境。从评价的角度,个别地方的中高考已经量化了对跨学科的考察。例如上海,从2021年起,中考试卷增加了跨学科分析试题,分值虽然只有15分,但对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说,不可小觑。而且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也明确表示,这只是开始,今后会加大针对跨学科的评价力度,根据跨学科要求调整命题方式和考试形式,让学生通过参加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完成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制度的重大变革,进一步强化了对PBL的现实需求。以强基计划这一时下热点来看,PBL也基本对应了强基“跨专业”、“跨方向”、“跨学科”的总体特点,对于强基计划人才储备有着明确的现实意义。很难想象,如果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不具备综合化、跨学科的基本意识与初步能力,又怎么可能在进入强基计划后有符合预期的起码表现。想要进入更好、更高的深造渠道,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政策导向的宏观背景下,有效应对基础教育考评要求,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PBL都提供了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近年来围绕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一系列调整,实质是国家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宏观背景下,看到了目前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为了让教育平衡有序健康发展,所必须采取的断然举措。一场“学习革命”应运而生。在轰轰烈烈的大势中,关心教育的每一个人都应看到,PBL符合教育改革的初衷和方向,是属于未来的学习方式,拥有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跨学科、PBL的重要性,但是有一点需要关注,由于PBL对场景、理念与顶层设计的高水准要求,单纯以学校的力量推动PBL、打破学科壁垒,在目前的阶段,条件是不成熟的。这时,校外教育力量可以起到有益补充的作用,弥补学校开展PBL教育的局限性,用更灵活的手段为青少年学生参加各种PBL学习和实践活动创造条件。PBL是课程,更是实践活动。没有动手参与,就不能称之为PBL。一堂PBL课程,完全可以在室外、在更广阔的天地开展,让学生在社会不同场景里应用跨学科知识和能力。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中国网教育频道联合众多权威教育研究机构,共同研发并推出了特色鲜明的中国网素质教育——PBL系列课程。

中国网PBL课程,充分考虑PBL系统化、可延展的内在要求,针对不同学段设计同一主题的系列课程,使一个具体主题的PBL学习过程可持续、可进阶。以小学为例。在小学低年级,中国网PBL课程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学识、社会经验和理解能力还很浅的情况,强调游戏化的总体设计思路,将这个学段可能接触到的学科知识、素质教育能力充分整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跨学科学习和实践。具体开展方式多样,识图、唱歌、朗读、游戏、体育和音乐欣赏等等,小学生有兴趣参与,既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各学科知识,又能初步感知不同学科间的关联,还能锻炼动手、互动参与的勇气和能力。到三四年级,跨学科类课程的比重合理增加,通过深入学习,使学生锻炼实践能力、设计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生存能力等等。到了高年级,主题内容的深度广度可以进一步提升,通过单辟的主题、固定化的课程安排,进一步整合不同学科,开发更加深入的系列课程。

中国网教育频道的PBL课程高度聚焦实践性。为了完成一次PBL课程任务,学生将在指导教师带领下,通过分组配合的方式实地考察、测量、记录、查找、分析,在多元场景中锻炼系统思维和组织能力,还能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学习过程中,青少年持续感受着开放的氛围和创新的力量。这种可贵的环境拥有潜移默化的效果——当学习成果展现的时候,学生会清楚意识到创新思维会把自己带向哪里,这种成就感绝对不是传统教学方式所能带来的。

为了更好地执行PBL课程,中国网教育频道做了大量的投入和充分的准备,力求课程在现场执行的标准化、简单化和效率化。一堂中国网教育频道的PBL课程,会为指导教师提供教案,指导老师按照详细说明和步骤,在简单备课的前提下,可以顺利执行完一次教学计划;课程配套的学案,是为学生准备的。看了学案,相当于阅读教材,了解课程内容,明确课程步骤。可以预习,可以复习,形成最重要的学习参考材料;课程安排双师课堂,名师讲授,线下教师可以按照教学指导视频的要求备课,按名师授课内容与提示组织学习与实践活动;课程配备内容丰富的物料包,根据每节课不同的主题,搭配丰富的物料,但是一般不附说明书或安装步骤,以使学生可以按PBL的课程要求开放发挥,完成自己的设计或搭建;课程还提供有针对性的、不造成师生额外负担的评价考核工具,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完成考核,从而有助于快速、准确把握学习质量。总之,准备这样一套课程包,目标在于一站式满足执行课程教师的所有需求,让教师感到便捷、高效,也能逐渐形成一种开展本类课程的教学风格和氛围。

2021年9月起,中国网教育频道将利用一个学期,推出12个主题的PBL系列课程。主题课程将不断增加、丰富,以使该课程成为中国网教育频道长期向社会提供素质教育类内容服务的重要支点。中国网教育频道充分发挥自身国家级媒体优势,整合高端教育资源,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等国内从事PBL研究的权威学术机构保持紧密合作,将智囊的创新教育成果应用于课程开发平台,输出最新的PBL专业课程,还将STEM大赛、未来学校等积累的种子教师培养为PBL师资。同时,中国网教育频道还与清华大学、中国教育学会、明远书院等机构合作,为PBL课程保质保量、精准实施建立起专家顾问团队。拥有上述优势的中国网PBL课程,可以预期将会拥有高质量的表现水平。

中国网教育频道长期致力于向中国青少年提供富有前瞻性的、贴合国家对素质教育要求的、广大青少年及家庭学校喜闻乐见的课程与配套服务。以研发PBL课程为契机,中国网教育频道将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投入普及推广PBL的事业中,与国内更多的教育科研机构及专家学者合作,开发主题更为多元、内容更加丰富的全新课程。以国家级媒体优势调动教育资源,向广大青少年提供开展素质教育的成熟平台,中国网教育频道必将在未来不断输出高水平的课程与配套服务,让爱国主义教育、媒体素养教育和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使青少年通过系统学习有所提升,不断增强向世界展示中国青少年新时代形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