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2021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深度融合高峰论坛成功举办,聚焦精准教学应用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21-07-20 | 责编: 曾瑞鑫

7月20日,2021教育信息化与教学深度融合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会议采用“线下+线上”的方式召开,在主论坛及两个分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围绕“人工智能推动下的精准教学应用”开展深入探讨并进行主题报告,北京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区代表、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代表分享教学管理经验。

北京市教委二级巡视员葛巨众,北京市房山区政府副区长高武军,北京市教委教育信息化处处长张宪国,北京市房山区教委主任顾成强,北京市房山区教委副主任朱永海,北京市房山区西潞街道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杨兆军,北京市大兴区教委信息中心主任张海涛,北京市密云区教委信息中心主任张学虎,北京市燕山教委信息中心主任张岩,学科网创始人、总经理陈学艺等出席会议。会议由北京市房山区教委副主任郭冬红主持。

本届高峰论坛由北京市房山区教育委员会、北京教育信息化产业联盟主办,北京市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北京市房山区西潞街道办事处支持协办。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二级巡视员葛巨众致辞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二级巡视员葛巨众说:“北京正全力打造数字经济国际标杆城市,首都教育全面开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新阶段。在房山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房山区教委以信息化有力助推了区域教育质量提升,促进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教委将继续支持房山区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共同创造更智能、更便捷、更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以信息化支撑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

北京市房山区政府副区长高武军致辞

北京市房山区政府副区长高武军表示:“站在‘十四五’开局的新起点上,‘一城一区’新房山建设迫切需要提升新城的教育服务能力,加快教育优质均衡步伐。房山因地制宜构建起‘一环两带三区’的优质教育规划发展布局,促进了教育资源的精准投放和纵深供给。区委区政府将整合各方力量,在政策、经费等方面鼎力支持房山教育信息化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优质公平、多元个性、灵活便捷的教育服务的需求。”

北京市房山区教委主任顾成强致辞

北京市房山区教委主任顾成强发言:“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2035’的重点内容和重要标志,‘互联网+基础教育’是北京市‘十四五’期间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房山区以‘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国家级实验区建设为载体,建立了多项工作机制,确保实现区域‘互联网+基础教育’新模式。我们将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逐步打造房山教育的新样态!”

主论坛:人工智能推动下的精准教学应用

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王徜祥做主旨报告

房山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王徜祥做了主旨报告《大数据赋能房山教育高质量发展》。报告从政策导向、融合创新、精准教学、人才培养等维度阐述了对大数据的认识与理解,对已有的小学COP项目和中学大数据项目进行了梳理总结,对国家及融合实验区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方向、目标和任务,推动实现“教-学-研-评-管”一体化综合改革。房山区将以“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项目为引擎,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探索构建人本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交互化的教育新路径、新方法,促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实现教与学模式的变革。

“教育部强调完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教研、电教、师训、网络就要建立密切合作关系,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这个核心工作。”中央电化教育馆研究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常务理事刘雍潜分析,“教育信息化2.0时代,学校要把信息技术作为实现教育治理的关键手段,推进教育治理方式的变革,信息化教学装备要与‘五育’需求融合,与师生行为合一。未来信息技术全面深入应用到学校教学,数字资源将成为教育基本公共服务重要内容!”

如何学习科学和人工智能视野下的“未来教育”?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学习科学实验室执行主任尚俊杰表示:“当前,未来学校、未来教育备受关注。未来教育的关键问题仍然是‘学习’问题。学习科学作为跨学科领域,就是希望研究人是如何学习的,如何促进有效的学习。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技术,在促进个性化适应学习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分论坛1:数字化教学管理的创新实践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关键一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正在深度融合,智慧校园的建设与创新发展深受关注,这些都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大兴区第七中学是九年一贯制区级示范校,“一校两址三部”的地域特色决定了数字校园建设的重要性。吴殿更副校长分享了学校在课程建设、教务管理、教学辅助、教师专业化发展诸方面的数字化教学管理案例和经验。数字化校园建设有效促进了学校精细化管理的效能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学校先后被评为区级、市级数字校园实验校。

线上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是学校关注的热点问题,周口店中学贲鎏副校长对此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优化线上教学是学校走向未来、迎接改革的着力点。在线上教学中,学校要充分发挥整体统筹、组织协调的作用,构建全新模式,充分整合资源,系统指导学业,最终聚焦于学生成长。

作为北京市数字校园实验校,北京工商大学附属小学积极探索将传统课堂教学和在线教学融合的线上学习方式。疫情期间,学校三个校区共188名教师、2859名学生利用课程平台、网络课程开展数据驱动的在线教学。李庆华校长分享了学校在线教学及管理经验,并提出在后疫情时代,学校可以深度发掘利用校本课程平台大数据,延展课堂边界、促进学科融合、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线上式学习”教学模式。

“互联网+智慧校园”代表一种新的学校生态系统,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学校结构性变革。人大附中信息中心主任赵海涛生动详实地介绍了人大附中“互联网+智慧校园”创建的过程和内容。学校通过课程、空间、环境与技术的融合以及组织架构的变革,形成个性化学习支持体系以及科学化、民主化的校园管理文化,从而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教育技术研修中心主任张大光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石景山区推进教育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实践经验,重点分享了教育技术应用的现状和深度融合的途径。

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国家政策上不断强调加强在线教学。然而实践中对于后疫情时代的在线教学仍然存在迷茫:后疫情时代,我们到底为何需要在线教学?后疫情时代的在线教学,何去何从?如何有效落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晓英围绕这几个问题,着重探讨了后疫情时代在线教学的一个定位、两个方向、三个着力点。

分论坛2:人工智能推动下的精准课堂教学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在人工智能背景下,依托现代教育手段及教育大数据推动智慧教学发展是大势所趋。课堂教学的信息化应用尤为重要,北京市各区中小学校分享了智慧教学的建设经验。

自2010年7月开始,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开启了“1对1”教学探索。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唐文静介绍,多年来的教学探索实践中,我们从迷茫走向成熟。她以数学教研组的探索为例,从课程规划、课程准备、精品课例、课下延申及绿色评价等方面分享了学校的教学实践。

北京景山学校创办于1960年,是一所专门进行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试验的学校。学校数字景山发展中心主任范海滨表示教育改革就是景山学校生命力之所在,学校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和智慧校园建设的融合,不仅将慕课、双师课堂等教学模式引入课堂,还将人工智能技术和信息技术课程融合,开设了数字艺术家、数字工程师和数字科学家等系列课程。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希望与更多学校一起共同促进基础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昌平区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回龙观第二小学王婧以五年级课程《智能家庭生活》为例,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核心问题、教学过程分享了一堂高质量的信息技术课程。她采用讲授法及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初步学习和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技术,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顺义区西辛小学吴迪介绍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西辛小学以幸福田园教育为特色,致力于以新技术、新理念融入教育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校办学内涵。学校重点建设了校本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人工智能实验室、游戏化学生评价系统和校本研修平台,着力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赋能教育。

北京市丰台区现代教育技术信息中心教研员李雪萍基于网络学习空间探索混合式教学新模式,做了《“享”在云端 “融”在课堂》的主题报告分享。她建议围绕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模块,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改变传统教学流程,设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创设基于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促进教学方式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

参与我国第一次太空授课专家团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秦曾昌副教授分享了主题报告《编程&计算思维&人工智能》,从信息计算的科学、算法与人工智能、数学与编程思维、面向未来的教育四个方面介绍了编程、计算思维、人工智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且结合大量有趣的案例及名人故事,从理论、应用到实践案例分享了对编程、计算思维、人工智能的新思考和新理解。报告最后展望面向未来的教育,“今天是过去的未来”,展示了具体的编程案例,以期对更多领域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