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你问孩子的,是“真问题”吗?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宋鹏君 | 时间: 2021-07-15 | 责编: 罗天林

子媚是今年入职的新老师,湖南大学本硕连读的毕业生。第一次见到我时,她就告诉我说,爸爸是一位高中校长,妈妈也是老师,所以自己很早就立志要当老师。

子媚不像其他新老师,见到校长或多或少有些拘谨,每次看到我,她都喜欢拉着我,说些自己对教育的思考,或者疑问。

这天听完课,子媚追着问我:“校长,为什么课上老师几次问孩子‘大家都懂了吗?’,回答声音没几个,懒洋洋的,一点儿精神也没有。”

子媚发现了不少老师惯用的提问方式, “凡有所见,皆为过往”,这样的提问方式,也许是那位老师的老师经常在课上的问法,至于为什么没有好的效果,估计没几个老师意识到这是个问题。

我想了想,问:“子媚,觉得老师问这个问题,期待孩子回答什么?”

“一起大声回答——听懂了!给老师一个正向反馈,课堂就会高效的进行呀。”

“你有没想过‘大家听懂了吗?’这个问题,是个不合逻辑的假问题?”

说这个问题是假问题,首先是不合逻辑。每个孩子可以思考自己听懂了没有,并不能思考“大家”有没有懂,不能把“我”作为“大家”来作答,那就不回答了。不少老师的课堂语言,经常是情感有余,逻辑不足,问的问题,让孩子听的糊里糊涂,不明其意。

说是这是个假问题,也因为老师期待的答案已有——全班齐声回答“听懂了”。老师是把自己置身于一种美好的假设里,问的时候,并不真想知道孩子到底懂了没懂,懂了多少。而是把自己作为标准答案的确定者和发布者,眼睛里只有哪个孩子学得快,答得快,没有一个个活生生的,不同想法的人。老师把学生当作记忆机器,学习机器。

机器,哪里来的学习热情呢?

如果老师真的想知道孩子是不是懂了,完全可以这样问——“哪些同学还有疑问?”或“同学如果听懂了,用自己的话和同桌俩互相讲一讲。”

如果老师经常让学生讨论开放性的问题,孩子的思维就更加活跃。和平实验的课堂,三年级孩子学一篇寓言,总结的启示有不同的十几种,而且各个能自圆其说;二年级的孩子学一个童话故事,每个人续写的故事都完全不同;一年级的形声字造字游戏,拆词游戏都是孩子特别喜欢的。低年级做词语听写,也会让孩子在词语后面的一个格子里配个画,简单画出自己对这个词的理解。老师要做的,是发现这些多元中达成共识,找到规律,发现方法。

我坚定的认为,在提升课堂质量方面,孩子,是老师的老师。我鼓励老师们上完一节课后,留个三两分钟,自己做个“客户满意度调查”,问问孩子——“你喜欢今天这节课吗?喜欢是为什么?不喜欢,又是为什么?”“这节课你学到的学习方法是什么?”“你对老师还有什么建议。”

有价值的问题,是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问题,能激荡起智慧火花,生成课堂的感动。如果一节课,师生都上的很开心,一定要总结原因,才能举一反三。如果一节课,师生上的很沮丧,不带劲,也要挖掘一下背后的原因。反思能力,是提升教学行为的原动力。能经常和孩子讨论和总结,让孩子帮助我们反思,建立我们新的“教育所见”,我们的教学水平自然飞速提升。

每年,我们都会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课堂,看看孩子是不是喜欢上学,最喜欢哪门学科,对各科老师的教学满意度如何。评价的数据结果出来,有些是与我平日对老师的观察相一致,而有些数据让我这个做校长的也得细细思考,真是越研究越有趣。

我把学生的问卷也给到相关老师研究反思。老师看了学生的评价,有些受到鼓励,充满信心,也有些对待教学的状态有很大变化。有一位年轻老师,读了学生问卷,写了两三千字的思考发给我,其中写到“我对学生信任的缺失,不相信学生可以办到,总觉得他们会把事情变得糟糕,以至于课堂不够友好,组织死板僵化,内容不贴地气,学生也相对的不信任我,认为老师把他们当孩子,对我的课堂有抵触心理,最终导致影响了学习效果。”读懂孩子的评价和留言,是我这个校长要研究的真问题。

问卷中体现出学生越是尊重,越是信任,越是欣赏的老师,相应学科的成绩也就越好。而受孩子欢迎的老师,除了教学水平高,人格魅力也很足。如果老师想让学生学好自己所教的科目,首先要做的不仅是备好课、上好课、批好作业,是赢得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抓住孩子的心,让孩子爱上你这个人,愿意亲近你。

如果家长想让孩子学习好,先得在孩子心中树立老师的好形象,告诉孩子老师是很喜欢你的,引导孩子爱老师每位老师,信任每位老师,尊重每位老师,而不是对老师怀疑、挑剔、指责、抱怨。

问卷中学生评价和留言对有些老师的差异很大。我们研究发现,成绩处于班级前30%的同学,看重老师的教学水平,喜欢能高效组织课堂的老师,说简单点就是喜欢严格要求的老师;而成绩处于班级后30%的孩子,特别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更看重老师的亲和力,共情力,同情心,孩子更渴望与老师情感的链接。这些孩子,有些是父母给予的情感支持不够,有些是学业水平影响了自信心和积极情绪,消极情绪又进一步拖垮了学业水平。

同一位老师,教不同的班级,在有些班很受欢迎,而另一些班学生却明显不满,评价得分挺尴尬。我们仔细研究发现这样的规律——如果该班学生对班主任的评价比较低,与班主任风格迥异的那位任课教师,就算教学水平一般,也会得到特别高的分数。面对一个过分严厉的老师,孩子可以在“管不住班”的老师那儿,得到心理的平衡与补偿。试想,如果一个班级,老师各个都是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铜墙铁壁”,孩子内心的压抑,如何释放。这也是为什么在家里管教严格又简单的孩子,到了学校会表现出另外一面。小学被老师高度关注,宠爱倍加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会走到另一个极端。

如果这个班的班主任深受学生喜欢,教学水平也高,那对科任老师的挑战就会很大。与班主任的教学水平相当,性格特征也相似的科任老师,也会得学生到好评。如果科任教师的教学水平或教学风格与班主任相差甚远,学生的评价就会不大理想。

如果孩子们对班级班主任评价还不错,对其他老师的信任度也相对均衡,评价都不错,这个班的综合学业水平,才能达到均衡而优质的。

这就让我思考到安排教师,能强强联手当然好,也要避免都“铜墙铁壁”。有一科老师非常优秀,庆幸的同时面对有可能的偏科风险。不同学段,安排不同类型的老师,孩子会慢慢认识老师不是一个面孔,一种风格,而学习最终是我自己的事情。

站在老师的角度,看到、尊重、欣赏孩子的差异,才能让不同的孩子受到更多公正与平等的对待;站在孩子的角度,认识、了解、尊重老师的差异,才能与更多老师建立和谐与友善的师生关系;站在家长的角度,接纳、支持、维护老师,才能让孩子和老师获得更多进步的动力;站在校长的角度,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学,促进家校之间的互信,促进师生之间的互爱,才能让教育挣脱镣铐和困境。

当然,这些“更多”,都需要更多的表达、倾听、分析、沟通做支撑。面对一个矛盾冲突重重的时代,教育,不能“多快好省”,不能“好大喜功”,不能改来变去,站在儿童的立场,拿出绣花的功夫,慢慢做,用心做,才能发现、思考、解决真问题,做真教育。(文/深圳市和平实验小学校长 宋鹏君


学生课堂满意度问卷调查

指标一,兴趣与动力

1.你喜欢上老师的课吗?

2.你有没有因为老师的鼓励,产生了更多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指标二,课堂氛围与师生关系

3.课堂上,老师尊重你的观点和意见吗?

4.当遇到不懂的知识,课上或课后你都会向老师求助吗?

5. 课上老师教的学习方法,对你课后的自主学习有帮助吗?

6.你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满意吗?

指标三:课堂学习的组织形式

7.课堂上,老师会组织同学们小组讨论或合作学习吗?

8.课堂上,在合作学习时,你能得到同学的鼓励和帮助吗?

指标四: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满足

9. 课上,老师会关注、提醒、矫正你的学习习惯,比如专注倾听、大胆表达、端正坐姿等。

10.完成课堂练习时,老师会巡查并单独指导你吗? 课后,你与老师的交流或者谈话多吗?

指标五:学生沟通能力和反思能力以及系统化思考的能力培养

11.你能帮校长设计一道关于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吗?

12.你对老师的课堂教学还有什么建议,请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