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防沉迷不能只限制游戏时间

来源: 消费日报 | 作者: 幽月 | 时间: 2021-06-11 | 责编: 徐虹

6月1日起,未接入防沉迷系统运营游戏要停止运营。但在各项规定之外,依旧有许多关于家长与客服人员发生争执的报道。防沉迷系统早已成为游戏登陆的必经关卡,通过身份认证来实现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充值金额的控制,看似完美,但漏洞依旧存在。

笔者注意到,网络上关于“如何破解系统限制”的贴子不胜枚举。想要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解决青少年沉迷网络的问题,不能仅仅依靠防沉迷系统的时长限制功能,学校、家长、平台都需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入手,真正做到防沉迷。

系统是“死”的,但人是“活”的。青少年为破解防沉迷系统的设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也对相关平台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甄别出使用者是未成年人。让系统“活”起来,意味着相关平台要不断地开展调查,进行分析,逐步完善相关漏洞。身份认证、充值支付时的人脸识别或许可起到一定作用,但也需家长配合“不捣乱”,毕竟,借用长辈“脸”来通过认证的新闻报道也有不少。

而家长做为孩子的监护人,除法律上的意义外,更多的体现在与孩子的相处和陪伴上。孩子出现网络沉迷现象时,家长理应从自身角度思考,是否家庭环境出现问题。尽管外部各类平台有防沉迷系统的限制,但家长又是否了解这些项目的存在呢?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陪伴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了解孩子所想,要比限制他们所做,更有意义。创造一个友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与家人的相处多于虚拟网络,又何来沉迷一说?

学校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青少年在校活动时间往往高于家庭。在这段时间里,让青少年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交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并不谁。但事实上,学校在教学之余很少会有相关活动的安排,或仅仅是走流程。在教学中加入相关内容的学习活动,让孩子们能主动寻找自己的兴趣,学会安排时间,也就不会出现沉迷现象。

在技术之外,防沉迷更多是从未成年人心理角度出发,家长和学校的引导也极为重要。我们不能仅认为限制时长就完成了防沉迷,面对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从根源入手,打“心理战”或许更好。(幽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