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高中育人模式改革必须同时表现为课程体系变革和课程方式变革

来源: 中国教育报 | 作者: 李金初 | 时间: 2021-05-27 | 责编: 曾瑞鑫

原标题:高中育人模式改革必须同时表现为课程体系变革和课程方式变革

两个相隔20年的育人实验启示

学生在敦煌亲密接触“沙漠之舟“。学校供图

沙漠里的跳跃 学校供图

学生在野外进行植被测量 学校供图

如何进行高中育人模式改革,破除唯考试、唯分数、唯升学的教育模式,是当下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联系我在北京十一学校和北京建华实验学校设计组织的两次实验,可以得出某些结论。

不为高考,赢得高考

上世纪90年代末,北京十一学校在初中进行了“综合活动课”和“分层教学,选课走班”课程方式改革实验并取得优秀成果后,提出两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课程改革能否进入到高中阶段?以取得高分、高升学率和名校率为唯一目的或主要目的的应试教育可不可以改变?这两个问题十分尖锐,学校决定组建实验班,先行先试,碰一碰。

当时,北京十一学校连区重点都不是,生源一般。在1999年入学的高一8个班320名新生中,学校选择81人组成两个理科班。给学生和家长讲清楚实验意义和实验风险后,由学生自愿报名,选择其中相对优秀的学生。按中考成绩,当年可以进入海淀区顶尖学校的有30人,占参与实验的37.0%;可以进入北京市顶尖学校的有15人,占实验人数的18.5%。实验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设计,本文重点介绍智育方面。

第一,高中三年重划学段。基础学段,选用部颁教材,完成高中课程学习,用时3.5个学期;拓宽加深学段,引入新学习内容,进行项目式研究性学习,用时1个学期;升学复习学段,用时1.5学期。比较起来,增加了拓宽加深学段的学习,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能力。

第二,在整个高中阶段,直至高考前,每周只安排5个半天的课,也就是每天上午5节课,每周共25节课,每节课减为40分钟。课时也进行了调整,非高考科目按教育部规定,课时不增不减;高考科目减少课时,数学4课时,语文、物理、化学、英语各3课时。颠覆传统的课时安排,目的在于将学习的重要资源——时间,最大量地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时间的主人,自主安排规划自己的高中学习生活。

为保证实现,学校规定了严格的纪律,在规定课时外,只允许个别答疑、补课,不得安排达1/4班级人数的集体答疑、补课,覆盖全部下午、晚自习、双休日和寒暑假。违反者作严重违纪处理,扣除当月1/4结构工资。不尽人情的规定,保证了这个实验真实地进行。

第三,重整学习内容,实行“大单元,四环节”主题式教学。每个单元4至8课时,分为自学自研、讨论问难、教师精讲、运用评价4个环节。既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又发挥教师的主导性。还学生以读书权、思考权、讨论权、挑战权,使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能动性、批判性得到调动和发挥,实现的是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生长性成长性学习。

实验结果——仅以2002年高考成绩为例,100%的学生进入重点大学,600分以上达到48%。

这个实验获得了学生、家长、教师、领导的一致满意,从此开辟了十一学校高质量教育发展的新路。我对这个实验的评价是:学生素质提高了,升学成绩不会差;不为高考,赢得高考。可以引申出来的结论是:以考试获得高分、高升学率为唯一目标或主要目标而组织和安排的应试教育,不仅需要改变,而且可以改变。

但是,这个实验有它的局限,仅仅是课程方式之一的学科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并不是广泛的课程方式变革,也没有涉及育人平台——课程体系的变革。完整的育人模式改革包括课程体系和课程方式,需要向前推进,我在十一学校已经没有机会完成。

“尖毛草”实验:根深才能叶茂

2007年10月,我结束了在十一学校的任职,到民办校北京建华实验学校担任校长和董事长。我的教育思想和改革惯性得到延续,育人模式创新成为重要目标。很幸运,我很快生成了“人生中心教育”的命题,开始了本土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原创,并取得重要理论成果,出版了《人生中心教育论》和《人生中心教育课程论》。其中,“全课程”体系是重要的课程创造,也完成了我在十一学校尚未完成的心愿。

“全课程”体系与国家课程体系完全融合,并且是后者的完善和发展。为检验其功能,我亲自选择2020届的一个班进行实验。实验方案由老师、学生、家长和领导经过一个月的时间共同讨论确定,被学生命名为“尖毛草”课程实验,学生自称“草儿们”。

尖毛草是非洲草本植物,不怕输在起跑线上。春天来临时,万物向上生长,但在6个月的时间里,尖毛草却只生长1—1.5寸高。其实,它没有停止生长,而是在向下扎根,可达28米。夏季,非洲雨季来临,充沛的雨水带来丰富养分,尖毛草发达的根系充分发挥潜能,吸收并供给尖毛草向上生长,一天可生长0.5—1.5米,三五天便能长成草原之王,最终赢在了终点线上。深刻的寓意解说了基础教育的规律——基础,扎根,生长——根深才能叶茂,根深一定叶茂。

“全课程”理论认为,课程按功能(内容)分,有做人课程、做事课程、生活课程;按空间分,有学校空间课程、自然空间课程、社会空间课程、心理空间课程;按时间分,基础教育12年段或15年段。这是覆盖学生人生全内容、全空间、全过程的全面发展课程体系。

育人模式改革,是作为育人的平台——课程体系的改革和作为育人的方式——课程方式的改革的总称。这两项改革,在人生中心教育中,表现为全课程体系和全课程的实现方式,这就是“人生中心教育”的育人模式。“尖毛草”课程实验,就是育人模式实验。

“草儿们”兴奋地踏上了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的课程之旅。“新中国从哪里走来?”是社会空间红色路线课程。他们在几年的时间里,沿着“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的路线,寻访建立新中国的历程。又在几年的时间里,下江南,上草原,赴海滨,游冰城,欣赏祖国秀丽河山,这是自然空间绿色路线课程。学生们访深圳改革前沿,看现场卫星发射,坚信国家美好未来;到贫困山区,访困难学校,共同生活学习,增强社会责任担当;远涉重洋,境外学习,体验多元文化,学习国际交往。

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的课程方式,继承和延续了十一学校“综合活动课”方式,是主体性、主题性、集体性、研究性学习,像科学工作者做研究一样进行,成果方式是论文、考察报告、模型创作。学生们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也走向了海外,知识得到了丰富和扩展,能力得到多方面锻炼和提升。校外空间的学习,使他们既热爱祖国,又放眼世界。

“人生中心教育”的校内空间学科课程,继承延续发展了前一个实验的教学方式。主张课堂教学在“科学、效率”的前提下,实现具有“自由、民主、活力、主体、思考、智慧、生长、哲理”特征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自学自研,师生间、生生间对话、讨论、交流,常常形成彼此间的挑战辩论。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能力和智慧。

我特别欣赏和喜欢这些“草儿们”。按中考成绩,他们进不了海淀区的优质学校,似乎不那么“优秀”。但在课改中,他们表现出的纯洁向上、富有潜力和进取精神,使我相信他们就是有希望的下一代。我也相信,在“人生中心教育”的目标——“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实现美好人生”引导下,他们会获得全面优秀的成长,当然包括成绩的优秀。

仍然以2020年实验班高考成绩为例报告实验结果:一本率100%,高考平均分超过北京市学校最高平均分两位数!

他们曾经在起跑线上落后,却在终点线上优秀。这个实验又一次验证了20年前实验得出的结论,更进一步证明了高中育人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而育人模式改革必须同时表现为课程体系的变革和课程方式的变革。

(作者系北京建华实验学校董事长、原校长,北京十一学校原校长)

作者:李金初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1年05月26日第5版 版名:校长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