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助学生全面发展,成都龙泉驿同安中学汤小青更新“劳动教育”观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李小野 | 时间: 2020-05-07 | 责编: 闫景臻

中国网5月7日讯(李小野)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生活和学习的节奏。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线上教学。而大多数学校具体安排的线上课程中,基本上是学科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劳动实践教育和课程教育,暴露出疫情下社会、家庭、个人的种种问题,成都市龙泉驿区同安中学校老师汤小青敏锐的察觉到线上教育的不足。

劳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践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人们对于劳动的态度、情感发生了改变,从而出现“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现象。汤小青感叹道:“疫情下,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继续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显得尤为必要”。

迫在眉睫,劳动教育课程须重新回归课堂

“停课不停学”开展一个月以来,绝大多数学校只落实了学科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劳动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而中学生在这一个多月里爆发了许多的问题:视力问题、亲子冲突、漠视集体、课中点名、压力下轻生等,均与学生的五育发展密切相关。对线上教学以来存在的主要问题,汤小青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的调查分析。在汤小青看来,必须号召学生好好学习、不惧艰辛、勇敢前行,且将来走出社会,在各行各业都将披甲上阵,所以应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在“停课不停学”的课程中必须要坚持劳动教育,劳动教育课程必须重新回归教学,回归课堂。

从校内课程到家务劳动,汤小青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调查并统计了疫情前后学生劳动时间的开展情况:

blob.png

“受疫情的影响,学校正在开展的劳动课程和实践已经停止。”汤小青介绍到,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已是迫在眉睫。

传统的教育,更注重的是“智”的培养,是学科知识的传授。线上学习开展之后,部分学校和老师走进了误区,只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在汤小青看来,“停课不停学”不是指单纯意义上的网上上课,也不只是学校课程的学习,而是一种广义的学习,只要有助于学生成长进步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可以的。

倡导劳动实践,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龙泉驿区同安中学校位于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劳动教育毫不在意,而部分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只把劳动教育当成一种惩戒手段,而弱化了劳动教育的效果。汤小青介绍到,自“停课不停学”活动开展以来,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校学生出现新的四种情况:

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家家足不出户,家长们每天在家争献厨艺,打扫卫生,更关注孩子学习书本知识,降低了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集体互助劳动观念更淡薄--网课开展四周多,学校的老师每节课还要先花10分钟清点上课人数和完成作业情况,迟到和未完成作业的同学认为网课在家学习,没有感觉到对集体和他人造成的影响;热爱社会和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不足--此次疫情,社会大面积捐款捐物,而青少年主动捐赠压岁包或者积极响应小区志愿者服务的却寥寥无几,青少年儿童热爱社会、遵守社会公德和参加公益劳动的热情不高;培养学生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无法开展--往常,学校3、4月份都要组织师生参加生产实践劳动,如越野跑、国防教育、外出社会实践,班级上也组织学生采茶制茶、到老年中心慰问、义卖等实践活动。目前,因疫情也无法顺利开展,缺乏了亲身经历的劳动实践,学生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的观念弱化了。

为此,汤小青积极倡导学生提高自我服务劳动,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关心关注班级、社区、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其中,从而获得丰富的劳动实践经验,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真挚的劳动情感、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和训练创造性的劳动思维,具有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乐于劳动、问题解决、激发创造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勤劳奋斗、乐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此外,“宅”家线上学开始后,学生与父母在家相处的时间增多,容易导致家庭矛盾的升级。汤小青提倡父母与孩子一起参加劳动,通过劳动,互相帮助,可增进感情、改善亲子关系,可以有效缓解亲子之间的冲突,减轻因疫情带给每个人的焦虑情绪,调节家庭氛围。

新冠肺炎疫情下,劳动教育是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使命。“劳动教育具有‘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作用。”汤小青如此说到,通过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构建,从而推动劳动教育及其课程的有效开展。通过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培养出一批具有奋斗精神、诚信品质、创造能力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