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 北京11月22日(记者 刘佳 通讯员 左芳舟)工科院校的思政课怎么上?如何抖起思政课的“工科范儿”?北方工业大学在推进思政课改革的过程中,创新思维,转变思路,融合工科院校特点,从内容和形式上为思政课注入工科元素,取得良好效果。
“工业文明”突出研究特色
校长丁辉讲述“马克思主义与工业文明”思政课示范课
将马克思而主义关于工业文明和现代工业发展的理论等内容注入到思政课的设计中,是北方工业大学思政课“工科范儿”的内核。
不久前,校长丁辉亲自走上讲台,讲授了一堂题为“马克思主义与工业文明”的思政课示范课。他从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工业文明理论,解读了马克思的科学态度,探讨了现代科技创新的最新动向,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业文明的理论渊源及现实启示。课堂上既有风险防控、控制工程、智能制造、高精尖产业大战等学科发展的前沿热点,又有对马克思关于工业文明理论的解读和回望,让在场学生既找到对于工科知识的熟悉感,也升腾起探寻马克思理论经典的好奇心,更让同学们发现:马克思其实离我们很近。
这堂思政示范课是北方工业大学推进思政课内容改革的一个缩影。作为一所有着73年历史的工科院校,学校十分注重工业文明理论对工科院校学生思想成长的塑造作用。党委书记郑文堂提出,在实现建设“高水平特色工业大学”目标的过程中,思政课要有工业大学自己的特色,要充分凸显工业文明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鲜明特色。为此,学校还于专门成立了“当代马克思主义与工业文明研究中心”,目的在于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工业大学特色,这无疑为打造具有工科特色的思政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科技创新”服务课堂教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讨
在课堂形式上,学校充分发挥工科院校独有的专业和技术优势,将学校教学、科研的“看家宝”都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在一堂关于“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的思政课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温泉老师并没给学生直接讲解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请”来了由学校机械学院设计的“餐厅智能服务机器人”先为大家进行“服务”。收盘、装盘、搬运、收拾餐桌,一系列工作由智能机器人一气呵成完成,引得同学们赞叹不已。随后,温泉老师才慢慢将理论展开,用生动的方式让同学们深刻体悟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形式的改变。同学们在获得思想收获的同时,恍惚间觉得自己依然在上着专业课。有同学说打趣儿说,前一堂课刚设计了机器人,下一堂课在思政课上又见到了“老相识”,那股“熟悉的味道”真是让人倍感亲切。
智慧教室
除了“餐厅智能服务机器人”,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的科研平台“无人驾驶与车路协同控制”,信息学院研究的铝电解生产智能控制、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等,时不时都会在思政课上“秀一下”、“打个卡”。学校还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重点建设了一批智慧课堂,提升了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这样的思政课能够起到的积极作用,自然是不言而喻。
“工科特质”做亮思想引领
新能源汽车
融合工科院校特征推进思政课改革起到了良好辐射和延伸效应,在这一思路下,学校的“思政课”和“课程思政”都实现了很大的改进提升。
10月22日,学校召开“新中国70年成就进课堂——‘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其它工科类学院教师齐聚一堂,就“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再次进行深入探讨。与会者一致认为,应该继续充分发掘工科院校的优势,用工科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
为了将这些改革成果固定下来,学校提出把马院建设成为全校思政工作的“引领学院”,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引领”课程。同时还下大力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政育人巧妙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切实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使各类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思政课程”,还是“课程思政”,都带有明显的工科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