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滚动新闻 >

问天之人——钱学森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 时间: 2019-10-31 | 责编: 李颖

1955年10月1日清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一艘巨轮正劈波斩浪驶往香港。一位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迈着稳健的步伐踏上甲板。阵阵海风不时掠过他宽大的前额。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他屈指一算,已经在海上航行15天了。想到前方就是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轮船的甲板,而是火箭的舱壁啊!他,就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美国时任海军部副部长金布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无论在哪里,一个钱学森都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

艰难回国路

早在中学时代,钱学森就树立了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信念。那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府腐败、外敌入侵,这一切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心,励志要好好学习,改变国家任人欺凌的面貌。

1935年8月,钱学森作为一名公费留学生赴美国学习和研究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曾担任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由于发表了“时速为一万公里的火箭已成为可能”的惊人火箭理论而誉满全球。在美国是一个屈指可数的杰出人才。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

此时的美国,以麦卡锡为首对共产党人实行全面追查,并在全美国掀起了一股驱使雇员效忠美国政府的歇斯底里的狂热。钱学森因被怀疑为共产党人和拒绝揭发朋友,被美国军事部门突然吊销了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这使他非常气愤。钱学森以此作为要求回国的理由。

然而,钱学森万万没想到,他的回国之路那么漫长!1950年,钱学森上港口准备离开美国回国时,被美国官员拦住,并将其关进监狱。从此,钱学森开始蒙受美国政府迫害,同时也失去了宝贵的自由,他1个月瘦了30斤!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岛上将他拘留14天,直到收到加州理工学院送去的1.5万美金巨额保释金后才释放了他。之后,海关又没收了他的行李,包括800公斤书籍和笔记本。直到后来美国检察官再次审查了他的所有材料后,才证明了他是无辜的。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1955年8月4日,钱学森终于收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

有人说,由于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一批优秀科学家回国效力,中国的导弹、原子弹发射时间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

人生的三个阶段

人们一般把钱学森留学美国以后的人生分为三个阶段:

1935年——1955年 留学美国阶段

钱学森在这个阶段作为技术科学的先驱,在应用力学、喷气推进及火箭与导弹研究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56年——1982年 奉献航天阶段

钱学森在这个阶段作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在开创中国航天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中国航天跨越式的发展,还提出了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有普遍科学意义的系统工程方法与技术;

1983年——2009年 金色晚年阶段

钱学森在这个阶段涉足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地理科学、军事科学、行为科学、建筑科学,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诸多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理论。他的两个最具亮点的学术创新就诞生在这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构成了钱学森整个科学报国人生的华彩乐章,也构成了钱学森科学历程中的三个创造高峰。

圆梦之路的五次选择

钱学森在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读书,这是1934年的毕业照

钱学森在报考大学时,因为上大学是“大事”。钱学森父亲让钱学森先听听大家的看法,再填报志愿。他中学的数学老师认为钱学森数学学得好,让他报数学系,将来当数学家;而国文老师认为钱学森的文章做得好,让他报中文系,将来当作家;而钱学森的母亲希望钱学森学教育,子承父业;还有一些老师认为钱学森艺术上有天赋,建议他去学画画、学作曲,将来当画家、作曲家。而这时的钱学森自有他自己的主意。做出了人生的第一次选择:他要学铁道工程,给中国造铁路。在中学读书的时候,他经常听老师讲到孙中山、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在孙中山眼里,如何让一个衰败的中国迅速地复兴?孙中山给出了一整套振兴国家的设想。其中在建设方面,孙中山提出要发展交通、尤其要发展铁路交通,让我们国家的铁路像人体的血管一样通向我们国家四面八方。那时中国的铁路多是外国人铺设的,中国自己这方面的人才很缺乏。钱学森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再加上当时交通大学是全国大学里面最好的大学,所以钱学森报考了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学的是铁道机械工程专业,当时叫铁道门。

正当他憧憬着立志做詹天佑式的工程师的时候,1932年1月28日夜,日本上海驻军突袭上海中国守军,史称“一·二八事变”。当时驻守上海地区的第19路军顽强抗击日本人的进攻。日本人为了消灭这支部队,不惜动用空军狂轰滥炸,由于当时中方守军没有战场制空权,所以造成中国军队巨大伤亡。在校园里目睹着天空中的日本飞机,钱学森做出了人生的第二次选择:要改学航空工程。他认为,在现在的情况下,学铁道机械工程已经对国家用处不大了,要学习能打下日本飞机的本事。为此他用业余的时间把校区图书馆里所有的航空方面的书都读完了。钱学森从交通大学毕业后报考国家第二届“庚款留学”公费生,专业是航空工程,当时叫航空门。他以当年“庚款留学”公费生航空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了,开始了钱学森涉足航空工程的历程。

1949年担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

钱学森经过一年的预备班式的培训才出国的。钱学森到了美国去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读研究生,一年后获航空工程硕士文凭。在学习航空工程的过程中,他感到当时航空工程的工作依据,基本上是经验,很少有理论指导。如果能掌握航空理论,并以此来指导航空工程,一定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主意一定,钱学森做出了人生的第三次选择:从做一名航空工程师,转为从事航空理论方面的研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的父亲,同时向当时航空理论研究的最高学府加州理工学院提出申请,并且只身一人来到了加州理工学院敲开了后来他的导师冯·卡门教授办公室的门,经过了一番口试,冯·卡门教授非常满意这个年轻人,录取了他。

钱学森父亲得知儿子要改学航空理论坚决反对。他父亲是上个世纪初的日本留学生,回来以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也算是那个年代的“海归”。他认为过去的读书人只动嘴不动手,这是人才培养上的错误。他对儿子的培养就是要让他从事工程方面的工作,以彻底改变读书人那种只动嘴不动手的毛病。从这点出发,他反对自己的儿子改学航空理论。这个时候的钱学森也就25、26岁,面对这么一种情况他很困惑。这时候一个好心人来到了他的身边,这就是后来他的岳父、我国近代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先生。他受国民政府委派,于1936年考察欧、美军工发展状况。在美国考察时顺便来到了洛杉矶,来看望老朋友的孩子。钱学森把心中的困惑倾诉给这位军事理论家,没想到蒋百里先生非常支持钱学森,说现代军事发展空军非常重要,我们中国早晚要有自己航空方面的专家,你学航空理论我非常同意,至于你爸爸的想法你不用忧虑,我回去会做通他的工作的。有了这么一位长辈的支持,钱学森的第三次选择成功的实现了。钱学森在他导师的指导下很快就成为航空理论方面一位杰出的科学家,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钱学森在他的导师指导下的一系列学术成果为美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国战胜轴心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1960年,钱学森(前左四)在某导弹基地指导工作

上个世纪50年代,钱学森回到祖国以后,国家做出了要研制中国自己的导弹、火箭的战略决策,有关方面询问钱学森中国人自己搞导弹行不行?钱学森的答复非常肯定。但是钱学森也没有料到国家会把研制中国自己的导弹、火箭的任务交给了他,并且让他来负责、让他来领军,让他来做技术方面的“头”。国家的需要使得钱学森做出了他人生的第四次选择:从学术理论研究转向大型科研工程建设。钱学森晚年曾经跟他的秘书说:我实际上比较擅长做学术理论研究,工程上的事不是很懂,但是国家叫我干,我当时也是天不怕地不怕,没有想那么多就答应了。做起来以后才发现原来做这个事困难这么多,需要付出那么大的精力,而且国家受国力所限只给这么一点钱,所以压力非常大。但是钱学森既然以国家的需要作为自己工作的选择,就义无反顾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中国航天事业。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跻身世界航天大国之列,弹(导弹)、箭(火箭)、星(人造地球卫星)、船(飞船)、器(深空探测器)全面发展。钱学森出色完成国家赋予他的任务。

在国人眼中,中国航天的发展似乎非常“顺”,比外国发展还“快”,好像没费什么力气就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列了。我们2013年和2012年同全国人民一道分享了天宫1号和神舟10号、神舟9号飞船载人交汇对接任务的圆满完成带给我们的喜悦。这两次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新的发展。不仅如此,中国航天在其他方面也同样取得了巨大的发展。2012年,解放军连续进行了几次导弹发射试验,虽然我们国家的媒体对这方面的报道比较少,但是试验本身的结果同样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回想100多年前,那时我们中国有边无防,被西方列强肆意宰割;中国人被人称为“东亚病夫”,毫无尊严可言。而今天,中国航天事业的成就和中国核事业的成就一起成为中华民族复兴征程中的一座丰碑,成为100年来中华民族从衰弱、受人欺辱走向强盛的标志。中国自从有了“两弹一星”,外国人再也不能够欺负中国人了。

聂荣臻元帅的秘书在钱学森归国50周年之际写信给钱学森,信中讲:中国航天事业“是中国这五十年最光彩的事业!”;中国航天事业“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这五十年中最成功的事业!”;中国航天事业“是让中国人最得意、拍胸脯、翘大指,就是没有袜子穿,打着赤脚走五十年也愿意的事业!”。一位科学家曾经这样说过:如果没有钱学森这个人,我们国家航天的起步要推迟十年。我国航天起步于1956年,如果推迟十年那就是1966年。这一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一闹又是十年。这么一算,我们国家航天的起步,就不止是推迟十年了。

上世纪80年代钱学森在讲台上

1982年,从行政领导岗位退下来的钱学森年已70多岁了,为国家做出了这么大贡献,他完全可以休息了,写写回忆录、做做报告、……。但是钱学森又做出了他人生的第五次选择:再次回到学术理论研究当中。此时的国家刚刚实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变,全国上下都憋着一股劲,要把被文革耽误的时间夺回来。钱学森认为,自己没有任何理由置身事外。他以独到的研究角度,从71岁到85岁,在诸多领域进行了不懈地探索,他提出的开放复杂巨系统概念,为系统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他创建的“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的理论及其实现形式,给出了人们认识和解决复杂巨系统问题所应遵循的方法论和有效途径;他潜心研究系统工程理论,并把该理论从工程系统工程进一步发展成社会系统工程,使之成为社会各领域为取得长期和整体最佳效益而采用的科学方法。钱学森自己对他晚年工作怎么看?钱学森曾经对他的堂妹,中国人民大学钱学敏教授讲:“关于‘两弹一星’的科学与技术,我在美国时就都掌握了,也做出来了。回到祖国以后,只不过是把它拿过来运用,虽然也有一些创新,但基本的、原始的创新不多。而我这些年来和你们一起研究和探讨的这些问题与设想,才是我回国以后开创性的、全新的观点和理念。它的社会意义和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可能要远远超过我对中国‘两弹一星’的贡献。”

钱学森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钱学森作为先行者,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10月31日,钱学森先生逝世十周年,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回首望去,只付出默默一笑中。

【参考资料】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钱学森》

钱永刚《钱学森的圆梦旅程》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整理:徐虹 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