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教育 > 滚动新闻 >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将创新打造混合学习教学法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刘佳 | 时间: 2019-10-16 | 责编: 刘佳

中国网 北京10月16日讯(记者 刘佳)“我们要构建一个终身学习的学校,混合学习的学校,体验学习的学校,让人学会学习的学校,懂得创造分享的学校。”10月11日,“2019年首届中国-新西兰校长论坛”在北京一零一中本部圆明园校区召开。会上,“东道主”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校长陆云泉对“未来教育”提出新的定义,同时,更就学校的实施路径给出了极具创新性的方案——打造一套混合学习的新教学方法,通过生态性的智慧教育、智慧课堂架构了新的未来校园。

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校长陆云泉


AI将改变教育形态但教育本质不变

此次论坛围绕“跨文化交流与未来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主题开展,作为“东道主”一零一中学校长陆云泉针对这一话题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以及学校的实践。

身处信息化蓬勃发展的时代,我们的工作、生活、学习都在被人工智能和信息化所改变和影响,教育也并不例外。今年5月,在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明确提出,我国将努力为人工智能和智能教育提供有力的科研创新支持,计划到2020年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培育人工智能创新研究团队和专门高级人才。“人工智能+教育”时代已经来临,该以怎样的姿态迎接人工智能?

陆云泉给出了一零一中学的答案:“未来学校教育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发展趋势。但学校教育的本质不会改变,未来,我们要构建一个终身学习的学校,混合学习的学校,体验学习的学校,让人学会学习的学校,懂得创造分享的学校。”一零一中学也将通过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打造一套混合学习的新教学方法,通过生态性的智慧教育、智慧课堂架构了新的未来校园。他表示,“生态智慧教育”重视目标追求,教育是人生命活动的过程,课堂是适宜生命成长的生态系统,让生命得以自由生长与和谐发展。“生态智慧课堂”目标追求的是构建生态成长和智慧生成的场域,因此尤其重视规律和人的生物性自然成长的过程。

部分与会嘉宾合影

中-新校长携手迈出“未来教育”第一步

关于国际化教育以及跨文化教育的话题同样是论坛焦点之一。多位新西兰校长也就此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和具体做法。

新西兰卡皮提中学校长Tony Kane校长表示,新西兰的学校教育有很多国际项目,他说:“国际项目贯穿很多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有兴趣接纳不同的生活方式,不管在课堂还是在课外活动,用许许多多的文化交流和学习方式来提高他们之间的融合度。”他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些方式理解文化的多元性,能够将自己视为全球公民。圣约翰学校校长Viki Trainor提出了培养全球公民所需要的五个能力:思考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语言学习能力、熟练使用语言和文本、愿意接受多样化。她相信凭借这些品质能够塑造一位优秀的全球公民。圣海利斯学校副校长Patsy Torrie讲述了她看到的国际教育方面的例子:“大多数新西兰学生都掌握至少2种语言,所以我们鼓励学生去学习汉语,讲汉语。”她希望新西兰学生更多的来了解亚洲,来了解中国的价值观,认识中国的文化价值。

中国网记者了解到,本届“2019年首届中国-新西兰校长论坛”论坛经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海淀区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新西兰奥克兰孔子学院共同支持,由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公室主办,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承办。论坛围绕中国、新西兰双方“跨文化交流与未来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进行多领域的交流探讨。论坛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起到了促进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