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丹心铸军工,万里清波当见平 电子科大学子为国防事业蓄力继航
“书应读通彻,志当存高远。”曾身为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的曾文龙,是该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专业,仪器系第六党支部党员。他的研究方向为水声信号处理与智能识别。作为核心成员参与解决重点科研任务的技术难点,成果获相关任务单位书面致信表彰。为此,在2024年签约某军工单位,实现了自己的军工梦,从此踏上了科研报国的新征程。
“2022年8月,一封海军某部寄到母校自动化工程学院的感谢信格外醒目。信中特别提到:‘曾文龙(电子科技大学)同志在关键技术攻关中展现出的专业素养与担当精神,彰显了新时代军工科研青年的使命意识’。”已在某军工单位工作的“00后”党员曾文龙在谈及自己如何把论文写在万里海疆,把理想镌刻上厘米长波中的理想选择时介绍道。他始终坚持做一个科研路上的追梦人、国防科技事业的螺丝钉,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着新时代“成电”人的使命和担当,用专业热忱为国家的国防事业蓄力护航。
承接海军科研重任
工作到凌晨两三点
2022年夏天,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教研室内,多台计算机设备正在高频运转。当时还是该校研究生二年级的曾文龙聚精会神,反复调整着神经网络模型的参数,实验记录本上密密麻麻标注着仿真数据。“这是个涉及国家‘卡脖子’问题的难点,技术上存在许多未知挑战,你必须做好攻坚的准备。”曾文龙相关导师的叮嘱,让他更加绷紧了神经。第一次面对“特殊”的科研任务,曾文龙回答简短有力:“请您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作为一名青年党员,他心中始终有一种坚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每一次科研任务,都关系着国家安全。自己肩负着巨大的重任,绝不能轻言放弃。”
在项目外场试验阶段,曾文龙跟随团队进驻南海某试验基地。热带海洋环境给科研工作带来严峻考验:日均35℃的高湿高温天气,若隐若现的水声信号,复杂多变的背景噪声,无一不在考验着他的毅力。“当时,我盯着屏幕,不断地播放着样本声音,努力辨别细微差异。”曾文龙回忆道,为了辨认数据特点,他顶着巨大的压力,连续数日工作到凌晨两三点。
“这么晚了还没休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在一天深夜,一起驻扎该实验基地的相关教授注意到实验室还亮着灯,他发现曾文龙还在聚精会神地研究数据后,关切地问道。曾文龙向该教授报告了自己遇到的问题,在该教授的启发下,他不断查阅资料、反复实验,最终创新性提出了“将小波变换与奇异谱分析联用”的降噪方案。
在技术路线确立后,该研究团队遭遇了更为复杂的工程化挑战。期间,曾文龙协助团队建立故障树分析模型,带领相关核心成员开启“实验室-外场”双线作战模式,昼夜钻研,数次推翻方案,重新再来。“每一次推翻都是新的起点,我相信坚持下去一定能行。”他坚毅地表示。
“经过我们团队的共同努力,当屏幕上的频谱曲线与理论模型完全拟合,动态目标追踪误差率降至容错率以下时,监控室内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看着屏幕上精准的结果,曾文龙的疲惫一扫而光,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在此次任务完成后,相关任务单位老师专程送来了一封感谢信,并亲切地握着曾文龙的手说道:“你们的科研成果切实提高了我们的实力,国家需要更多像你这样的年轻党员。”
坚持人生使命担当
军工报国无悔选择
当毕业季来临,面对多家互联网企业高额年薪的邀约,曾文龙毅然选择加入到了某军工单位。他坚定地说道:“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的理想就是为祖国的国防事业贡献力量,这是高薪也换不来的个人使命感和荣誉感。”进入单位后,他更加投入地钻研专业技术,立志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祖国的国防事业添砖加瓦。
“作为新时代的成电青年党员,曾文龙以实际行动展现了青年党员的责任与担当。”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赞叹道,“他用青春、汗水和坚定的信念践行着党员的誓言,诠释着当代青年的精神风采。”而在谈及未来时,曾文龙则目光坚定地说,“我会一直在国防军工领域深耕下去,为祖国的强军梦想贡献力量,实现一名党员对党的承诺。”(王李科)
供图: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