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峨眉二小教师参加四川省34届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学术研讨活动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教育>

峨眉二小教师参加四川省34届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学术研讨活动

2025-04-28 16:11

来源:中国网教育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日,四川省第34届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学术研讨活动在都江堰市举行,峨眉山市第二小学校的何苗、朱莹、黄晨月、胡新茹老师在校长何鑫的带领下,参加此次活动。本次活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创新性转化与发展”为主题,通过学科课堂展示、教科研成果分享及校长论坛等形式,交流全省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优秀成果。

开幕式上,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廖德斌致辞表示,聚焦基础教育阶段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路径,既是对政策的深化落实,更是对文化育人本质的回归。并鼓励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的时代价值,要以改革之力重塑教育生态,要以全球视野彰显文化担当,不断为培养“有根、有魂、有信仰”的时代新人而努力。

都江堰市光明团结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刘晓春以《以课程化创新建构,引领优秀传统文化高质量发展》为题,进行成果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生带来主题为《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代的评价改革——学评融合理念下的评价育人》的讲座。

杭州万物启蒙传统文化推广中心主任兼课程研究院院长钱锋和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分别为光明团结小学学生献上精彩的示范课,为参会教师提供了教学新思路。

校长论坛由《教育科学论坛》副主编张泽科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生到会指导。围绕“人工智能助力学校育人方式变革与管理机制创新”这一主题,都江堰市光明团结小学、成都市青白江区实验小学、绵阳高新区火炬第三小学、乐山市徐家扁小学、峨眉山市第二小学校等11所学校分别分享了学校在探索人工智能助力育人方式与管理机制创新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峨眉二小校长何鑫聚焦“教师数智素养的提升”,从“理念导航,促进教师认知升级;分层培养,打造教师成长阶梯;实践赋能,加速知行合一迭代;资源助力,优化数智成长供给;机制驱动,构建长效发展体系”提出了校本化策略,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实践经验,受到好评。

语文学科论坛以“古诗词文本解读与多样态”为主题,都江堰市光明团结小学、成都市龙泉驿区上东学校、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等学校进行了课例展示。在《从军行》一课中,教师聚焦边塞诗的家国情怀,通过情境化诵读与军旅意象解构,引导学生体悟戍边将士的悲壮气节。《元日》以传统节日为切入点,展现“古诗即生活”的教学观。《景语如谜:孤帆·柳色·北风》——《送别诗三首》群诗读赏,揭示了古典诗歌“以景藏情”的创作密码,凸显群诗联读的深度思维训练。《跟着古诗寻童趣》突破古诗传统解读范式,结合现代童趣游戏对比,构建古今童心对话的跨时空课堂。《囊萤夜读》借助多媒体与互动对话,实现文言文学习与德育浸润的自然融合。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何鑫讲师针对各校实践经验进行了专业评析,杭州万物启蒙传统文化推广中心课程研究院院长兼中心主任钱锋则通过专题讲座,为参会教师带来传统文化教学的新视角。

在数学学科论坛上,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清水河分校、眉山市东坡区大北街小学、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学校等学校的老师紧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数学课堂教学的路径与实施”作了精彩的示范课。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校长沈勇作点评,浙江省宁波滨海新城实验学校段安阳老师作了主题讲座。

本次展示的课例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传统文化变身数学思维的载体,数学不再只是冰冷的公式与符号,而是承载着中华文明基因的“文化密码”。数学是跨越千年的语言,传统文化是永不褪色的瑰宝。老师们深刻认识到一堂好的数学课,可以同时播撒理性之种与文化之根。若课堂能“以数载道”,中华智慧将会在新时代继续熠熠生辉。

美术学科论坛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传承与创新”主题进行研讨。都江堰市灌州小学校、成都市双流区九江新城小学、成都市人民北路小学、四川天府新区科学城小学、成都七中育才的美术教师分别执教展示课,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思路。成都市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小学美术教研员匡敏在点评时强调美术课程应基于儿童视角,解构、转换和重组主题单元,探索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表达。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教研员左文峰在专题交流中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资料库的重要性。成都七中陈帅老师展示了岩彩壁画教学研究成果,他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美术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需开发在地文化资源,构建单元化课程,借助人工智能创新形式,实现“以美培元、以文化人”,让传统文化在美术课堂绽放光彩。

在教科研专题论坛上,来自成都市新都区旃檀小学校,成都师范附属小学校华润分校,成都市沙河堡小学的教育学者分别围绕《学科素养何以生成:小学真实性驱动的“习真课堂”教学实践》《以具身认知理论破解小学价值教育的实践困境》《融通•合育:以书润心 以美铸魂——30年书法教育育人之路》三大主题展开深度对话,交流育人途径。

旃檀小学校通过“习真课堂”案例阐释了真实情境下学科素养的浸润式培育策略;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华润分校借助具身认知理论,展示了“身体在场、情感共生”的价值教育实践图谱;沙河堡小学则以三十年书法教育为脉络,分享了“书美共育”课程体系对学生品格塑造的长效影响。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张烨教授立足三大实践样本,从“素养的可视化路径”“认知理论的本土化转化”“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互嵌逻辑”三个维度进行了跨学科评价,专题分享为小学课堂的深度学习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范式。

“且行且思,且行且悟。”峨眉二小相关负责人表示,撷取思辨之光照亮教研行履,深耕教育原野的褶皱与晨昏,让智慧的根系在实践的沃土中舒展,于每季躬行里收获专业生命的拔节生长。(文/图:何苗 朱莹 黄晨月 胡新茹)

【责任编辑:闫景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