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把脉课堂新生态 成都青羊实验中学探索“共生育人”新路径
近日,成都市青羊实验中学举办“共生视野下未来学校高质量育人体系建设研究”重点项目第五次学术引领活动。来自华东师范大学、青羊区教科院的专家学者及四所领航学校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学科教研创新与课堂生态重构”展开深度研讨,为高质量育人体系建设注入新动能。
专家云集,共话教育未来
本次活动特邀华东师范大学基教所副所长卜玉华教授、教育学部李林教授、博士研究生盖平运、柳青,以及青羊区教科院语文教研员陈鹏、英语教研员王玉梅、科研教研员曹艳等专家现场指导。青羊实验中学党总支书记余泓、副校长龚富莉、专职副书记李强及项目领航学校教师代表共同参与。
青羊实验中学党总支专职副书记李强以“以共生视野重构课堂生态”为核心目标,提出“充分发挥能动性”的研讨愿景。活动以七年级学生自编自演的校园心理剧开场,生动展现了青少年在同伴关系与自我认知中的成长历程,彰显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课堂实践,聚焦思辨力与高阶思维培养
在学科教学展示环节,年级语文组教师田睿妍以季羡林《有为有不为》为课例,呈现了一堂聚焦思辨力培养的议论文初识课。课后,语文组开展教研活动,通过四大环节层层递进,展现了学术研讨的深度与广度。陈鹏就如何开展自读课文的教学、抓好教材旁批、“关键性语句的定位教学”等细节对课例提出改进建议。盖平运肯定了青羊实验中学在教研方面向“三阶观察教研”的转变。他表示,课堂应具备“扎实”“真实”“充实”三个特点,要把课堂还给全体学生。李林提出,语文教学应融合情感教育与社会能力培养,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任务驱动提升学生思辨能力。
英语学科展示中,孔莉老师以主题探究和问题链设计激发学生高阶思维。英语组通过“课前共备—课中观察—课后循证”的教研体系,从目标达成度、学生参与度等维度进行精细化诊断。王玉梅表示,教学目标应贯穿教学设计始终,推动理论实践深度融合。
专家引领,共生育人体系的行动方向
卜玉华充分肯定学校在“共生育人”实践中的探索成果,并提出四大行动路径:强化教学逻辑与目标落地;深化“三阶观察”教研体系,引导教师走向本质追问;探索“智化教育”模式,实现课内外人机协同;坚持“以学定教、为学而评”,构建服务学生成长的生态闭环。
青羊实验中学党总支部书记余泓表示,学校将持续践行“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理念,通过“理论—实践—迭代”的研究路径,推动教育从知识传递向共生共育转型,为新时代育人体系贡献“青羊智慧”。(图/文 成都市青羊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