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名师工作室:数字赋能德育 促教联体工作
“人工智能时代,德育何为?名师何为?”近日,张立名师工作室结合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德育的职能被重新定义、少先队辅导员被深刻“重塑”的大背景,邀请书院街街道华兴街社区人员,以及开发四川省教科院科研管理、资源评审及证书系统的软件公司召开教联体工作研讨会,共同探讨如何利用数字化平台推动教联体工作的落实与创新。
成员共诉教联体发展需求
张立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张立老师、成员何娜老师、毛钰灵老师,分别介绍了学校德育在教联体工作中面临的挑战与需求,提出希望借助数字化手段助力项目式学习,吸引更多学生家庭和社会机构共同开展教联体活动,拓宽学生社会实践的覆盖面,促进家校社之间的互动。工作室老师们还提出需拓展新人工智能时代德育转型发展的实施路径,增强教联体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从而不断提升学生与家长的参与感与获得感。
丰富社区资源助实践拓展
华兴街社区工作人员分享了辖区内的优质社会实践资源,如川剧艺术中心、熊猫邮局、川报博物馆等,并表示期望通过技术平台实现学校与社区资源的高效匹配,陆续引入更多外部资源,为教联体活动提供更广阔的实践空间。
整合资源建数字平台框架
软件公司工作人员提出,教联体工作的技术平台不是做加法,而是生态重构。重点围绕“连空间、连资源、连主体”展开设计,注重整合家庭、学校、社区间的分散信息,实现资源的系统化管理,便于检索与活动升级。平台支持活动发布、资源共享、积分激励等功能,服务于活动组织者,优化流程,提升协作效率,帮助家长和学生便捷参与本区域及跨区域的社会实践活动。与会人员就如何通过活动证书、积分奖励等方式提升家庭与学生的积极性提出了可行建议。
携手共绘教联体工作蓝图
会议最后,张立表达了新时期德育对教联体工作数字化平台的期待,希望其能便于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促进社区资源充分共享,让德育实践打造创新空间,让每位辅导员成为数字导师,让每位少先队员都能拥有未来胜任力,此次研讨会为数字赋能德育,促教联体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展现了学校、社区、家庭多方协作,齐心助力教联体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图/文 张立名师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