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实小附幼高坎分园:在“野趣锅锅园”开启充满趣味的探索之旅
在自然中感受教育的魅力,在研讨中点燃智慧的火花。为进一步丰富幼儿的户外活动,让教育回归本真,近期,成都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高坎分园开展了以“野趣锅锅园”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围绕自然教育、游戏设计与教师指导策略,展开了一场充满趣味与深度的探索之旅……
空地奇遇
从发现到争取的游戏之旅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孩子们偶然发现了泥工坊旁边一块闲置的空地,看着空地上的轮胎和植物,孩子们兴奋地表示想在这里玩“过家家”的游戏,想要来这里搭灶炒菜。老师敏锐地捕捉到孩子们的兴趣,鼓励他们勇敢地向园长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细致的沟通,园长也尊重孩子们的想法,这块空地最终成为他们的游戏天地。
教师研讨
游戏可行性的深度思考
空地争取到了,但如何让它真正成为孩子们游戏天地呢?又如何安全、有效地开展游戏呢?老师们开始了深入地思考和讨论,他们聚在一起,围绕“锅锅园”的可行性展开讨论:是否符合幼儿的发展需求?如何平衡自由探索与游戏中的安全保障?经过集体研讨,大家认为大自然也是孩子们游戏的“老师”,一致觉得这是一个值得尝试的野趣游戏项目。
走进“锅锅园”
了解游戏的核心价值
什么是“锅锅园”?它不仅仅是简单的过家家,而是融合了角色扮演、自然探索、社会合作等多种元素的综合性游戏。该园老师通过查新、研讨,深入理解“锅锅园”的游戏模式,为后续的实践奠定了基础。理解了游戏的核心后,老师们便和孩子们一起动手打造属于他们的“锅锅园”。
环境共创
幼儿与教师的智慧碰撞
游戏环境如何打造?可以用自然材料代替吗?针对遇到的实际问题,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开动脑筋,结合“锅锅园”的特点,合理设计场地空间,并利用石头、砖块、树叶等低结构材料进行创作。老师们初步绘制游戏环境设计图,从游戏区域的划分到自然材料的运用,老师和孩子们共同搭建了一个充满野趣的“锅锅园”。
观察与指导
自主游戏中教师的角色
环境搭建完成后,孩子们跃跃欲试,而老师们也在思考:如何在游戏中既给予幼儿自由,又提供适时支持?在自主游戏中如何进行有效观察?老师们围绕“自主游戏中如何有效观察孩子”“在游戏中如何介入与指导”等问题展开新的研讨,明确了观察的核心、观察的重点。观察与指导并行,力求在自主游戏中做“放手不放任”。
反思优化
从初次游戏中看见成长
首次游戏结束后,老师对幼儿的经典游戏片段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原先投放的材料并不完全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孩子。比如:小班幼儿对复杂工具操作有限,而大班孩子则渴望更有挑战性的材料。基于此,该园老师调整了材料投放策略,让游戏材料更贴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发展所需。带着新的观察视角和调整方案,老师们再次走进“锅锅园”,现场观摩孩子们的游戏过程,眼前的景象令人欣喜:孩子们正以全新的方式和优化后的环境互动着。几个小朋友在轮胎搭建的“灶台”上炒菜,一群孩子正在野餐垫上享受美好的“下午茶”……通过近距离观察,老师们更直观地了解了孩子们的兴趣点与发展需求,并在现场展开研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教研过程中,我们采用‘观察-反思-调整-再观察’的循环研究模式,致力于为幼儿创设最佳的自主游戏环境。‘野趣锅锅园’之旅,是孩子们自主探索的成长故事,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生动实践。从发现空地到优化游戏环境,每一步都凝聚着师幼共同的智慧。”实小附幼高坎分园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教研通过行动研究法,对“野趣锅锅园”进行了系统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探讨发现,基于自然材料的野趣游戏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未来,我们也将继续追随孩子的兴趣,让野趣游戏真正成为童年的快乐源泉。”(图/文 成都市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高坎分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