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四川省盐亭中学与汶川中学联合举办主题美术教研活动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教育>

四川省盐亭中学与汶川中学联合举办主题美术教研活动

2025-04-14 14:04

来源:中国网教育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4月9日—10日,四川省盐亭中学与汶川中学在汶川校区成功举办了“文化传承,善美润心”主题美术教研活动,同步开展省级课题《善启未来,文润乡土: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农村高中美术教育的实践》成果推广交流活动。两校依托地域⽂化资源,深耕课堂实践、共研课题成果,拓宽区域文化与现代美育的深度融合路径。活动旨在青少年心田厚植文化基因,深化美术教育培根铸魂功能,涵养向善尚美品格,为新时代学校美育创新发展提供实践范例。

课堂共研:地域文化在美术教学中的活态呈现

课堂展示环节中,两所学校的教师分别以“文同文化”和“羌族文化”为主题,展示了地方文化与美术课堂的深度结合。

盐亭中学杜春明老师以故事情境导入地方人文,开展赏竹、品竹、画竹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领会文人画传达的思想情感、文化信息和审美趣味。理解抒情写意的价值追求、诗画一体的哲思,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验到“诗画同源”的传统文化精髓。

汶川中学的黄敏老师以《探秘羌绣针尖上的民族技艺》一课,专注于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从羌绣纹样的色彩、象征意义及美学意义入手,课堂让学生理解纹样背后的文化与寓意,将民族文化的符号转化可感知的艺术表现,激发学生守护民族记忆的责任感。

课后研讨中,教师们围绕“如何让地⽅⽂化在美术课堂中落地生根”展开热烈交流。盐亭中学分享了“挖掘地域名⼈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经验,汶川中学则提出“非遗技艺进课堂需兼顾传统保护与现代创新”的实践思考,形成“以文化为根、以课堂为桥”的教学共识。

课题赋能:“五位一体”策略下的成果共享创新

在课题成果交流环节,盐亭中学课题负责人杜春明老师系统介绍了资源挖掘、课程开发、教学实践、文创转化、评价反馈“五位一体”的实践路径,分享“文化五位、美育一体”的特色模式,依托文同文化开发的“水墨意境”“诗画盐亭”系列校本课程。汶川中学将羌族多声部民歌、羊皮鼓舞等转化为美术创作元素的创新做法,成为课题落地的两大亮点。

在互动研讨环节,教师们围绕“农村高中美术教育如何对接新课标”“地域文化资源如何转化为教学案例”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汶川中学提出的“将羌族碉楼建筑结构融入立体构成教学”,盐亭中学分享的“组织学生实地写生文同故居并进行现代艺术再创作”等策略,为课题成果的进一步应用指明了新的方向。

师生共融:文创交流架起文化认同桥梁

师生互动环节是生动展现文化交融的缩影。两校师生以地方人文为素材,现场印制版画,作品都体现出地域的风土人情。同时,师生热情地交流着各自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盐亭学子以文同的“墨竹”为灵感,设计出富有传统韵味的水墨书签和书袋;汶川学子则以羌族图腾为蓝本,制作出精美的刺绣徽章。在互换与分享的过程中,文化共鸣得以激发。“我们在羌绣中融入了渐变色,希望让传统图案更贴合现代审美!”“原来文同的‘清正’精神可以通过素描的明暗对比来展现!”学生们分享的创作心得,将抽象的文化符号转化为具体的情感表达。

在活动现场,两校师生互赠了超过50件文创作品,通过艺术实践加深了对彼此地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汶川中学的学生分享道:“首次尝试用羌绣描绘校园风景,发现传统技艺同样能够捕捉并记录当下的生活!”

机制创新:构建区域美育共同体

在活动总结阶段,两校领导一致认为,本次教研活动成功实现了“以美育人”理念的共鸣。展望未来,双方将依托课题成果,构建一个“资源共享、教研共研、课程共建”的长期合作框架:盐亭中学将对外开放其“文同文化美术资源库”,而汶川中学则会分享其“羌族非遗技艺教学视频”。此外,双方还计划共同开发《四川地域文化美术教程》,以促进优质美育资源在区域内的均衡分配。

两校参与活动的负责人表示,从课例的实践到课题的深入研究,从作品的创作到情感的共鸣,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地方文化的和谐共融,更是美育创新双向努力的标志。为培育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立审美精神的新时代青年,两校将继续合作,让盐亭文同文化的雅致与汶川羌族文化的绚烂,在新时代的美术教育中焕发新的活力。(王斗满)

【责任编辑:闫景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