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二小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为了落实“勾连项目驱动问题,赋能知识结构教学”这一研训主题,峨眉山市第二小学校五年级组数学老师每周相聚一堂,开展了多节以项目驱动问题为核心的数学课例展示活动。
张祥维老师执教了《长方体的认识》。张老师以“认识这个长方体,我们要从哪些地方开始研究”为驱动问题展开教学。同学们各抒己见,最终确定要从面、棱、顶点这三个方面开始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多媒体演示等一系列活动,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多向交流互动。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逐步形成长方体表象,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空间观念。
马赟老师执教了《体积与体积单位》。马老师从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导入,通过“水面为什么会上升?”“你是怎样理解空间的呢?”这一问题,驱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马老师通过实验总结出了体积的含义,紧接着哪些物体有体积呢?再通过比较两个长方体的大小引出体积单位,马老师和同学们实验、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为学生建立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模型,形成表象,并进一步理解长度、面积、体积之间的联系。
杨明才老师执教的是《探索图形》。杨老师首先借助正方体让学生回顾正方体的特征。通过观察把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沿棱十等分,能分成1000个小正方体,小正方体的涂色情况分为四种。无法数出具体的个数,就从简单的图形找规律开始,体会化繁为简的思想。通过观察小正方体的涂色问题的位置是有相应的位置规律的。然后通过研究不同的小正方体的涂色问题,为探究小正方体的涂色问题的规律积累相应的素材,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通过积累的素材进行梳理和总结,得出正方体的涂色问题的规律。通过相应的练习和提高,对学习的规律进行相应的练习和巩固,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邹燕老师执教了《分数的意义》。邹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长方形、线段图、一些苹果、一个圆、一串气球等丰富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观察比较、分析讨论等活动,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自主归纳概括分数的意义。在理解单位“1”时,由于这个“1”和自然数1有本质上的区别,所以邹老师耐心让学生举例,有的学生说“整个世界可以看作单位1”“一片树叶可以看作单位1”等,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单位“1”,达成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后,五年级组数学老师们都齐聚一堂,给执教者提供宝贵的意见,同时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体会,也会提出在教学中的困惑,让年级组的老师们帮忙解答。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大家将继续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文/图:峨眉山市第二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