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聚焦学科融合创新 2025长三角城市群教育科研高中专场在合肥一中举行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聚焦学科融合创新 2025长三角城市群教育科研高中专场在合肥一中举行

2025-04-08 16:46

来源:中国网教育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合肥长丰县红颜草莓的科学引种、筼筜湖的生态治理……伴随着“同学们,上课!”的声音响起,一堂别开生面的学科融合创新课在合肥一中滨湖校区的端馥堂报告厅开课了。

近日,由长三角城市群教育科研协作共同体、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合肥市教育局、《上海教育科研》编辑部联合主办,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合肥基础教育研究院承办,合肥一中协办的2025年长三角城市群教育科研合肥研讨会高中专场在合一举行。研讨会以“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科融合创新”为主题,上海教科院普教所所长徐士强,上海教育科研主编汤林春,合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叶传平,合肥一中党委书记封安保,党委副书记、校长吴英明等长三角地区教育界专家及教师代表参会。

跨学科课堂:真实情境中的素养落地

       合肥一中生物学教师陈翰君、地理教师李小薇、政治教师孙常青共同展示跨学科课程《在大地的诗页上添墨——科学引种》。该课以红颜草莓引种和环境改造工程为实例,融合生物育种、地理气候分析、政策法规解读等多学科知识,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的完整探究过程,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与科学素养培育。

合肥六中生物学教师张泽民执教《生态工程》展示课,通过筼筜湖生态治理案例,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指导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深入理解生态自生原理,提升实验探究能力与科学思维。

四校校长共话: “科学教育加法”

       合肥一中党委委员、副校长张大勇以“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培养未来创新人才”为题,重点介绍该校构建“知·行·创”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多元化高端化集群化教师队伍、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实践经验,强调通过成果共享实现共同发展。

       合肥八中党委委员、副校长蒋信伟在“高质量科学教育的八中实践”报告中,提出构建交互立体开放延展的课程形态、深化价值引领多维融合的教学改革、健全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协同机制三大实施策略。

       合肥七中党委委员、副校长刘先群以数字地球地理实验室建设为例,分享科学素养培育的三维实践:聚焦科学观念整合资源、聚焦情境教学开发数字实验、聚焦科学素养促进师生发展,体现教育数字化转型趋势。

       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校长王全忠围绕“加出科学教育新生态”,详细阐述航空航天科技教育实践,包括制定教师“七力”素养指标、开发“逐梦空天”课程群、构建“课程-平台-队伍-资源”互动体系,实现五育融合与科学素养培育的有机结合。

专家把脉:科学教育发展方向

       安徽省教科院院长王勇肯定两节展示课从真实问题出发创设情境、通过跨学科合作提升学生素养的实践,提出五项建议:建立科学教育领导组织与评估机制;构建核心素养导向课程体系;加强实验教学与探究合作学习;打造科学教育场景;建设校内外多元师资队伍;整合高校及科研院所资源。

       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副院长邢至晖指出,高中科学教育需实现概念化、情境化、智能化发展:要求教师提炼学科本质与跨学科核心概念,设计可迁移的教学活动;创设促进知识应用的真实情境;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学生学习。

此次研讨会通过跨学科课堂展示、四校实践经验分享、专家建设性指导,系统探讨数字化转型时期教师角色转变与科学教育实施路径。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需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设计者与资源整合者。长三角地区教育协作机制将进一步深化,共同推动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创新,助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创新人才。

(文图/孙晨睿 陈群)

【责任编辑:常晓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