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成都康河小学:当公益遇见成长,童年绽放无限可能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教育>

成都康河小学:当公益遇见成长,童年绽放无限可能

2025-04-01 17:27

来源:中国网教育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成都市康河小学的校园里,这个春天因一场教育理念的共鸣而愈发蓬勃。近日,该校携手成都市青羊区社区教育与青少年服务中心,精心设计了三堂公益课,共同为孩子们推开一扇探索“可能”的窗。

当经济学思维在“拍卖江湖”中萌芽,当魔方转动出团队协作的密码,当一根红绳编织出无限创意,公益课上,老师们用行动诠释着教育的真谛——它本就该是点燃孩子内心火种的过程,让成长在探索中自然发生。

在四年级(2)班的教室里,张俊逸老师举起“拍卖槌”,瞬间,教室变成了一个迷你交易所。孩子们迅速进入角色,有人用橡皮当筹码进行“低买高卖”,有人用激情的演讲拉票“竞拍班委职位”,甚至有人现场挥笔写下拍卖广告词——“这本《昆虫记》能带你看见世界,起拍价:一颗分享的心!”张俊逸老师的“拍卖江湖”公益课,为孩子们开启了人生第一堂生动的经济学课程。

在六年级(2)班,刘延老师的魔方课正在进行,它像一场安静的头脑风暴。刘老师没有急于教授解魔方的公式,而是让孩子们闭眼触摸魔方,感受它的结构:“六个面,每种颜色都有四个小伙伴,就像你们的小组——如何协作才能让所有颜色回家?”起初,魔方在孩子们手中显得有些不听话,但当他们用“降阶法”成功复原魔方的那一刻,全班自发地鼓起了掌,刘老师趁机在黑板上画出了思维导图:“魔方和解题一样,死磕不如寻找突破口。”

而在四年级(1)班的创新性思维课上,廖春莉老师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绳子必须打结才能绑东西,那它能不能先把自己变成弹簧?”这个问题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想象力,他们把手中的红绳变成了项链、跳绳,甚至是“秘密基地”的警戒线。

这些公益课,就像是一把把打开“可能”之门的钥匙,塞进了孩子们的手中。它们不像正餐那样提供标准的营养,而是让孩子们在探索中尝试、在尝试中成长,那些未被定义的“可能”,终将成为他们未来人生的答案。这就是公益课最动人的地方,它让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趣,也让孩子们的童年绽放出了无限的可能。(图/文 成都市康河小学)

【责任编辑:闫景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