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古韵流芳,十岁逐光——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校国风成长礼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古韵流芳,十岁逐光——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校国风成长礼

2025-03-28 14:44

来源:中国网教育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成长的漫漫长路中,十岁是一个熠熠生辉的站点,它是童年与少年的交接点,是迈向独立与担当的新起点。3月26日,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校为三年级学子精心筹备了一场温馨而又庄重的“国风成长礼”,以传承之礼,启成长新篇。

过文枢门,学有所成。《礼记》有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成长礼从学校前操场开始,全体同学身着汉服,怀揣着憧憬与激动,排着整齐的队伍依次穿过文枢门。文枢门朱红夺目,威严庄重,两侧的楹联笔锋刚劲,写满对知识的尊崇与对未来的期许。穿过这道文枢门,他们从懵懂孩童走向翩翩少年,往昔的稚嫩与懵懂被留在身后,迎接他们的是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新阶段。

击鼓摇旗,起舞开礼。“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随着激昂的鼓声,旗手迅速就位,摇动旗帜,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象征着成长的征程正式开启。

自整衣冠,正身静心。古人云:“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同学们依次整理面容、衣领、衣袖。这不仅是外在的整洁,更是内心的沉淀,让大家以庄重的姿态迎接成长中的挑战。

领导致辞,拾阶而上。随后,学校党支部何红梅副书记走上台前,为同学们送上真挚寄语。“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愿现代十岁少年在未来的道路上,如拾级而上,不断攀登知识与品德的高峰。

躬行谢师,铭记师恩。“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全体学生面向老师,整齐肃立。一拜,是对老师们倾囊相授知识的诚挚敬意;再拜,感恩老师们于迷茫时的耐心指引;三拜,是铭记老师在成长岁月里的关怀备至。老师们亦眼中泪光闪烁,满是欣慰。这三拜,承载的是师恩难忘,开启的是新程漫漫。

诵典明理,传承美德。“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同学们齐声诵读《弟子规》。经典的篇章,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同学们在诵读中汲取养分,明事理,传美德,开启成长路上的新篇章。

共读书信,纸短情长。一直以来,学校的“周二有约:家长进校园”活动,为家校沟通搭建了坚实的桥梁。此次成长礼上,家长们将饱含爱意的信件交到孩子手中,互读信件。“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同学们用拥抱和深情的话语,向父母表达爱意,并三拜父母,感谢他们的养育、教诲与陪伴之恩。

立志报国,期冀新征。“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同学们齐诵《少年中国说》,展现出立志报国的远大抱负,准备踏上新的征程。随着礼花的绽放,五彩斑斓的光芒映照天空。同学们怀揣梦想,如同即将展翅高飞的雏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愿他们在未来的岁月里,勇敢追梦,成为铿锵少年。

瞻淇古村,探寻历史。下午,学校师生与家长代表们一同前往歙县瞻淇村,探寻“灯火里的传承”。瞻淇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老的建筑、斑驳的石板路映入眼帘,仿佛将大家带回了过去的时光。同学们认真聆听非遗传承人讲解鱼灯的历史,了解先辈们的生活和智慧。

亲观制作,传承匠心。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鱼灯文化,村里的老艺人现场展示了鱼灯的制作过程。同学们围在老艺人身边,目不转睛地看着,不时发出阵阵惊叹。有的同学还亲自上手尝试,在老艺人的指导下,体验了一把制作鱼灯的乐趣。

观鱼灯巡游,感受传承。在瞻淇村,最吸引人的当属鱼灯了。一盏盏精美的鱼灯悬挂在村子的各个角落,五彩斑斓,形态各异。同学们穿梭在鱼灯之间,惊叹于它们的美丽与精巧,并尝试舞动鱼灯。鱼灯寓意着年年有余,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演间隙,老艺人笑着喊出“摸摸鱼头,万事不愁;摸摸鱼身,幸福一生;摸摸鱼尾,顺风顺水”的吉祥话,同学们纷纷伸出小手,轻轻触摸鱼灯,眼中满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十岁,是成长的新起点。通过这次成长礼和瞻淇村的文化探寻之旅,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校十岁少年们收获了成长,懂得了感恩,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会带着这份美好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勇敢地追逐梦想,茁壮成长。(图文/卫迎欢)

【责任编辑:常晓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