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李建玲”小学数学工作室成员在市小学中段数学研训会作课例展示
烟花三月春意好,名师携手研意浓。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数学新课标,继续推进“备、教、学、研”一体化的“课说课标”学习培训模式,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水平,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近日,峨眉山市小学中段数学教研会暨名师工作室与乐山新生代共研课例展示活动在峨眉山市第二小学校多功能厅拉开序幕。
第一节课,是乐山高新区实验小学董英老师讲授的《认识三角形》。董老师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三角形,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董老师在课堂上设置了多个任务环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同学们通过画一画、说一说等方式,自主总结概念。董老师注重让学生结合学习经验,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尝试如何画三角形的高,学生在演示和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画高技能。董老师在学生易错的地方设疑立障,先引发学生思考辨析,再通过形象化、生活化的解读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做到了“以生为本”。
第二节课,“李建玲”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成员,峨眉二小的童丽红老师展示课例《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新课伊始,童老师以“小数点移动”为线索,巧用小数点游戏激活思维,创设猜想验证链。学生通过单位转换、统一计数单位等方法验证猜想,课堂更注重知识网络的联结,引导学生将“小数意义”中的计数单位、“小数性质”中的末尾添零规律与本课核心串联,形成“单位重组”的数学理解,构建结构化认知体系,发现小数点移动与数值变化的内在联系,深度体验数感生长。整节课以“问题驱动”为核心,学生在观察、比较、猜想、验证、表达、概括中完成对规律的自主建构,真正成为数学思维的“领舞者”。
紧接着,来自峨眉一小的王方华老师做了《以素养为导向,以效率为目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探索》为主题的专项培训讲座。王老师指出课堂提效的关键,首先在课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其次,课堂教学设置三个层次练习、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最后,对于数学习题的讲解模式力求多样化,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平台,关注差生、培养优生。
沙湾小学刘学梅老师以《关联要素,构件图形认识的一致性》为题,进行专题讲座。刘老师进行图形单元整合,活动引领,让学习深度发生。着重分析了三角形这一章节,与新课标联系,通过结构化整合为导向,让学生用操作推理建模,提高核心素养。
最后,峨眉师训中心教研员邓利老师通过四年级抽考数据解析新课标理念下的评价导向。通过详实的数据分析,提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还能培养核心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邓老师指出,作为教育工作者,大家应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科学、全面的评价环境,助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育路漫漫,成长无捷径,只有不断学习,磨砺本领,方能在专业路上,行稳致远。”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期许未来,继续深耕教学研究,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致力于教育质量的提升,并期望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示乐山教育的独特魅力与卓越风采。(文:杨小怡 图:朱劲松 杨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