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巴川量子学校 开启哪吒2与跨学科的别样成长课堂
当《哪吒2》冲到全球影史票房榜前五时,重庆巴川量子学校校园里孩子们此起彼伏的"哇"声,不仅是对其战绩的惊叹,更是对背后知识的好奇。探究风火轮悬浮的秘密、解锁魔丸变形的密码、调查长江流域生态状况……从电影的大屏幕到日常的课堂,量子小学部不同年级的孩子们以《哪吒2》为线索,展开了丰富多彩的跨学科探索。
哪吒的“不完美”是一二年级孩子认识自我的起点。一年级的小朋友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室里上演了一出“魔丸变形记”。他们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哪吒从叛逆到担当的成长历程。二年级的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哪吒,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们笔下的哪吒各不相同,有的是挤眉弄眼一副调皮模样,有的正在开心地大笑。有小朋友下了哪吒的金句“天雷滚滚我好害怕”,还有的孩子写下“我也有像哪吒一样的小缺点,但我会努力变得更好。”
感知不同的情绪,孩子们也开始认识到成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接纳自己“不完美”的同时,我们也能成长为更好的自己,而这才是哪吒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另一层意义。
风火轮能变成现实吗?制作风火轮需要花费多少钱?三四年级的孩子们围绕哪吒风火轮,进行了“科学探究”。他们通过不同材质的实验,探究风火轮悬浮的可能性。有的小组用磁铁模拟悬浮,有的则尝试用气球和风扇模拟简易的“风火轮”。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习了物理知识,还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年级的孩子们化身成为小小采购员,则从“经济”角度切入,探究风火轮的“采购清单”。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最适合制作风火轮的材料,计算所需材料的重量,确定制作风火轮最经济的方案。原来制作一对小小的风火轮,不仅要用到物理知识,还要考虑制作成本。同学们纷纷打趣到,“想成为哪吒,还真的需要一些本事”。
探究过程中,孩子们感触最深的是:每一种方案都有其优点和缺点,如何从中做出明智的决策,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真实挑战。
敖丙的家——真实的水底世界,如今面临着哪些生态问题?面对挑战,五年级的同学们小组合作,实地考察水质状况、河岸状况、气候影响、生物多样性等相关情况;记录人类活动对水域造成的影响;查阅资料,了解环境保护相关知识……他们深入了解了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完成了生态报道的撰写。
减少塑料与化学品使用、参与河道保护志愿行动、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报告中,他们写下了自己的保护建议。走出课堂,以全新方式开展学习,让他们真切认识到作为社会公民的责任,认识到“保护环境、敬畏自然、珍视生命”的重要性。
世界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共生。当孩子们从“小我”走向到“大我”,尝试着用行动诠释“责任担当”,蜕变与成长正在悄然发生。
传统的学科学习将知识分割成“数学”“语文”“科学”等独立板块,但真实世界的挑战从不分科。从孩子们喜欢的电影《哪吒》出发,延伸出各种真实的问题与挑战,让孩子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学科知识的应用价值,提升学科素养。知识不是孤岛,跨学科学习不是简单地对数学、语文、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进行叠加与整合,而要学会将它们编织成一张解决真实问题的工具网——在小组分工、观点碰撞中,社交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自然提升;在真实问题中权衡利弊,学会独立判断,批判性思维正在养成;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不断试错与突破,让创新意识悄然萌生……
会思考、敢创新、懂协作——跨学科学习带给孩子们的,还有这些日常学习难以触及的“软实力”。它们都将是孩子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刷题机器”,而是塑造能适应社会、推动进步的完整的人。
当思考跨越学科的界限,当学习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当知识与生活成为互通的河流,带着好奇去探索的孩子们,总会找到那把开启未来创新之门的钥匙。
(图文/重庆巴川量子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