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四川长江职院创新产教融合模式,精准培养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技术人才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教育>

四川长江职院创新产教融合模式,精准培养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技术人才

2025-02-25 15:23

来源:中国网教育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在数字经济重塑产业格局的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结构性短缺成为制约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瓶颈。四川长江职业学院主动对接国家“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战略,锚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需求,创新构建“四链融通”育人体系。通过政行企校四方联动机制,将企业技术标准转化为教学标准,形成“产岗课赛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的动态校准。学校以真实生产项目为载体推进课堂革命,构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着力培养兼具数字工匠精神、复合技术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应用型人才,为成渝数字经济走廊建设提供精准人才支撑。

以产定岗:瞄准产业缺口,重构人培新逻辑

长江职院紧抓区域产业布局,聚焦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网络安全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联合华为、航天信息、四川准达、中科创达等50余家企业,对成渝地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岗位链进行深度调研,梳理出AI+大数据开发、机器人应用工程师、移动通信工程师、云网工程师、信创信息系统运维现场工程师、网络安全与运维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紧缺岗位,并明确每类岗位技能标准、职业素养要求及技术迭代方向,形成产业人才需求图谱。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学院将原有专业进行组合,实施以产定岗,设置人才培养岗位。依据岗位技能要求,校企联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将企业真实项目转换为教学资源库,校企双方协同育人。同时,依托产业大数据平台,建立动态需求监测机制,实时跟踪技术趋势与岗位需求变化,定期更新人才培养方案。此外,学校与企业共建海渡机器人产业学院,企业工程师深度参与课程开发、项目教学,确保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与生产实践“零时差”,实现“入学即入行、实习即上岗、毕业即就业”。

以岗施教:岗课赛证融通,重塑教学新生态

学校围绕培养岗位,推行“岗课赛证”融通模式,构建“双链四层”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实施“校内双师+企业导师+职业素养教师”三师协同模块化教学,重塑教学模式。一是岗课融通,深入分析产业链、岗位链,梳理岗位技能,按“岗位基础能力+岗位核心能力+岗位素养能力+岗位创新能力”四个维度,重建课程体系,实现岗课对接。二是岗赛联动,梳理岗位技能大赛,将竞赛标准、竞赛内容与岗位技能对接,以赛促学、以赛促技,提升学生岗位实战能力;三是岗证结合,对接岗位证书标准,开展针对性培训,确保学生毕业时具备行业认可资质。学院还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开设职业素养课程,涵盖沟通协作、创新思维、职业道德等内容,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定期举办职业规划讲座、企业参观等活动,增强学生职业认知。

岗位成才:师生双向成长,培育产业新尖兵

企业开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现场资源,接收“双师型”教师参与轮岗实践,使其精准把握产业岗位图谱、能力标准及职业发展动态;同步引聘企业工程师驻校开展职业教育能力提升训练,通过教学方法培训与课程开发指导,推动产业经验向教学能力转化。校企共建“岗位能力模型转化中心”,将行业标准分解为可实施的教学模块,实现产业需求与育人目标精准对接。实施“企业导师+校内双师+技能大师”协同机制,将企业真实生产项目转化为递进式教学载体,联合指导学生完成需求分析、方案设计、项目实施全流程,使学习过程与工作流程深度耦合,实现“真项目、真岗位、真角色、真氛围”。学生们在“岗位认知-岗位跟学-岗位试炼”三阶段实践中,通过在学校与企业之间交替实战操作,逐步提升自己技能。

通过“人才共育、资源共建、成果共享”可持续发展机制,构建“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岗位成才、企业技术升级”的增值循环。教师通过产业浸润提升双师素质,反哺教育教学改革;学生在真实项目交付中形成岗位胜任力,达成“入学即入行、实习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培养目标;企业同步获得定制化人才输送与技术创新支持。最终实现“教育链对接产业链、人才链支撑创新链”的协同发展目标,真正彰显职业教育“教学相长、产教共荣”时代价值,持续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新锐力量。

成果成效: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推广应用效果显著

自实施改革以来,长江职院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输送了近3000名毕业生。学生就业率稳步提升,近三年毕业生岗位就业对口率达92.38%,企业用人单位满意度达100%,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受到企业、社会“双认可”。近三年学生基于岗位职业技能大赛获奖100余项,其中包括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4项,助力学生技能全面提升。在证书获取方面,学生基础技能证书获证率达90%,岗位核心技能获证率83%,其他技能证书获证率72%。学生就业率、对口率、月均收入等指标领先全省同类院校;各专业招生录取人数领先;15名毕业生获荣获省级“技术技能之星”“技术能手”“综合素质A级”等荣誉称号。

据悉,本成果模式和育人机制已在该校各二级学院作为标杆示范,在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机电职业学院等省内外多个职业院校得到推广应用,成为职业教育改革典范。同时,基于成果,该校成功举办省级交流会2次,开展校级研讨会、工作坊和培训班等累计100余次,在2024全球中文联盟大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校企协同育人对接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发展与应用大会暨成果展览会等作主题报告进行成果分享,将项目成功经验分享给更多职业院校、学会机构、行企单位等,促进教育模式创新和教学方法改进。此外,智能工程学院还与越南职业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发国际职业标准、与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外方院校,申报获批职教出海品牌项目“五洲学苑-长安工坊”,就“中文+新汽车”技能人才开展联合培养,探索国际合作、教随产出的新途径,提升了成果的国际影响力。(图/文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推广)

【责任编辑:闫景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