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绵阳市盐亭县实施“‘六三’幸福教育工程”,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教育>

绵阳市盐亭县实施“‘六三’幸福教育工程”,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

2025-02-24 16:15

来源:中国网教育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近年来,绵阳市盐亭县以实施“‘六三’幸福教育工程”为抓手,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强化投入保障,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提质创特,以看得见的成效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六三”工程,幸福教育成色足。“‘六三’幸福教育工程”革故鼎新。坚持“质量立教、管理强教、人才兴教”三项原则;推进“名校长、名班主任、名教师”三名工程;凝聚“学校、家庭、社会”三种力量;开展“减材料、减形式、减成本”三项行动;构建“书声、歌声、笑声”三声交织的校园;实现“党委、政府满意,学生及家长满意,教职员工满意”三个目标。全力打造幸福校园润心化人。全县60余所学校扛实责任,推动“六三”工程落地落实、见行见效。基层学校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优秀地方文化浸润行动和特色社团活动开展如火如荼,读书会、合唱队、运动队与学校工会、团建、社会实践、研学活动有机结合,“轻负担、高质量、有活力”的幸福校园不断涌现,师生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

深化改革攻坚,系统管理效能足。党建引领德育提质增效。“三声四好五大”(注:三声:书声、歌声、笑声;四好:睡好觉、唱好歌、跑好操、读好书;五大:大讲堂、大银幕、大舞台、大实践、大协作)全覆盖载体建设内涵充实、品质突出、特色彰显,全县中小学生“为父母争气、为家乡增色、为祖国争光”的信心不断增强。学区制改革破除发展堵点。在划分云溪、文同、嫘祖3个学区基础上建立发展共同体,“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城乡一体”的教育布局逐步形成。模式优化夯实发展根基。坚持“一核、两主、三面、四维”(注:一核: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两主:以训练学生思维为主线激发学习的核心动力,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旨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三面:注重教学管理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注重教学研究是教学质量提升的引擎,注重家校共建是教学质量提升的保障;四维: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质效,培养优良习惯,完善教学评价),为全面实现教学质量提升共同发力。基于导学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全县范围内推行,以“促优提差,共同进步”实现效率最大化,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社会适应性同步增强,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

强化投入保障,硬件提升底气足。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改善城乡办学条件。通过新建项目、改扩建工程和配套设施升级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质量。2021年以来,全县学校基建项目投入资金5.6亿元,新建嫘祖幼儿园、盐亭中学新校区等9所学校;改扩建云溪小学、云溪实验中学等22所学校;完成52所寄宿制学校学生食堂智能化升级改造;为8所农村边远学校建设100套教师周转宿舍。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赋能教育均衡发展。2021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5529万元,升级全县学校(幼儿园)设施设备,构建智慧教育环境。建立1所“绵阳专递课堂”主播学校,并成功连接11所接收学校;7所学校接入“四川云教”平台,实现优质课程内容实时传输与资源共享。

加强纳贤育才,师资队伍干劲足。拓宽渠道广纳贤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大力开展“招才引智”工作,2021年以来通过公招、特岗、公费师范生等渠道招聘教师252人,县外引回优秀教师14名,引进研究生人才10名。教师年龄结构逐步优化,平均年龄从47岁降低到43岁;专业结构日趋合理,补足艺体缺科教师18人、思政教师7人;学历结构由四年前本科占比65%提升为71.34%,全日制研究生教师数从2名增加到10名。多元系统培训,提升教师队伍质量。“构建全部教师赋能+新教师合格+名教师升格”的立体化培养体系,通过目标分层、内容分类、过程分段的系统设计,实现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全周期覆盖、全要素提升。面向新入职教师实施“两年四期流动式培训”,通过传统文化浸润、教学常规实训等途径,构建“职业道德筑基+教学技能进阶”课程体系。搭建“教研-培训-竞赛”三维融合平台,实施“主题研修+技术赋能”双轨策略,形成“专题培训→课堂实践→竞技展示→反思提升”闭环链条。依托北京师范大学“三名工程”、“嫘祖故里教育大讲堂”等平台实现学校管理干部、党员干部、教师辐射培训,实现“书匠”到“名师”再到“人师”的转变。

着力提质创特,均衡发展活力足。教育质量持续提升。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获得国家认定;义务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开发“嫘祖文化”等系列课后服务课程,开设扎染坊、三龙坊、竹艺坊、京凤凰、纸雕坊、石艺坊等特色课程,获绵阳市2024年质量评价特等奖;普通高中“低进高出”,盐亭中学高考各项指标创历史新高,连续六年获全市县域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特等奖;深化中职教育改革,稳步建设综合高中,提升对口高考质量,服务县域经济社会,2022、2023年获绵阳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特等奖。全县成功创建2所省级领航学校、2所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省级艺术特色学校、10所市级艺术特色学校、15个市级优秀学生社团以及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校体育健康发展,全县中小学积极开展阳光大课间活动,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个小时,体质健康测试及格率超95%、优良率超50%;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省级重点项目“竞走”落户盐亭,与四川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成为优秀田径后备人才共建学校;重视体育特长生培养,逐步完善梯队建设,向上输送18名优秀运动员。(王洋 杜澜馨)

【责任编辑:闫景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