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峨眉二小:“语”时俱进深耕耘,“研”无止境促成长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教育>

峨眉二小:“语”时俱进深耕耘,“研”无止境促成长

2025-01-20 15:58

来源:中国网教育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为学习贯彻新课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峨眉山市第二小学校三年级语文组以“整合项目,驱动问题,赋能单元整体教学”为主题,开展了本学期系列教研活动。

张燕霞执教的是24课《司马光》。本课是三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篇小古文,所以在本节课,张老师把读准音,读好节奏作为教学的一个重点。课文只有两句话,引导孩子们抓住文中动词,试着朗读,进行断句。经过仔细观察,发现了第一句中“戏、登、没”都是动词,第二句“弃、持、击、得”都是动词。教师要求学生在动词前用“1”划出节奏——“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朗读的节奏。小古文学生掌握起来比较难,对于这一类型的课文,需要教会他们学会方法。在本课教学中,请孩子们自己看课文后面注释,“庭”注释意思是:庭院。第二让孩子们用组词法,如“戏”,组词为嬉戏。第三看图片,通过图片认识“瓮”等。多读课文,读熟,读中理解。让孩子们小组合作,试着说出古文的意思。让孩子们学有所得。

范燕美老师执教的是《父亲树林和鸟》。这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大家了解到“父亲知鸟”“父亲爱鸟“。阅读本文,让大家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融洽。反复阅读,用心体味,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心灵感悟。教学中,以读悟情。有感情地朗读是体会人物感情的主要方法。通过父子关于鸟的对话,让大家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地读,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的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在读时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听读、自读、品读、分角色演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摸文本,用心灵揣摩文本。

林丽老师执教的是《手术台就是阵地》,这一课中,林老师围绕三个问题展开:1、白求恩大夫工作的环境是怎样的?2、在这样的环境里,他是怎样工作的?3、他为什么不撤离?第一个问题聚焦于战斗场景的描写,旨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环境的恶劣,为进一步理解人物行为奠定基础。第二个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白求恩的具体行为,体会他的坚韧与无畏。第三个问题旨在对人物精神的深层挖掘,旨在引导学生理解白求恩的思想高度。这一堂课,林老师循循善诱,学生认真聆听,积极回答问题,整节课展现了一个和谐、民主且生动的课堂。

谢艳老师执教的是复习课《引语的三种形式》。首先,谢老师请三名同学和老师合作分别读文中三句话,学生读句子,老师读标点,读时并提醒学生关注标点,接着讨论三句话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讨论得出:三句话同样是引用人物说的话,提示语的位置不一样(在前、在后、在中),然后组织学生细读并分析每一句话的标点,引导发现提示语的位置不同,引号的用法也不同,并放手让学生通过编顺口溜记住提示语在不同位置后面的标点符号,最后让学生分别用三种不同的形式来写引语,学生掌握情况较好。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分析、表达,从而得出结论,让学习真正发生。

“三年级语文组教师要积极思考整合项目,驱动问题,赋能语文的教学课堂,立足‘课程育人’,打开视野。同时静心研读教材,用好教材。真正让教学立足儿童本位,体现‘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坚信:“研”途一路花开,众行定将致远。(文/图:峨眉山市第二小学校)

【责任编辑:闫景臻】
无障碍
返回顶部
网站无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