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航院:心向远航,打造融入航空报国精神的“3344”成航科普范式
近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成都航院)获得多项重磅科普荣誉。学校获评2024年中国民航科普基地先进集体并收到中国民航科普基金会感谢信,是中国民航科普基金会自2006年成立以来对所属80家科普基地的首次致信表扬;民航运输学院副院长杨菲获“民航科普优秀工作者”称号;科技处纪佳李老师荣获“成都市科普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学校在科普方面的工作成效得到政府、行业的充分肯定。
近年来,成都航院聚焦新时代科普事业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要求,充分挖掘学校三线建设的历史烙印和航空文化内涵,不断深化航空科创、科普建设,形成了融入航空报国精神的“3344”成航科普范式。
紧扣“三大题材”,以“多元共建”为纽带拓展资源建设。成都航院紧扣“民航、军航、通航”三大题材,形成政府提供经费支持,军队捐赠硬件设备,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学校深化内涵建设的政军企校四方联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系统搭建了“四川省科技厅‘启航’航空科普教育基地”“成都市科技局‘航空全产业链’科普基地”“成都航空产业发展与文化普及科普基地”“学风涵养工作室”“航空产业与文化研究中心”“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校企协同创新中心”等7类28个弘扬航空报国精神的高水平“科研+科普”平台。
打造“三支队伍”,以“内培外引”为抓手锻造服务团队。成都航院系统打造“行业大咖、校内科技工作者、学生科创队”三支专兼职结合的服务团队,基于项目和日常开展的各类科创、科普活动锤炼师生的服务能力。开展“大咖面对面”科普论坛,邀请凌文院士、中国科协航空科普首席专家张聚恩、歼7总设计师方锦星等来校开展航空科普讲座;组建了包含科普基地负责人、课程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等在内的高水平科普教育团队,成功立项3项四川省科技厅科普项目;航空志愿服务团队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团队。
深化“四类载体”,以“喜闻乐见”为标准丰富呈现形式。成都航院不断深化“科普课程、科创培训、科技竞赛、研学体验”四类载体建设,依托“民航运输”“智能制造”“模拟飞行”“飞机维修与航空文化”四个校内科普点,打造了数字课堂、抖音直播等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呈现形式。打造品牌科普点,开发了“模拟飞行”等4个校内科普点15套航空科考研学体系;打造品牌航空科创,持续开展科学种子教师培训、航空STEAM科创师资培训、航空科创研学师资培训共计9期,累计培训科普师资400人次,覆盖全省21个市州;打造品牌科技赛事,举办2024年中国大学生飞行创新大赛西部赛区选拔赛、“成航杯四川省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冯如杯”全国青少年航空科技大赛和全国青少年航空职业启蒙科技大赛等校内外航空科技竞赛;打造品牌科普课程,开发了“我是小空乘”“保家卫国小军士”等4个校内航空职业体验课程;打造品牌数字资源,开展“你好成都科普达人开讲”抖音直播、成都市教科院成都数字学校等线上课程。
践行“四个走进”,以“航空报国”为目标履行育人使命。成都航院主动践行“走进社区、走进中小学、走进藏族聚集区、走进‘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四个走进,积极打造科创科普走出去特色品牌活动,积极探寻“科创科普+服务乡村振兴+服务一带一路”的成航辐射模式。积极深入社区和学校,组织四川省青少年宫、四川省科学技术交流学会、四川航空宇航学会等开展科普活动60余场;与三州地区签订科普战略合作协议,辅导甘孜州7个单位和阿坝州13个单位开展科普活动和基地建设工作并给予经费支持;学校承接涉及藏族聚集区科技项目6项,将帮扶工作与航空“科创+科普”紧密结合,积极面向藏族聚集区常态化开展航空科普研学和科创培训,保障了学校和藏族聚集区实现“输血造血”的有机融合,推动科创科普协同可持续发展。
成都航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继续秉承科技创新、科学普及两翼齐飞理念,以航空基因铸魂、以传统文化浸润、以校企融合提升、以航空文化精神传承、以品牌活动塑造辐射,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广泛普及航空知识,通过践行“3344”成航科普体系,系统推进“科普队伍专业化”“科普活动品牌化”“科普资源成果化”,以航空科普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推动“科创+科教+科普”紧密结合,以期实现科普事业健康、可持续、多元化发展。(图/文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