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项目式研习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 这场活动在川大举行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在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指导下,日前,由四川大学联合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弘毅分校、成都市泡桐树小学、成都市龙江路小学高翔分校等在蓉多所知名中小学举办了“树立科创报国志向 担当民族复兴伟业”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主题交流展示活动。主题活动包括院士大讲堂、博士学长面对面项目式研习活动、实验室探索之旅研学活动、大中小学生同讲一堂思政课等活动环节。
当日,“树立科创报国志向 担当民族复兴伟业”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主题交流展示活动——“博士学长面对面项目式研习营”在四川大学启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课题主持人、四川大学教授吴宇、成都市树德协进中学副校长伍宏林、成都市龙江路小学高翔分校副校长唐月悦等嘉宾参加活动启动师生见面会。同时,研习营各项目的大中小学生共计100余人参加了研习营成员见面会。
据悉,作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主题交流展示活动的主体项目之一,博士学长面对面项目式研习活动坚持思政引领,探索将一体化的思政教育融入大中小学科技探索主题研习和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大中小学生在项目研习中树立科创报国志向、担任民族复兴伟业。活动引入项目制学习方式,组织四川大学文理工医不同学科背景的优秀学长与在蓉中小学生们一起共同组建“主题项目研习组”,聚焦研习课题深入挖掘项目主题内容及实践素材,并组织自主式、研讨式、沉浸式学习,带领中小学生感受前沿科技和基础科学的魅力。
当日的活动结合四川大学优势学科和当前科技发展热点前沿,组建了六个主题项目研习组,分别为“AI人工智能项目组”“人工骨诱导技术项目组”“城市水文保护项目组”“食品加工技术项目组”“动植物结构学表征项目组”,以及“革命先烈事迹挖掘项目组”;每个研习组由10人组成,包含2名硕博士生作为朋辈导师,学员包括2名本科生、2名高中生、2名初中生、2名小学生。研习组全体成员围绕项目主题共同完成一系列项目式学习活动,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定期开展项目式学习沙龙。
在研习营成员见面会上,六个项目组的博士朋辈导师详细介绍了所在项目的研究内容和目标:人工骨诱导技术项目组的田罗强博士通过两个生动的案例分析,深刻揭示了一个令人关注的现象;AI人工智能项目组的黄添喜博士介绍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知识图谱、视像处理两大板块;水文环境监测项目组的岳佳佳博士向与会成员介绍了我国水文环境监测的基本项目背景,阐明我国水文环境存在“水资源短缺与污染”“生态破坏”“城市内涝频发”“城市热岛效应”等问题。
同时,食品加工技术项目组张婷博士和梁恒宇硕士以“‘火锅中的那些事儿’——以四川火锅为例,解析辣味和麻味的产生与感官传递”为题,介绍了火锅的历史起源与学术背景,揭示了火锅辣味的形成原理;动植物结构学表征项目组的刘天骄博士梳理了个体生命从形成到发展的脉络,介绍了个体生命从受精卵-器官-个体的发育过程,并阐释了动物保护工作对“维持生态平衡”“减少疾病发生”“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性;革命先烈事迹挖掘项目组的符旭博士以“忆昔红色路,赓续蜀道情——四川省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传承”为题,介绍了四川省红色文化资源的现代意义、实地调研与实践应用等三个方面的情况,让与会同学领会了“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的内涵与意义,初步了解了四川省红色资源的地理分布和保护现状。
在科创项目介绍环节结束后,各项目组博士朋辈导师就项目的具体细节安排分工、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获取等与各自项目组大中小学生学员进行了自由活泼生动的交流,场面十分热烈。
在研习营开营之前,全体营员还参观了四川大学博物馆。在这里,大家耐心聆听讲解,通过观看一件件展品、静听一个个故事,追寻历史脚步,探访先人遗迹,感受人文与科技力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本活动采用‘项目驱动+博士指导+团队协作’的模式,设有主题遴选、设计实验、头脑风暴、实践调研、研讨互动、报告撰写、联合宣讲等环节。在活动结束后,通过组织项目成果展示会,广泛邀请学校师生、家长及行业专家参与,借力多种形式展示项目成果,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以此帮助大中小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点燃科创梦想、做好生涯规划。”四川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将项目式研习方法融入思政教育和科创综合实践活动,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在全国尚属首次。该活动后续还将举办院士大讲堂、实验室探索之旅、大中小学生同讲一堂思政课等活动。”(王李科)
供图: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