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之势量减质增
2025届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于12月22日结束,388万考生为梦奋斗告一段落,心怀希望或失落等待着两月后公布的成绩和分数线。
考研报考人数已经连降两届,回到了仅比22届考研人数略高的数量。关于如此形势,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考研过热,物极必反,所以竞争降低;有人认为减少的大多都是本就考不上的人,所以竞争不变....
回望过往,24届考研报名人数比23届减少了36万,但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66条各学科国家分数线中,24届比23届,42%的分数线提升,18%的分数线降低,39%的分数线不变。
对于引发考研报名人数变化的关键因素以及连锁影响的竞争格局,刚走出考场的考生们也各抒己见。
刚走出北大考场的小杨告诉记者,今年虽然全国报考人数少了,但报考北大的人数增加了,自己是二战在职考生,发现今年同一考室的缺考人数只有两个,而去年至少缺考八、九人,感觉报名考生更高比例坚持到了最后,备考都更充分。关于今年考研人数下降的现象,小杨说:“我朋友中有十几个今年准备了考研,最后报名的只有三个人,但这三人都是志在必得的强者。其他人放弃的主要原因还是启动晚了没学到位,好几个直接开始准备明年考研了.....”。
在人民大学考场外,应届考生小陈坦言自己大三上学期就开始备考了,报的是热门专业,为了提高成功率,自己报了海文特训,并且还双管齐下,一边考研一边求职,已经拿到了3个企业的录用意向。今年除了数学难度适中外,政治比预想的难,英语也不简单,还好培训内容命中了各科很多真题和题型,所以虽然竞争激烈,初试过关应该没问题。但最多休息一周,就要开始准备复试了。因为近年复试对科研能力、创新创业和综合素质都明确提高了要求。去年不少初试排名很靠前的学长最终落榜,都是因为在复试的综合素质和科研潜力测评中分太低。小陈也感觉身边考研的同学们,备考启动时间比师兄师姐都早,学习都很扎实,而且都是考研就业两手抓,过去15个月是大学最充实的一段时光,把可能浪费在短视频、网游网剧的大量时间都用来奋斗了。
报考北京理工大学的小方,认为自己的考研战友们,都不是盲目随大流考研,而是分析了自身期望职业目标对学历和专业知识的招聘标准之后的理性决策,实质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求职竞争力,他们不仅学习很刻苦,而且不少人已经发表了学术论文和获得了高规格大赛奖项,考研实力一个顶三。小方表示如果自己没能上岸,还会一边工作,一边继续考。当问到是否考虑留学深造时,小方表示曾经想出国开开眼界,但发现留学之后的就业效果大多不如国内研究生,因此排除。
报考中国农业大学的小刘,更是一针见血地说:“今年考研报名减少的全是打酱油的,留下的才是真才实学的,大家还很明智,没有孤注一掷只考研或考公,不少同学都在考研过程穿插找工作,拿几个Offer才能进退自如。这也说明我们这届考研人的心智和综合素质都挺高!”。
根据多名考生的访谈并结合各方面调查信息,我们看到在考研报名人数减少的表象之下,悄然显现了本届考生的高理性和高质量,主要有五点:
一、选择考研是基于更长远和更高标准的职业发展规划;
二、一旦选择考研,备考更早和更努力;
三、考研过程同步准备发表论文和参加高规格大赛,以提升综合素质评分;
四、考研过程兼顾求职,不会孤注一掷;
五、留学选择更加慎重,决策标准是未来就业效果,不会抱着旅游心态出国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