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创新,共筑梦想 这场活动在成都龙江路小学分校成功举行
近日,四川省2022 年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五创•融通”阶段成果展示活动暨武侯区小学语文中段主题教研活动在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分校圆满举行。本次活动由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分校协办,核心目的在于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关于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要求,探讨跨学科学习的理论支撑、实践策略与未来趋势,为培养具有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未来人才贡献力量。
四川省教育科学院语文教研员刘晓军、成都市武侯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语文教研员廖馨梅与杨硕仁亲临现场。同时,武侯区三年级小学语文教师代表、武侯区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项目组的核心成员以及其他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共享此次教育领域的盛会。
精彩课例 学科融合探索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都附属小学魏强老师、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分校南区学校夏娟老师、成都市簇桥小学校马君蓉老师分别执教《动物的尾巴》《大自然的声音》《花儿为什么这么“红”》。教师们凭借深厚的专业素养,通过开展生动的讲解、利用丰富的多媒体素材、设计多种跨学科活动等方式,引领学生深入课堂,拓宽学生的视野。
专家评课 点亮前行之路
“三堂课在教学目标设定上成功地跨越学科界限,将语文素养培养与其他学科知识技能相融合。”廖馨梅对三节课例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其后,廖馨梅围绕跨学科课程的当前特点、精准定位、探索历程及未来愿景,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她不仅深刻揭示了跨学科教学的独特优势,如拓宽学生学习视野、增加实践机会、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等,还指出了跨学科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短板,并给出了极具价值的指导意见。
说课研思 不舍语文本位
三位授课老师团队结合各自课题进行了说课展示。魏强在说课中讲解了在做课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在本课教学中从学生兴趣入手,在前期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确定好任务目标和与科学学科融合的教学点,并在教学后有丰富的成果展示,层层递进,深入浅出。
龙江路小学分校南区学校杨静副校长、舒叶老师展示了《大自然的声音》跨学科的目标定位,表达了对于“跨出去”与“跨回来”的思考、语文和音乐相融合的跨学科活动探索以及跨学科学习的收获与反思,点出了本课的教学亮点,也指出今后要关注学生差异,优化学科融合的改进措施。
簇桥小学的教学团队围绕《花儿为什么这么“红”》的跨学科课例,对跨学科学习教学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分析。他们强调,跨学科学习应以真实问题为引领,以语文学习为基石,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结合《丁香结》的课文内容设计出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教学主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展了融合语文、植物地理与文化地理的多元学习活动。
分组研讨 深度聚焦研讨
说课结束后,参会老师们分为低中高三个学段研讨组在导师的带领下,就跨学科学习展开了深度交流。刘晓军、廖馨梅与杨硕仁全程参与讨论。研讨中,教师们分享了前期研究成果,并就跨学科学习的目标设定、活动规划及实施策略达成共识。
分组研讨结束后,三组导师就研讨收获进行了分享,成都市龙翔路小学教导主任陈果代表低段组发言,表明低段跨学科学习的教学点要依据低段教学任务的重点,更多地落在识字写字教学以及阅读教学上;成都市金苹果龙南小学副校长魏盛敏代表中段组分享了组内讨论成果,他们按照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时间跨度,把跨学科学习分为“大跨”和“小跨”,并与大家分享了关于如何确定跨学科教学中“跨点”的问题;成都市簇桥小学副校长杜洪林就高段组对跨学科学习的意义的讨论进行汇报,提出跨学科教学对语文教学来说如同“王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在教学中要结合不同学段的学生特征制定教学目标。教师们一致认为,跨学科学习是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其实践经历的关键途径,也是提升其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
专家指导 引领跨学科教学
活动最后,刘晓军围绕跨学科学习的核心理念与丰富实践,开展精彩的专家指导讲座,详细阐释了跨学科教学的设计逻辑与实施步骤,并强调了跨学科学习在落实育人目标、培养核心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刘晓军针对跨学科学习实施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鼓励教师们采用“语文+1”的跨学科教学模式,确保跨学科学习回归语文素养的本质。
“此次活动的圆满落幕,不仅搭建了四川省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的宝贵交流平台,更为跨学科教学的蓬勃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龙江路小学分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新的起点,继续深化跨学科学习的探索与实践之路,主动寻求与其他学校的合作与交流,携手并进,共同推动跨学科学习迈向新高度,为培育更多兼具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的未来之星贡献力量。(图/文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