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启全球学子智慧,共谋能源革命新篇 这场总决赛在西南财大举办
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如何利用能源的历史。从人类早期的“柴薪时代”、到近代以来的“煤炭时代”和“油气时代”,再到当今以风、光、核、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时代”,每次能源革命都会给社会生产带来变革性的影响,引起经济发展的飞跃。在资源短缺、环境破坏、空气污染、气候变化日趋严峻的今天,随着清洁能源、电动汽车、储能、智能电网等技术领域不断酝酿新的突破,新一轮的全球能源革命有望引领新一轮工业革命。为此,这一课题也受到了全球科技界、产业界、金融界等各个领域的竞相关注。
近日,能源转型青年之声全球大赛总决赛在西南财经大学柳林校区举办。此次大赛由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UN ESCAP)和国际能源转型学会(ISETS)联合发起,西南财经大学承办。此次大赛旨在鼓励来自不同国家和不同背景的青年积极参与能源转型讨论,加入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对话。
当日 ,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副书记谢红,联合国亚太经济社会委员会能源司司长刘鸿鹏,国际能源转型学会会长孙贤胜,国家能源局国际司综合处副处长丁伟(线上)参加开幕式并致辞;西南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志生,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可持续能源司司长Dario LIGUTI参加了颁奖典礼并发表闭幕式致辞。据悉,大赛前期根据参赛者所在地共划分为五个赛区:东北亚、东南亚、南亚、非洲及混合区域与其他国家。经过激烈角逐,各赛区一等奖团队晋级全球总决赛。
在赛场上,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七支参赛队伍携带各自的“独家秘籍”逐一登场,分别向观赛嘉宾、评委以及众多观众展示了他们应对可持续发展与能源低碳转型挑战的创新理念、技术和解决方案,为全球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的讨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外学子同台比拼
描摹全球双碳生活蓝图
当日,各支队伍纷纷登场亮相,带来了精彩的创意课题展示,彰显出全球青年学子对环境和能源的深切思考——来自匈牙利德布勒森大学的BioFSM团队通过自身深入研究不同燃料的生产成本,融入当地农业资源丰富的特色元素,设计了一台能够利用羊粪便来生产非化石燃料的设备;来自中国香港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的Energy Victory团队通过城市EV充电等实时数据,运用“数字孪生”(digital twins)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实现对电动车行业情况的实时跟踪,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参考;来自非洲的Keuka Ventures Innovation Hub团队主要使用塑料来生产清洁燃料,并为贫穷的家庭提供价格低廉的厨房燃料,以缓解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
同时,来自中国南京审计大学的队伍Lumio致力于打造碳中和校园,通过碳排放核算抵消、能源转型、绿色交通等措施推进,致力于使莫愁国际校区成为江苏省首个碳中和校园;来自中国香港城市大学的队伍PoWater针对可再生能源与水资源短缺问题,研发出可存储过剩电能用于集水或除湿的电池,其往返效率高、成本低,已获多项成果;来自东南亚青年推动能源转型的组织Y4E Southeast Asia,旨在通过开展多类活动提升影响力,未来计划通过建立能源职业平台、举办会议、导师计划等,持续助力东南亚能源转型。
论策能源发展未来
延拓中外青年研究合作
历经大浪淘沙,Energy Victory团队斩获大赛一等奖,BioFSM、Y4E Southeast Asia团队荣获二等奖,Lumio、PoWater、Keuka Ventures Innovation Hub团队荣获三等奖。
在决赛后,西南财经大学围绕决赛主题,组织了全球能源转型“头脑风暴”活动。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学子在活动中掀起思维热潮,聚焦可持续发展举措与低碳能源转型方案展开深度探讨,围绕能源技术跨区域合作等话题畅所欲言,共同探索跨文化、跨学科融合之道,为能源转型金融支撑、技术落地找思路,携手编织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智慧锦缎。
在“头脑风暴”活动环节,联合国相关官员与国际组织人才光华实验班和模联社团的学子们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座谈。学子们踊跃发言,积极探讨,在交流中对全球“双碳”目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明晰了肩负使命的责任与担当。通过“头脑风暴”活动,各国青年也充分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也感受到了中国大力推动能源转型的大国担当和有力举措。
“在全球能源格局加速变革、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的大背景下,西南财经大学首次承办的这场全球总决赛为全球关注能源转型方案的青年人搭建了一个国际化交流平台,汇聚全球青年智慧,探寻低碳能源转型的创新路径,为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领域革新注入青春力量。”据西南财经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场全球性赛事,不仅是全球青年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事业的生动写照,更彰显出青年人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王李科)
供图:西南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