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缩略图

青春与艺术的“邂逅” 长三角专家共话青年发展与曲艺传承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首页> 中国教育>

青春与艺术的“邂逅” 长三角专家共话青年发展与曲艺传承

2024-11-26 15:50

来源:中国网教育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聚焦青年发展,百名学者共交流,领略高雅曲艺,青年学子展风采。无论是碰撞思想的学术会议,还是精彩纷呈的曲艺展演,每一幕都是青春与学术、艺术的“双向奔赴”。11月21日至23日,长三角青年教育发展研究学术交流会议暨2024年安徽省高校曲艺展演活动在安庆师范大学顺利举行,活动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艺术研究院等10余个国字号研究单位的权威专家出席会议,长三角地区30余所高校的300余名青年人才参加活动。

11月21日,一下高铁站,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宁便感触万分,“我这个安庆人回家了,站在家乡的故土上,内心非常激动。”对他来说,这次旅程并不是一次简单的返乡之行,而是一趟“为青年人讲些什么、做点什么”的学术之行。陈宁在到达酒店后立刻放下行李,直奔安庆师范大学开展学术讲座,他结合自身经历,勉励学生要注重学术创新和成果产出。

在陈宁看来,人际关系是影响青年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进一步探索人际关系的影响路径,陈宁和他的研究生们在安庆各学校发放调查问卷,耗时数月进行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谈起为什么要进行实验,他表示,“人际关系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意义深远的,我们也希望能够为青年发展贡献一份绵薄之力。”

“常常地想,现在的你,就在我身边露出笑脸,可是可是我却搞不清。”生动活泼的演唱声伴随着阵阵掌声在大厅里回荡,而演唱的主人公正是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曲协副主席吴文科。幽默风趣的语言、真实形象的事例、脍炙人口的曲艺作品……他为青年学子们详细讲述了曲艺的独特魅力和美育功能。在他看来,“曲艺不仅可以娱乐人,还可以造就人,希望大家通过欣赏艺术来提升修养、陶冶情操。”

“木偶竟然可以和川剧变脸相结合?”答案是肯定的,上海戏剧学院2021级表演(木偶)专业湛鑫妍的回答掷地有声。曼妙的身姿、飘动的长绸、独具特色的川剧变脸,她和队友们在活动闭幕式上表演的《偶戏撷取》令人眼前一亮。“它是由木偶长绸加变脸的一个节目,将木偶长绸舞和川剧变脸相结合,融入多种元素,以人偶同台的形式进行表演。”湛鑫妍表示,木偶戏是一个古老的艺术表演形式,起于汉,兴于唐,拥有近2000年的历史,是中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上海戏剧学院的四年学习中,湛鑫妍与队友们多次参加演出比赛,收获众多奖项。除了参赛,她们还积极进行志愿活动,大力宣传木偶戏剧。在她看来,此行收获颇多,“很感谢本次活动提供这么好的平台,让我们进行木偶戏剧的宣传,未来我将继续在传承和创新中探索前行,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非遗文化。”

在2024年安徽省高校曲艺展演活动上,来自安庆师范大学的青年学生郭墨香和王莉娜表演的相声《你好,安庆师大》深受嘉宾们的喜爱,一举斩获2024年安徽省高校青年曲艺展演交流活动曲艺文本创作类奖、曲艺表演一等奖。

相声早与郭墨香结下了“不解之缘”。“嬉笑怒骂道尽百味人生,说学逗唱皆是千古文化。”这是郭墨香对相声表演的初印象。能不能把相声带到校园里?2023年,郭墨香与王莉娜一拍即合,成立“说相声搭子”,开始了她们的“演戏人生”。先是逐帧学习名家的表演,在朋友面前表演试验效果,接着逐渐参加各种活动,根据观众的反应,不断调整表演。“我们就是一遍一遍地演,不断调整修改,及时和指导老师刘丙福老师沟通。”王莉娜说。

从写剧本到登台展演,两人花费近半年。谈起修改剧本的次数,郭墨香表示数不清,“每次在表演后都会进行修改,不断调整细节。”大到剧本的框架,小到手臂举起的位置、身体倾斜的角度,两人都进行过讨论和调整,力求呈现出完美的效果。直到此次演出的前两周,她们还在打磨剧本。“我们希望通过相声表演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曲艺文化,年轻人也可以将传统文化讲‘新’讲‘活’。”

中国曲艺家协会快板艺术委员会委员、安庆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安庆师范大学曲艺俱乐部指导老师刘丙福、对自己的这两位学生赞不绝口,“她们非常认真,那种不断打磨剧本、不怕吃苦的精神令人感动。曲艺在大学里、在青年中生根了、发芽了、开花了,传统艺术也就有了生命力,也就能够传承下去了。”

本次活动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青少年高质量发展”主题,组织开展了主旨报告会、分组报告会、戏曲与曲艺高峰培育学科实践教学成果汇报演出、2024年安徽省高校青年曲艺展演等学术交流和艺术展演活动,推动长三角地区共建共享青年教育发展资源,促进长三角地区高校美育协同发展,为青年学子的成长成才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文/赵晨阳 图/夏芸 戴妮萍)

【责任编辑:曾瑞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