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宾:走好南通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一)
持续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走好南通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江苏省南通市教育局局长成宾
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赓续优良文化传统,创新破解时代发展难题之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统筹协调“扩大优质资源供给、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落实五育并举机制、拓宽因材施教路径”等各项要求,凝聚更广泛的教育共识,积极探索建立一条“教育生态优良、教育理念先进、教育方式科学、教育导向务实”的南通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赓续教育为先、代有创新的文化传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推进南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我们特别注重乡邦教育文化的梳理,突出教育文化的发展性,赓续教育为先、代有创新的优良传统,坚定文化自信,不断赋予南通教育文化的时代性。
兴教向学的文化氛围。南通,濒江临海、沧海桑田的变迁造就了生生不息的地理人文环境。历代地方先贤重视文教,形成传统。近代以来,张謇等先贤秉持“父教育、母实业”的理念,创办了360余所具有近现代意义的教育机构,体系完备,领中国现代教育之先。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南通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教育,实施优先发展战略。社会重视教育、百姓尊重教育、家庭参与教育蔚然成风,“宁毁家,不可废学”成为南通百姓的普遍价值认同。
激发内驱的策略设计。南通强化有效推动发展的教育制度设计,培植先进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各县(市、区)政府办好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激发各地办学活力。各区域因地制宜,内涵发展做优做强,教育改革百花齐放,教育发展各美其美。
科研强教的躬耕态度。南通教育具有在研究中创新的基因。北宋如皋胡瑗开创“苏湖教法”,以匡独重诗赋歌律学风之弊,开启一代教育新风。改革开放以来,以李吉林、李庾南为代表的南通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发展学生素质,成果卓著。南通突出实战型教育科研,发挥其在指导改进教育教学方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
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南通强师固本,着力做好职前培养、职后培训工作,锻造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肯钻研,特别讲奉献,特别善协作”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全市现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2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8人、“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22 人、“苏教名家”培养对象2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30人、在职江苏省特级教师 164 人,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2000余人。2014年、2018年、2022年三届国家教学成果奖评选,南通教师荣获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共计36项。
严格科学的教育管理。南通注重学校常规管理,坚守“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奇迹”的工作信念,“扫地也要扫出个全国第一”的质量追求,形成了干事创业“勇争一流”的南通教育内在自觉,以及“精细扎实”的南通教育管理风格。聚焦做优课堂。全市学校教学管理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弄玄虚,形成了在全国各地广有影响的“四精”“四必”(“四精”指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工作策略。着力建强学科。持续加强学科基地建设,承担起教学研究、研训活动、资源建设、成果推广的主要职能,发挥好质量提升的“引擎作用”。注重因校制宜。以高中为例,针对不同高中的生源禀赋等综合因素,创新高中分类管理机制,开展“筑稳高原,抬升高峰,文理并进”三项行动,实施分类提升工程。
作者 成宾 系江苏省南通市教育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