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教育家精神:高校辅导员的应为、可为与必为
2024年8月26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经过3至5年努力,教育家精神得到大力弘扬,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到2035年,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这一纲领性文件的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弘扬教育家精神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现教育强国目标、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在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时代背景下,辅导员作为高校重要的育人主体,应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将教育家精神融汇于自身九大职责中,把“应为”“能为”化为“真作为”“有作为”“善作为”,为构建专业化教师队伍、实现教育强国目标贡献力量。
一、弘扬教育家精神,辅导员应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广大教师要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并深刻理解“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之核心要义。高校辅导员肩负着教师与教育管理者双重使命,应该时刻以教育家精神锤炼自我,将教育家精神内化为育人理念,贯彻到当下行动中。
当前,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国内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融媒体、自媒体传播等高新科技发展迅猛,但其造成大众传播中的信息呈现多元化和碎片化,并且良莠不齐,则在相当程度上对学生价值标准和价值目标的确立产生构成了风险。以上均对当前高校育人工作带来较大挑战。因而,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推动价值观教育,不断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是当前高校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教育家精神源于中国传统“师道”文化,凝结了从古至今中国教育家的伟大精神品质,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立足于当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是中国特有的教育精神的高度概括,为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因此也必将成为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需要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育人队伍。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在高校铸魂育人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辅导员的第一职责就是价值引领和思想理论教育。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而,弘扬教育家精神是辅导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二、弘扬教育家精神,辅导员可为
教育家精神本质上是我国先进教育文化中最宝贵内涵精粹的凝练。正如学者指出的:“教育家精神是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精神特质,是教师通过‘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进而在对教育实践目的与意义不断反思和体悟基础上形成的教育境界。”【1】学校教育工作中,教育家精神必定要深入学校文化的肌理,浸润式地发挥强大作用。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从形式来看,学校文化可以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三类。高等学校弘扬教育家精神需要以这三类文化为出发点,用教育家精神赋能学校精神、物质和制度文化建设。
(一)充盈高校精神文化的意蕴
精神文化主要指以人和人际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形式。高校辅导员兼具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精神文化塑造。包括辅导员群体在内的高校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是学生成长的榜样,因此教师的个人品德、素质、知识、能力、价值观、性格、兴趣和行为模式等都会对学生文化产生影响。教育管理者对学校的权利模式、师生关系、规章制度和教育氛围等要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管理者的价值和行为模式对学校文化的形成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为以教育家精提升、充盈高校精神文化的意蕴,高校可以邀请优秀教师、专家学者、优秀辅导员进行专题解读,鼓励辅导员以教育家精神为准绳开展学生工作。还应把教育家精神作为辅导员评奖评优、绩效考核、师德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从而在辅导员群体中形成学习践行教育家精神的良好氛围。辅导员自身也应注重教育家精神学习的自觉性,不断自我勉励、自我教育,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和育人能力。
(二)丰饶高校物质文化的主题
学校物质文化是指学校所处的物质环境,如校内布局、校园建筑、教学设备等。校园环境、结构等物质要素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价值观形成产生影响。高校辅导员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将教育家精神元素融入到学生教室、学院文化墙、学生工作办公室、学生宿舍文化等设计理念中,提升沉浸式育人效果。比如在学校展览馆、校史馆、学院大厅等场所举办教育家精神展,于无形中激励师生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在学生公寓开展“弘扬教育家精神”文化报比赛,将教育家精神融入公寓文化中;通过雕塑、道旗、校园广播、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通过以上方式,让教育家精神“活”在学生的校园生活中。
(三)提振高校制度文化的风气
学校制度文化指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等制度性要素及其影响下的文化秩序。学校传统、仪式和规章是辅导员进行育人活动的重要手段,对学校每个成员都具有规范和约束作用,其一旦形成,所形成的定势力量强大,对学生成长影响较大。作为高校辅导员,应主动用教育家精神等先进的教育文化理念引导学校、学院、学生传统的形成,应使现行高校学生社团、学生会的组织形式朝着正面积极的方向发展和延续。辅导员应充分发挥学校仪式、学校规章的作用,充分创造良好的学习风气、营造人性化管理模式,并提升师生关系境界。将教育家精神教育融于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校训、校风、学风、校歌、校章、运动会等各类校园仪式和活动中,纳入各级各类辅导员、学生管理规定,修订完善学生守则、校章、教学管理规定、学籍管理规定、公寓行为规范等制度化行为规范,为新时代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学生价值观教育确立奋斗目标,提供行动指南。
三、弘扬教育家精神,师范院校辅导员必为
高等师范院校作为教师培养的主阵地,国家基础教育事业的“母机”,在办学特色、使命职责和文化传统上具有更多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基础、优势和紧迫使命。师范院校的辅导员理应以更大的热情和使命感,发挥更大的才智,把弘扬教育家精神渗入学生工作的始终。
(一)赓续师道:着眼更高境界
师范院校的培养体系、文化氛围富于更加浓厚的教育家精神内涵。师范院校辅导员应紧密围绕师范院校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总体布局,领会师范院校自身在弘扬教育家精神方面的特殊优势与步骤安排,更有针对性地发挥自身作用。在弘扬师道文化传统上,辅导员可通过举办师范院校校史参访、教育故事分享会、教育电影赏析等活动,引导学生感悟教育家的师道精神。陪伴学生在成为教师的道路上体会教育的初心,让他们在温暖的氛围中开启对师道的探索,为未来的教育生涯奠定情感基础。
(二)厚植师德:走入更深层次
对于师范院校来说,师德教育是核心和灵魂。师范院校辅导员理应深入挖掘教育家精神的师德内涵,帮助师范生提升师德修养,铸造卓越师风。辅导员可以组织一系列师德养成活动,如小组讨论、师德案例分析、党团活动等,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师德的重要性,逐步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为成为有爱的教育者做好准备,同时打破师德教育职前职后界限,增强师德教育的完整性。
(三)探索师途:践履更强使命
师范院校的学生不仅应从理论的角度加强对教育家精神的学习,更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弘扬教育家精神的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能力,为将来从事教育事业奠定基础。辅导员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开发教育实践基地,鼓励学生亲身参与教育实践体验、教育行业调研等活动,以引路人的角色,引导学生探索未来的教育之路。让学生在了解教育行业的过程中开启对未来的憧憬与梦想,在不断的尝试与思考中明确自己的方向,坚定教育理想信念。
四、自觉汇入教育家精神的澎湃洪流
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家群体呈现出的是历史的群像,时代的风采,更是一条澎湃不息的洪流。当前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征程中,高校辅导员富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高校辅导员也是教育家精神的具体传承者和承载者,他们的精神品质也一直以来在深沉、有力地影响着亿万高校学子成为教育家。正如学者所言:“教育家精神的培养不单是一个将外在要求内化的过程,更是一个由内向外生长、展开的过程。”【2】包括师范院校在内的高校辅导员群体必将更加自觉地把弘扬教育家精神作为内在的自觉追求,以绵绵不绝的教育家精神洪流浸润心田,诠释师道。(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王之洁)
参考文献:
[1]和学新,张禄成. 中国教育家精神的意蕴、特质及其养成 [J].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4, 7 (02): 50-62.
[2]靳玉乐,王潇晨. 论教育家精神的培养 [J]. 教育研究, 2024, 45 (08): 24-33.